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旧债酿苦果——甘肃兰州水污染事件

一、事件概述

2014年4月,兰州水污染事件绷紧了国人的神经。截至4月18日15时,相关新闻报道超过10万篇,微博首帖超过30万条。4月11日,新华网刊文称,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超标20倍,兰州自来水严重污染。此消息迅速引发兰州市民的恐慌。整起事件中,兰州市政府、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中石油先后被卷入舆情风波,就连与此次污染事件毫无关联的中石化,也不幸“躺枪”。

污染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责任方的确定,成为最大的悬疑。根据官方最后一次调查结果,初步确认含油污水是直接原因,油污主要来源于兰州石化1987年和2002年的两次爆炸事故,含油污水沿着超期服役、业已破旧的自流沟渗入。

对于后期的舆情处置,乌有之乡网评论称,各方推卸责任,威立雅推给兰州石化(原油管道泄漏),兰州石化推回来(自流沟年久失修)。双方又把责任推给了历史(两次爆炸事件)。《中国新闻周刊》评论称,央企、外资以及当地政府一直在互相扯皮。

尽管事件背后有城市规划、“石化围城”等诸多历史原因,但涉事企业在后期处置中表现出的推诿和“鸵鸟”政策,透支着公众信任——其结果是导致更加猛烈的舆论问责,以及未来或将长期存在的不信任。据媒体报道,不少市民在自来水恢复供应后,仍选择饮用矿泉水。目前,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但涉事企业在整个事件中舆情处置的得失,以及未来的舆情隐患值得反思和总结。

二、舆情研判

4月15日以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新闻热度逐渐下降,媒体陆续就“石化围城”和“洋水务”的问题展开讨论,威立雅仍是绕不开的讨论对象;《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从威立雅的外资身份切入,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将威立雅的“旧账”一一翻出。新闻转载量虽不多,威立雅的舆情压力却不小。

三、媒体倾向性分析

“纯属偶然的监测”说法太牵强

据人民网报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原所长刘文君不赞同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称此次苯超标事件被发现是一次“纯属偶然”的检测的说法。他认为,兰州自来水水源历史上有这方面的风险,就应该加强对这个可能风险污染物检测的频度和数量,而不是偶然去测。

兰州水污染事件中“威立雅”相关媒体报道量及微博信息量

责任认定要有据可依

原兰州自来水市场化改革的政府顾问金永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特许经营协议”的重要性。他表示,清晰的规定可以减少责任不清的问题,也减少了这种项目的内耗。如果调查结果确认不是威立雅集团的责任,它们作为受害方还可能得到补偿。

管理问题是关键

同济大学一位水务专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水污染事故要严峻得多,这并不是因为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其实技术上倒是相差无几,关键还是管理问题。

外资水务企业未来日子不好过

有业内专家认为,兰州事件是威立雅在华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也是外资水务企业在中国自来水供应市场开放背景下遭受的重大挫折,可以预期未来它们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四、网络舆论倾向性分析

兰州水污染事件中“威立雅”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1550条)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同样引起了微博网友的热议。对威立雅相关的微博言论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接近半数(47%)的网友对威立雅“半年检测一次苯含量”和“偶然监测到苯超标”的说法表示质疑。网友“付对人生”称:半年检测一次,拿老百姓的健康当什么?

有26%的网友认为“自来水公司不能由外资把控”。网友“MHENG梦痕”表示:自来水公司是外企?这也太荒唐了吧!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呀!授人以柄!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发出较为理性的声音,认为“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评论员杨禹表示:在市场开放上,我们越来越强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在承担公共安全责任上,也应一视同仁。它们都需要跟兰州城市管理者一起,妥善应急,深刻反思。

也有少数网友认为要追究企业责任。网友“西园篱下一书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追究责任。网友“NM铁鹰2010”:应该有人为此事件引咎辞职。

五、舆情点评

此次威立雅身陷舆论漩涡,是多方应对主体(威立雅、中石油以及兰州市政府)博弈的结果,也和当下中国外企的舆情环境和水务行业的舆情管理能力有直接关系。

多起超标排污在前,威立雅舆情压力加倍。

威立雅此次在兰州陷入舆论危机并非偶发事件。综合媒体报道可见,该集团公司13年或14年多次被查出超标排污的行为,如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和青岛威立雅水务运营有限公司,而多年来该集团公司的在华业务已经发生过多次安全事故。此次事件中,媒体把舆论焦点放在威立雅身上,一定程度上是其过去舆论危机的集中爆发。

水务国际化进程中,威立雅外资身份受争议。

事件中,威立雅备受舆论关注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外资背景。水务国际化的讨论中,一直有负面的声音存在;微博网友在就此事的讨论中,对关乎公共安全的自来水产业由外资管理表现出强烈质疑。虽然各方质疑难以阻挡水务国际化的进程,但对于威立雅等外资水务企业来说,如何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保有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水务行业舆情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威立雅除在兰州外,在青岛等国内多个城市均有水务投资,相关项目均以“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经营。在“PPP”模式下,外资会受到严格的监管,“一点小事也变成大事”。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水务企业,均需要建立完整快捷的危机处理预案。而就国内而言,水务行业的舆情管理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此次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威立雅成为众矢之的,水务行业其他巨头亦回避媒体采访,保守的态度背后,是有待改善的舆情管理态度和有待提高的舆情管理能力。

◆舆情应对小贴士·勇于担当

释义:在对已经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相关部门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置,并适时公布处置进程和结果。相反,缺乏后续事件的处置,有可能会再次激起舆论反弹,留下舆情“旧债”和刻板印象。只有果断地回应公众关切,才能最大程度形成警示效应,赢得社会信任,挽回不利影响。

案例延伸:原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方大国打人事件

2012年8月,广州越秀区委常委,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方大国被指涉嫌殴打空姐。事发后,在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称方大国未殴打空姐,该解释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质疑,但越秀区此后并未公布事件的后续处置结果,被舆论指责有推脱责任、意图蒙混过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