四、趋向新世纪的后现代社会学

后现代社会学不是名义上的求新,而是对当代社会学发生的深刻的、实实在在变化的概括。不仅许多学者早已使用这个概念,而且社会学在思维方式、现实基础、知识基础和语言学转向等方面的变化也充实地支持着这个概念,并且,更进一步阅读丹尼尔·贝尔、福柯、利奥塔、布迪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人的著作,会发现不仅有上述理论原则、理论背景和理论对象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许多基本的理论观念方面也存在着同现代社会学的尖锐对立或重大的理论转向。

从本体论转向生存论,是后现代社会学同现代社会学明显而突出的对立。传统哲学本体论是实证社会学创立之初坚决反对的理论观点和理论追求,但是实证社会学因为没有抓住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实质,仅仅喊出了反对本体论追求的口号,却未能从精神实质和理论深处清理本体论的局限,其结果是从哲学本体论滑入了社会学本体论。本体论的实质是否定现象的真实性,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象之后寻找事物的本原、本质、根据和规律,理念、实体、物质和自然之物等概念是本体论的最明确表达。孔德等人虽然自觉地抛弃了这些概念,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秩序、经验现象中的必然联系、社会运动变化的铁的必然性、外在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等等,也是本体论的概念表达,因此他们自觉地反对了哲学本体论,却不自觉地滑入了社会学本体论。

韦伯不同意实证社会学追求纯客观的外在必然性,强调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寻找社会行动的理性根据。他论述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理想类型等等概念,的确不是外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但是当韦伯在人们思想意识中作出这些概括后,他就按照价值中立的原则把它们客观化了。实际上,韦伯在主观现象中追求内在的、作为本质的客观规定性,这在思路和概念形式上同实证社会学不同,但在理论追求的根本目标上同实证主义并无实质区别。至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模式理论,以及后来其他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规律的论述,也都保留着本体论的痕迹,或者说是本体论思考的结果。

后现代社会学在对日常生活和语言交往的关注中,像胡塞尔所主张的那样,悬置了本体论概念,在直接面对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中,不再去追究现象之下的根据和本质,而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贝尔论述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理论,福柯的全景监视和话语暴力理论、利奥塔的具体叙事和知识分子使命,布迪厄的惯习、位置、场域等方面的理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学和交往资质理论等等,都是一种在非本质论思维中形成的新社会学观念,是对具体的日常生活的理论概括,它不是来自剥离经验后挖掘出的内在本质,而是对生活过程、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生存论表达。

生存论是经验论,是关于人们真实、具体生活的经验论。面向真实而具体的经验生活,看不到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也看不到感觉、知觉和表象,看到的只是人们的实际交往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语言过程,是对话、沟通、理解和寻求共识的过程,因此生存论把社会学引向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语言过程。社会学在对语言学的研究中超越了观念论。观念论同本体论是不可分的,本体论的关注要靠观念的抽象,本体论建立的本原、本质、规律和结构等一系列概念体系,都只有通过达到一定思辨程度的理论观念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本体论的思考必然涉及或演化为观念的反省。观念论在以人的认识过程为对象的反思中,建立了一套与本体论相对应的概念系统,例如:概念与本质、逻辑与规律、真理与必然、感性认识与经验实存、理性认识与深层结构等等概念间的关系,都体现了观念论同本体论的内在联系。

观念论同本体论的内在联系在韦伯和帕森斯那里有明显表现。当韦伯试图揭示各种类型社会行动的理性根据时,实质上是一种本质论亦即本体论追求,但是韦伯是通过研究人们在工具行动和价值行动中的思维原则、价值尺度、理想目标、理性类别等思想观念来实现这种追求的。帕森斯像韦伯一样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层面,而研究社会行动首先要研究行动者的各种观念。他通过社会行动各种主观取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实质是观念论的社会行动模式变量理论。在此基础上,帕森斯进一步的学术进展是社会系统的普遍结构理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共有的结构功能模式理论,实质上是追求共同本质的本体论研究。因此,帕森斯是从社会行动的观念论进入了社会系统的本体论。

观念论和本体论关注的对象正是二元论思维方式中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所以观念论和本体论的确立是以二元论思维方式为前提的。当后现代社会学超越了主客二元思维方式,在展开为人际关系的生活世界以及与之对应的新思维方式中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不仅生存论取代了本体论,而且语言学也取代了观念论。语言可以表达观念,但是语言远比观念丰富。观念是心理过程,而语言却是实践过程;观念只能依靠抽象思辨才能把握,而语言却可以对话、聆听和观察;观念可以隐含于个人心内,而语言却一定要进入交往过程;捕捉观念具有猜测性、推论性,而交流语言却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观念是抽象的,语言却是丰富的,语言可以呈现为声音、字符,语言夹着情感、意志、态度和选择,语言是在现实的、具体的环境中发生的。所以,社会学超越观念论转向语言学,是同传统形而上学思辨的真正分野,并且真正地面向了真实存在的经验现实,面向了活生生的生活世界。

