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第三版)
- 阎步克
- 824字
- 2020-07-09 20:52:02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礼”
人类各民族的早期社会大约会有不少共同之处,然而此期也必然产生某些文化差异,它们在后来每每导致了重大的不同。在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等级分层过程中,一个可以称为“士大夫”的阶级产生了,他们是封建贵族官员阶级。在西周和春秋时代,这种等级分层大致说来就构成了社会群体分化的主要形式;并且在春秋时期,这种分层在制度上已经相当地精致和周备了。虽然春秋,特别是春秋的中后期,也被说成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一种制度在礼法上发展到精致周备,与其实际上的开始衰落,却也经常地发生于同一时期,这两方面未必全是矛盾的。既然我们把封建士大夫看成中国士大夫阶级的最早形态,那么这一阶级的政治文化传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的注目焦点。因为,它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基因,对于其后的变迁——对帝国时代士大夫政治的演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相对地较具连续性,早期传统的影响就尤其不能忽略了。
我们的讨论当然不会是面面俱到的,出于某种考虑它将有所侧重。在这一章中,被称之为“礼”的那个东西,将得到特别的注意。封建士大夫是“礼”的承担者。我们将用“礼治”来表述周代政治秩序的特质,并由“礼”入手,来解析“周政”所遵循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要论证,在本书的视角之中,所谓“礼”,是在分化程度方面处于“俗”“法”之间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礼治”的精义,在于君道、父道和师道的三位一体,“尊尊”“亲亲”和“贤贤”的相异相维。与“礼”相适应的政治角色典范,是所谓的“君子”,他们是“尊者”“亲者”与“贤者”的精致融合物。尽管以往的许多论者,都已指出周政重“礼”、以“礼”治国,并且他们的阐说也都构成了本书立论的有益参考;但是,由于本书的论题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的演生,并且如第一章所述,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一种以独特方式表述、安排和处理社会分化与整合问题的政治文化模式与传统,因此这里对于“礼”所做出的解析,在许多方面就将颇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