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城建市30年实录(上下)
- 晋城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
- 40968字
- 2020-06-24 14:15:15
第六节 文学创作生机蓬勃艺术事业精彩纷呈
晋城建市三十年来,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充分发挥“组织、联络、协调”职能,抓好人才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文艺界的广泛交流,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广大文艺工作者精神焕发、锐意进取。2011年,晋城市被省作家协会授予“文学创作成绩奖”,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影响不断扩大,成为繁荣晋城市文艺事业、推动本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文学创作
(一)小说
晋城建市初,崔巍、田澍中、卓然、潘保安等成为山西省内的知名作家,保持创作活跃状态多年。
崔巍的成名作是198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爱与恨》(合作),该作品以大胆揭露时弊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并获得首届赵树理文学奖,《文艺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曾予以报道。其他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黄土地上的童话》(土地系列三部曲之一)、《土地悲歌》《野烟月亮》《山里飘出一支歌》,短篇小说集《女人的呼唤》和长篇小说《野村》等。
晋城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田澍中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三凤告状》发表于《汾水》杂志,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新农民的新形象,勾勒了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在叙事风格和语言上,有赵树理开创的“山药蛋派”韵味,获《汾水》优秀小说奖。他20世纪90年代有《碑文》《乡长助理》《县长助理》《晚雾》《老槐树》等中短篇小说问世。其中,《碑文》形式和结构不凡,内容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力度,美学追求新颖独特,获《青年文学》第三届青年创作和《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小说月报》和《新华文摘》分别予以转载。此外,还出版有《二十四级台阶》和长篇小说《五汉街》。
卓然1980年开始先后在《汾水》等刊物上发表《小雨》《豆叶菜奶奶》《苦麻线·甜丝线》等中短篇小说。1991年《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了他以《老槐》为名的三个短篇。同时,中短篇小说集《我记忆中的河》50万字,1994年1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潘保安的作品有《老二黑离婚》《猪八戒新传》等,《报复》于1985年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
成茂林于1990年后,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遗恨》、中篇小说集《爱之惑》、长篇小说《水城烟雨》《我爱我家》。其中,《水城烟雨》作为山西省委扶持的向建国50击年献礼的10部长篇小说之一。
王之元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河湾村的早晨》《事在女人为》《早春》《五亩地轶话》《阿Q后传》《你是我父亲或许有假》,长篇小说《三里湾新传》等。其中《五亩地轶话》于1991年获“中国名人文艺作品展示会”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三里湾新传》发表之后,受到好评。
葛水平于2004年开始写小说,短短几年间,相继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黄河》《小说月报·原创版》《北京文学》《芙蓉》《文学界》等刊物推出23部中篇小说,受到国内文学界的如潮好评,并引起广泛注目。代表作品有《喊山》《甩鞭》《地气》《守望》《浮生》《黑雪球》《天殇》《狗狗狗》《连翘》等。其中《甩鞭》入选2004年度当代中国文学最新排行榜,并被文学评论界誉为近年中国文坛“最抢眼的作家”“一个亮点”和“重要收获”,有人甚至称2004年的小说创作为“葛水平年”。中篇小说《地气》获第三届“赵树理文学奖”。2005年,山西省作家协会召开葛水平小说作品研讨会。2007年,中篇小说《喊山》获“鲁迅文学奖”。
聂利民2000年后开始小说写作,有《韩莲翠》《亮小菊》《死刑犯》《庄老板》《影迷》和《佳期如梦》等小说问世。
焦保红有中短篇小说《杨柳洼之行》《今天我定亲》《护身符》《夺戏》《枯萎的玫瑰》《玉壮花瓣》《古板师傅》等。
