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

一、舆情事件概述

2013年5月31日13时17分,位于林甸县花园镇境内的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此次火灾事故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粮4.7万吨。6月1日,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火灾或为意外,因为风太大,并估计此次火灾损失大约8000多万。

6月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网站发布消息称,此次林甸直属库火灾共造成粮食损失约1000吨。经当地消防部门初步认定,火灾造成粮食损失价值约284万元,储粮资材损失23.9万元,火灾直接损失共约307.9万元。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称,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系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安局证实,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其中郜彦平与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被取保候审,直属库副主任于国春、直属库综合科科长陈岩及5名工人被刑事拘留。

6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粮库大火事故挂牌督办,要求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严查事故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犯罪。

二、舆论关注度分析

5月31日,火灾发生当天,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对火灾事件进行简单通报。主流网络媒体的快速介入,使得媒体关注度在火灾事件发生当天快速攀升。

6月1日,媒体把报道的重点放在此次火灾“4万余吨粮食过火”。报道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传统纸媒、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央视新闻频道对此事也进行了报道,并在报道中提及此次火灾损失近亿元,成为首先披露此次火灾损失的媒体。

6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对此事进行着重报道,其中对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的采访成为6月3日网络媒体报道的焦点。在央视的采访中,这位副主任称火灾可能是意外,因为风太大的缘故。6月3日,大量的网络媒体采用《中储粮火灾粮库副主任:火灾或为意外 因风太大》的标题,事件的舆情自此开始向负面方向发展。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事件新闻报道趋势

6月3日,媒体关注度飙升,当天的相关新闻报道达6527条,当日引爆媒体关注度源于三方面信息的报道,一是9名责任人被控制,二是火灾系电路故障引发,三是副主任称火灾因为风大。后两点信息的报道引发了网民不同程度的质疑,使得此事件的负面舆情进一步升温发酵。

三、微博关注度分析

从微博平台上网友的关注度来看,中储粮火灾事件初期在微博上的关注度并不高,仅有@人民网等媒体微博对此事进行例行的新闻发布。

6月1日,中储粮火灾事件舆情开始发生转向,部分网友怀疑起火起因是粮库亏空,借助大火来掩盖事实。@作家崔成浩编撰的“朝鲜长工看粮仓”的微博,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个人观点,这则微博截止到6月5日22时被转发、评论1.6万次,成为舆论走向负面的转折点。@长安县令则从另一角度对此事进行解读,暗含中储粮火灾与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有某种关系,也为事件的舆情进一步升温火上浇油。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

6月2日,@观世音童、@张发财、@作家-天佑等关注此事,其中@直播上海则大胆推测,认为“粮仓着火可能烧掉的是陈化粮,但却申报为新粮,新粮其实早就按照陈化粮的标准被卖掉了,账面上的新粮不但实际上数目不符,而且质量也不符”。@直播上海的这则微博被@宁财神、@赵丽华、@六六等转发和评论,微博平台上所形成的舆论场进一步对中储粮进行施压。同一日,网友整出恶搞对联“上:中储红 下:粮家灰 横批:仓竟空”,也在微博上大量传播,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对中储粮火灾事件进行调侃。

6月3日,微博平台上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度呈现出爆棚局面,相关微博数达到20余万条。“中储粮粮库副主任回应大庆粮库火灾:或为意外,因风太大”这则消息激发了更多微博网友的表达热情,@任志强在微博中转发评论此新闻时称“是妖风吧”,事件走向愈演愈烈。

微博活跃网友纷纷介入事件传播。@作家崔成浩、@宁财神、@评论员杨禹、@徐昕、@任志强、@五岳散人等强力助推,无论是中储粮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应对此予以关注并做出有效回应。

四、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网友观点倾向分析(抽样:300条)

中储粮大火可能是人为所致(30%)

网友“归海”:中央巡视组前脚刚到中储粮,后脚就跟着来一场“火烧连营”,要说是意外,这也太赶巧了,恐怕是有人做贼心虚,故意火烧来掩盖事实真相吧。

消防队给的起火原因不能让人信服(23%)

网友“五岳散人”:中储粮大火,居然是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说个最简单的电工规程:电线穿金属箱不是用金属蛇皮管套胶皮线保护,就是金属配电箱的壁孔上有橡胶垫圈,往往两者都有,就是为了不产生这种摩擦。

希望中央巡查组能进一步调查(21%)

网友“谭飞鸟鸣”:中央巡视组恰好在此,发生了这么大的火灾事故,不妨以此事为契机,展开进一步调查,或许能查出背后的大蛀虫。

风大导致火灾一说引热嘲冷讽(19%)

网友“分享美丽”:粮库副主任果然语出惊人,大风导致大火灾,神一般的逻辑,实在是不敢苟同,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其他(7%)

网友“我是建筑师”:粮仓的防火设计要求极高,粮堆有严格的大小、间离要求,还有防火墙作间隔,所以一个大型粮库着火一两堆是可能的,几十个同时着火,除非是老天爷下来亲自挨个点火。