具体的经验现实和真实的生活世界,都是变动不居的过程,只有在观念中呈现的抽象本体,才可以被解释为超越条件限制的稳定的确定性和不可改变的必然性,所以传统的本体论和观念论往往都是绝对论。而真正转入经验的生活世界中的后现代社会学,在超越传统本体论和观念论时,随之也否定了绝对论而肯定了相对论。承认具体条件的真实性、肯定特殊关系的限制性,强调要在具体的、特殊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境遇中研究事物、理解事物,放弃永恒论、普遍论亦即绝对论的追求,也是后现代社会学的共同特征。加芬克尔论述的“行动权宜性”“特殊的场景组织”和“局部索引性”,布迪厄的“场域”“位置”和“策略”,利奥塔的“具体叙事”和“具体知识分子”等等理论,都是反对绝对论、走向相对论的代表。孔德曾经提出的相对性经验研究,在后现代社会学中得到了十分充分的体现,然而在他的著述中,他却由相对论的主张走向了绝对论的道路。孔德关于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论述,关于实证原则普遍有效性的论述,都具有绝对论的色彩。

后现代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意义论追求。实证社会学反对价值评价,反对关于事物的意义讨论,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对意义问题的绝对排斥。韦伯虽然以重视社会行动中的意义问题而同实证社会学对立,但是他仅仅讨论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行动中的主观意义,主张限制研究者的意义追求,要求研究者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以获取研究结果的客观性,这实质是把已经提出的意义又湮没在无意义之中。意义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意义起源于人们的理想欲望和价值追求,只有在价值观念中才有意义,价值中立就等于排斥意义。后现代社会学的各种流派几乎没有不追求意义的,因为他们都接受了实用主义关于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统一性的观点,都不否认社会学的意义追求,不排除社会学论述的意义评价和意义阐释。

在后现代社会学中,对意义追求最热烈的是福柯、利奥塔和布迪厄等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关于疯狂与文明、监禁与惩罚、话语与权力、知识考古学等震撼世人心灵的论述,都明确地显示出作者的意义追求,即反对理性专制、反对权力强暴、反对话语控制,要求人性解放、人生自由与社会和谐;利奥塔关于话语方式或叙事方式转变的意义、知识图景变化与现代社会选择的论述,布迪厄关于反思社会学语言暴力的论述,都包含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追求。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人则以冷静的理论分析,对意义的生成、意义的沟通和意义的表现形式作出了深入的讨论。意义的追寻与探究,是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中最引人注目、也最鲜明区别于现代社会学的场景,它使后现代社会学获得了更丰富的内容,也获得了更有发展前途的生命力。

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追求,使后现代社会学具有了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并由此从现代社会学的控制论研究转向了解放论研究。传统的实证社会学坚持科学主义原则,严格排斥意义阐释和价值评价,其根本目的是试图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像自然规律一样的铁的必然性,建立对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进行客观描述的理论,以此为控制社会生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理论根据。马尔库塞在批评孔德关于社会秩序的一些论述时,明确地指出了实证社会学为当权者提供控制社会的理论根据的实质和作用。韦伯虽然关注了人及其主体性意义,但是受其科学情结和价值中立原则的影响,他的一些理论也具有明显的控制论要求,他的科层制理论和社会理性化理论,都表现了他要求社会成员按照工具理性原则规范自己行为,保持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科层性和高效性的控制性原则。

现代社会学的控制论追求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秩序紊乱的理论反应。从社会学建立之日起,西方社会就被抛入连续不断的战争之中,此起彼伏的社会危机不仅造成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恐怖与悲观,而且也引起了知识分子特别是社会学家的困惑与紧张,他们希望争夺得到调和、战乱得到平息,种种具有控制论要求的理论就是这种心态的表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进入了长期平稳发展时期,社会统治者依据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实施了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严密高效的各种社会控制方案,不仅社会秩序处于长期稳定的局面,而且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也都逐渐进入全方位的严格规范和全景监视之中。马尔库塞、福柯、利奥塔、吉登斯、鲍德里亚和卡斯特等人对当代社会这种广泛的深度控制作出了尖锐批判,认为这是在物质生活走向富裕的后工业社会中发生的新极权专制主义,是幸福虚光掩盖下的人性扭曲和社会异化。后现代社会学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对社会异化开展了激烈的批判,表达了反对深度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争取更多自由的解放论主张。

以上论述既是对后现代社会学同现代社会学不同特点的概括,也是对后现代社会学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趋势的揭示。由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刚刚开始,特别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必将使后工业社会走向变化更深刻、前途更广阔的道路,以之为现实基础的后现代社会学也一定会展开更丰富、更深入的理论建构,并且将出现更有创造性、更有生命力的新学术流派。后现代社会学标志着社会学进入了快速而成熟的发展时期,它以自觉的反思性梳理自己的学术神经,以广阔的胸怀吸纳其他学科之精华,以直接现实性的学术视野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揭示出人生和社会更深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