石松峰有中篇小说《花季冷雨》《楼下有个田一枪》等。
刘长安有较多的农村生活积累,擅长写农村题材。他的短篇小说《突破千斤以后》受到作家马烽、西戎、韩文洲的赞扬,同时写有《炎阳下》《重访“慢跑气”》等一批短篇小说,并出版了反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改革艰难过程的中篇小说《春风又绿》。
此外,王旭勇有小说《文盲的账本》《豆奶丫丫》《远逝的村寨》《一年十三个月》《千纸鹤》,小说《孝子》2004年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华文学选刊》举办的“华夏作家网杯”优秀奖。赵为农有长篇小说《孙文龙》《皇城梦》《活路》。孙喜玲主要作品有六幕歌剧《农家女儿》。秦宏平有长篇历史小说《风雨棣华堂》、中篇小说《地火》等。贾广臻有长篇小说《土道沟风情》。樊腊生有小说《丹花》《挣扎》《我的租客》等。翟国良有小说集《粉绸蝴蝶》,长篇小说《洪祸殃殃》。铁柔有武侠小说《天下三部曲》。李庆有长篇抗战小说《沁河儿女》。刘德政的《俗人无梦》,刘艺的《青春之歌》分别获第三届“当代”文学院征文二等奖。赵杰有短篇小说《军饷》、长篇小说《世难年荒》。常迅短篇小说《孟老师办事记》,2003年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短篇小说一等奖。李津擅有中短篇小说《底细》《老钱的机关》,2006年在《西部文学》发表长篇小说《男人船》。出版有长篇小说《大决战》。李润湘有短篇小说集《绿色女人》。邢秀琴的短篇小说《暗香》获《黄河杯》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作品优秀奖,有小说集《梦里梦外》。张春和有中短篇小说集《风雨潇潇》。张素兰有长篇小说《白村的河》。
2011年,市文联先后在赵庄煤矿、蟒河景区举办两次笔会,重点扶持5部长篇小说创作,并在《山西文学》第10期推出晋城专刊。2012年,市文联邀请知名作家赵瑜、李杜、李骏虎、王春林等,在城区洞头慧源山庄举办为期5天的文艺高级研修班,为文学爱好者讲解文艺方针政策和文艺发展的最新动态。
2014年,作家协会坚持辛勤耕耘、潜心创作,赵树理研究成果丰硕,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文魂·赵树理在沁水》《晋城赵树理研究文集》一、二集等。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对不同层次的作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尤其是对重点作者、年轻作者,给予重点扶持,作家队伍梯队建设成效明显。其中,张暄被省文学院签约,成为全市第一位签约作家。同时,张暄、百灵、郭彩霞、柴高原、周广学、张红兵、郭永东等一批作者的作品在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受到省内同行关注。
(二)散文
建市以后,崔巍陆续发表的散文于1996年结集为《嘤鸣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卓然散文《我想姑姑》获山西黄河奖二等奖,《魁叔》2001年8月获中国散文学会精美日记大奖赛佳作奖,《水是命》2003年获省作协二等奖;出版有散文集《从小路走到黎明》《须知园集》《府城玉皇庙》。成茂林的《槐香》《西溪无恙画屏开》《乡人的雅兴》发表于《山西日报》黄河副刊,并出版散文集《丝路花雨》。李小鹏的《南海的风》发表于1989年《特区文学》,《花红叶绿融融情》发表于1996年《散文天地》。李小猫的《不尽的东风湖》发表于《山西文学》1994年9期。王旭勇有散文《赵树理大师与棋子山油松》《天下之脊的闪光》等,长篇报告文学《晋城,天下之脊放飞的彩凤》入选《太行明珠》一书。李世钧有散文集《青杏儿》。孙喜玲有散文《告别青春》《寥寥小屋淡淡情》,出版有散文集《心湖云影》。张炜有散文集《外面的世界》《新美之行》《小溪集》等。樊腊生有散文《故乡问贫》《孩子,谁来救救你》《其实,狼最怕人》等。翟国良有《哦,古老的人俗》《倒塌的泥墙》等。阳城县邱中义有长篇日记散文《走过青春》。陵川县李文君有散文《屋檐下的秋天》《山地笔记》等,散文《走进罗贯中》获第七届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一等奖,并入选《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获奖作家文库》2006卷。程爱鸿主要作品有《喜乐巴鸡》《巴子》等。高平市常迅的散文《留在记忆深处》2005年获散文二等奖。沁水县张道德有散文集《洋溢着的热情》。
近年来,晋城的散文创作日益活跃,并出现聂尔、马宇鹏、任慧文、辛贵强、刘劲松等一批中青年作家。其中聂尔的散文集由花城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并有南方周末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连载,散文自选集《隐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铁》《路上的春天》荣获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和山西首届散文名家奖等奖项。任慧文的作品集《记忆的碎片》。韩有珍的作品集《生命的旅程》等。作家马宇鹏的散文《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和《父亲的骨伤》分别入选《2004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和《2011年中国优秀散文100篇》选本,散文《人物三题》荣获“2011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三)诗歌