五、媒体评论摘要

新京报: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

将火烧连营与巡视组进驻联系到一起,也反映了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一直以来,囿于现实的、固有的利益格局,在反腐败、监督官员、改变作风等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民众更愿意相信“中央来人”。这也是民众赋予中央巡视组以神秘色彩、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央巡视组很难将触角延伸到一个庞大央企的每一条神经末梢,民众的期待却并未消退。民众的期待,其实是个提醒,粮库大火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中储粮管理层是否有责任,中储粮管理是否有其他类似问题,需要巡视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意。

光明网:认真追寻 总有一些蛛丝马迹逃不出正义的眼睛

网民们和公众们对于中储粮的想象和质疑,看似无据,其实正是中储粮进行自我改革、自我规范的绝好契机。对于公众而言,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舆论压力和关注度,另一方面,也不妨小心寻求证据,继续编织故事,发扬“网络反腐”的精神,挖出真正的“硕鼠”和“蛀虫”。对于官府而言,则更要有真诚的“壮士断腕”的勇气,详细调查审计、公开公正处理,给公众一个交代。对于中储粮而言,如何避免所谓“事故”和丑闻一再发生,一场制度上的改革,恐怕在所难免。一场大火,固然可以烧掉许多痕迹,但只要认真追寻,总有一些蛛丝马迹逃不出正义的眼睛。

华商报:深入调查 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的各种想象

网友们的某些联想缺乏依据,但还是值得我们思考:中储粮火灾何以让网友浮想联翩?除了习惯性质疑外,还与中储粮库、地方粮库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各种负面新闻有关,比如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上亿公款潜逃至国外;中储粮河南公司总经理落马。也就是说,不是全怪网友们多疑,而是我国粮食储备系统丑闻频出,一旦遇到火灾等事故、事件,就让人容易产生无限联想。而且,从社会上各种事故、事件来观察,火灾等事故往往是表象,所掩盖的是某些深层次问题。因此,公众对于此次中储粮火灾的种种负面联想,不要当成一种习惯性质疑,而是要以“最坏的想象”,进行深入调查,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的各种想象。

六、舆情点评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开展巡视工作,5月31日,78个储粮囤着火,“火烧连营”时间上的巧合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猜疑,然而单从猜疑本身来看,并不足以给中储粮形成足够的舆论冲击和压力。随后,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的“大风导致火灾”一说为公众表达情绪提供了一个有形的切入点,使得网上舆论呈现出汹涌之势,网民对官方给出起火原因的不信任不断加剧。紧接着,黑龙江消防大队公布火灾原因也未能让公众信服。火灾从发生至今已有一周时间,虽然中间发生了吉林禽业公司大火一事,转移了部分民众的关注视线,但从媒体报道量和微博上的网民关注度来看,事件舆论仍处于一种相对高温的状态。

梳理中储粮火灾事件官方的应对来看,中储粮显然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在火灾事件发生后显得手足无措,这无疑对中储粮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冲击。此事件给我们的央企和政府带来以下启示:

不当言论或引爆一场舆论危机

中储粮火灾一事起初舆论仅仅是停留在猜测的状态,认为“火烧连营”实为“掩盖‘仓竟空’”,但猜测并不能对官方形成实质性舆论冲击,网上舆论处于一种类似“自娱自乐”的状态,然而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出“风大导致火灾”,为网上汹涌的质疑提供了一个指向对象,舆论也从自娱自乐变得针对性十足。这就提醒央企和政府,在遭遇危机事件时,慎言谨行。2012年三亚在遭遇“宰客”危机时,曾言“零投诉”,一度引发舆论热议,黑龙江粮库的这位副主任“大风导致火灾”也属典型案例,需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危机事件应对慎用数字

网络时代使得信息的搜集整理更为便捷,跨时间的信息罗列变得简单易行。火灾事件发生后,关于火灾造成的损失先后有四组数字,从损失过亿、损失近亿到损失8000万,再到损失300万,四组数字差额不可谓不大,这就为媒体和网民质疑提供了想象空间,同时令官方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民间舆论场不能缺位

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民间舆论场在舆论推进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此次火灾事件中,微博平台上的知名网友@徐昕等都对此事进行了传播和评论,而粉丝过百万的“大V”像@宁财神、@任志强、@评论员杨禹等人的参与使得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热度快速升温。然而,在此形势下,未曾见中储粮在民间舆论场的发声,任其舆论的进一步发酵,从网民观点倾向分析来看,微博平台上对中储粮的负面情绪占了大部分,作为负责人的央企,自身形象的重塑必须提上议程,而在微博平台上形象的修复是不可或缺的。

◆舆情应对小贴士·责任切割

释义:在事实厘清、权责分明的情况下,合理划分责任归属,让涉事主体与组织整体划清界限,果断切割不良影响,将事件责任限定在最小范围。避免某一涉事主体逃避责任,同时也避免扩大范围“引火烧身”。

案例延伸:云南迪庆旅游局执法人员辱骂游客事件

2013年10月6日,迪庆州旅游局相关旅游执法人员在接受游客投诉时言语粗暴,让游客“滚蛋”。相关部门首先承认媒体曝光的事实,并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置,撇清了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个人行为不当而使整个部门遭受舆论诟病的风险。“电力局长”骂百姓不要脸事件、沈阳卫生局长与医院院长开房事件、湖北孝感公安局官员冲突事件、湖北省高院某庭长开房事件等都可以运用责任切割,将官员个人行为与单位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