1985年以后,出现了以创作新诗为主的李小鹏、赵剑、王春平、莺歌、张治中、邢昊、程旭荣、周广学(女)、朱辛、原力等人。李小鹏,1987年11月《火花》上发表他的诗作《赠别》,被全国唯一选载优秀诗歌的《诗选刊》转载。此后陆续发表作品,1992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人生魔方》。赵剑,于1991年出版诗集《杏花雨》(哈尔滨出版社),1995年出版诗集《黎明的诗眼》(中国文苑出版社)。1995年7月,日本的《中日新报》发表他的诗作《听〈梁祝〉》。王春平,笔名北方。1986年在《山西文学》发表的组诗《大峡谷》,获1986年度《山西文学》优秀作品奖。1987年发表的长篇组诗《大地上的苹果树》,引起人们关注。《大峡谷》和《大地上的苹果树》被公认为这一时期山西诗坛的重要收获。1989年的作品《诗三首》,在《山西文学》发表后,被《诗歌报》转载并予以推介,入选山西省文联编选的《山西诗歌选(1979—1989)》。1990年起诗风有所转变。1995年,在《上海文学》发表组诗《早年的山岗》。1997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组诗《有时候只是一个片段》。1995年底,出版诗集《树叶之上》,入选“山西诗人研究文库丛书”。2005年,出版诗集《木头中的火》。2008年,《山西文学》发表组诗《干草垛》。张治中,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诗作200余首(1995年以来发表50多首),主张和实践诗歌直击生活生命的本真,崇尚诗歌内容与艺术的真善美,宣扬诗歌要有社会精神和民间意识、大众立场。1993年,诗歌《中秋月下,与我的台湾》在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中获佳作奖,入选《世界华文诗歌精粹》一书。《梅雨》获1996年全国第一届新田园诗歌大奖三等奖,并收入《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诗歌《无题》《忆念》《“兵马俑”》2006年获全国首届精短诗文大赛佳作奖。程旭荣,于1985年后发表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其中诗歌《见解》获1987年《山西青年》杂志与山西诗人协会主办的“展望杯”全国诗歌大奖赛创作奖,《海滨浴场》获1988年首届全国产业文学协会“铁流文学”三等奖,诗歌《草帽·太阳》1995年获全国第一届新田园诗歌大赛二等奖,诗歌《乡思》《秋思》《行吟者》《城市沙漠》《家园与坟墓之间》等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诗歌卷》。2004年获山西诗歌大奖赛铜牌奖。1991年出版诗集《不沉的地平线》,2001年出版诗歌散文集《独行旷野》。他的诗作集中体现了其对人性本质及人生的理性、智性思考。周广学(女),1985年起陆续发表诗歌近300首。其中,《诗四首》于《诗刊》2005年11月下半月刊“新星四人行”栏目推出,组诗《周广学的诗》2008年2月发表于《诗选刊》“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诗歌《我期待着这样一个时刻》入选《2005中国年度诗歌》,诗歌《水声在深山的寂静里……》《一次次》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诗歌》,诗歌《错位》《爱》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其代表作入选《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诗歌卷》《中国网络现代诗歌精选》等。2004年获山西诗歌大奖赛银牌奖,2005年获《黄河》优秀诗歌奖。出版有诗集《含泪的花期》(1998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周广学诗歌精选》(200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周广学的诗擅长抒情,风格婉约、绵长、含蓄。邢昊,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作品400余首,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度诗选》《2008—2009中国诗歌双年巡礼》《当代中国诗歌后浪》《中国当代青年诗人作品选》《中国抒情诗选》《中国网络诗选》等选本,曾荣获首届冰心文学奖、诗歌月刊“新文采”探索诗大奖赛二等奖,并多次入围中国汉诗榜。2003年12月出版诗集《房子开花》,2008年12月出版诗集《人间灰尘》。朱辛,原名朱永太。1986—1992年,先后在《飞天》《诗神》《星星诗刊》《山西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700余首。高平农民诗人杨凤楼的新诗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出版有诗集《梦乡的香椿树》《纸小蓝》《太行山的翅膀》《丹娘化蝶》。其诗集《梦乡的香椿树》获中国作协诗刊社2003年度优秀诗集奖。诗歌《铁砧上》2005年8月发表于中国作协《诗刊》“好诗共享”栏目。郭恒勋出版有诗集《诗的愤怒》《杂吟集》《郭恒勋诗集》《滴水斋诗集》,在各级报刊发表诗作,诗风豪放精警,颇受好评。郭彩霞的诗歌多次在《山西文学》《黄河》发表。出版有诗集《彩霞》。马陈社的诗歌多篇在《山西文学》《黄河》发表。栗金马的诗作在1990年后多次获奖,主要作品有《明珠》《婆媳俩》《走出大山》《春雨》等。张红兵的组诗《宿命》《花鸟集》《土豆部落》连续三年入选《惊蛰》(山西诗人作品专号)。连续三届获得晋城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组诗《鸽子》《生命的某一部分》《温暖的光辉》连续三年被《诗刊》重点推出。诗作《幸福》入选《2007中国年度诗歌精选》。2008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组诗《杂花生树》,被《诗刊》2008年12期下半月刊“青春诗会专号”推出。原振先的主要作品有《沁河的儿子》《人民代表申纪兰》《和平年代的将军》《颂团圆》《爱人的那缕白发》《河咏》等。2004年出版了诗集《在山的那边》。王博达的作品在《诗刊》《诗选刊》《黄河》《太行文学》等发表。诗作《写给七一》获山西广播电视报社1997年举办的“迎香港回归、抒喜悦情怀”征文大赛三等奖;《写给矿山的女人》2006年获晋城市第五届文艺创作(文学类)优秀作品奖;《水晶蝴蝶》《最后》获2006年度首届晋城青年诗会优秀作品奖,并荣获晋城市首届“青年诗人”称号。
旧体诗词的创作,于1985年后逐渐复兴。柏扶疏诗词多流连于山水之作,格调疏朗、流畅、清新,在《中华诗词》《难老泉声》等刊物上多有发表,还有不少作品收录于《当代诗词撷英》《天心集》《金榜集》等书中。还主编了《晋城旅游诗词丛书》(共六册)、《晋城风华》词集、《晋城诗词精选》《太行唱和集》等。段永贤以创作诗词为主,著有诗集《矿山赋》《乌金赋》《阳光》《心泉》《心虹》《心潮》《三味》,作品情真意切,富有时代气息。李慧英(女)的作品追求平实自然,纯朴无华,出版了诗词集《半坡吟草》《半坡闲吟》。焦丽萍(女)诗作收入《华夏吟友》《中华当代律诗精选》《中华青年诗词点评》《中华诗魂》等书。1995年出版诗集《始近黄山》。李茂盛先后在《山西日报》《九州诗文》《大众诗歌》《东方文艺》《中州诗词》等报刊发表诗词,代表作有诗歌《党·祖国·母亲》《我想对你说》等,1993年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诗歌大赛优秀作品奖。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易植园诗稿》。
围绕打造晋城文化品牌,繁荣诗词创作,晋城诗词学会先后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全国性的大型笔会和讲座。1998年,在沁水县举办全国诗词笔会。1999年,在阳城县举办全国诗词笔会。2000年,在陵川县王莽岭举办全国诗词笔会。2003年,在泽州县举办全国诗词笔会。2004年,在高平市举办全国诗词笔会。2005年,在城区举办全国诗词笔会。每一次举办全国性的诗词笔会都请著名诗人举办讲座。2005年,诗词学会在晋城市老年大学开设诗词课,不定期地请人讲解授课。2006—2007年,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孟匠等农村、学生诗词社举办四次诗词讲座。2011年,市文联与九三学社联合举办“2011汨罗江上的回响诗歌朗诵大赛”。2014年,市作家协会为了繁荣诗歌创作,鼓励诗歌作者,相继推出《零的抑扬顿挫》《痛和痒》两部诗集。
(四)报告文学
建市之后,赵瑜发表报告文学代表作之一《强国梦》。1989年,崔巍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太行人杰》(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又出版了《遍地英豪》。田澍中写有《来自丹河的报告》,发表于1992年《山西文学增刊》,获环保潮大型系列征文奖,还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润城雄风》。卓然写了《凤凰台上凤凰游》《神南之路》。毋福珠与成茂林在1993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合写的报告文学集《七百里太行》。李小鹏写了《张大太与天背山》(刊于1987年《黄河》)、《关双根的ABC》《大阳双塔话沧桑》(1988年天津百花出版社)。程旭荣1994年出版与人合作的报告文学集《奋斗者》(山西人民出版社)。郭恒勋在1995年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文学集《诗的愤怒》。宋贵生于1990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冲浪集》,199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夸夫集》,此后又出版了《太行人家》《三晋大动脉》(与人合著)等。李小猫在《黄河》《山西文学》《山西老年》和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的集子中,发表了20多篇报告文学。《南岭之光》相继在《吐月》《黄河》发表后,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并被改写成电视《南岭悲欢》,由山西电视台录播。张启才的报告文学《“特权”孕育的罪恶》1994年12月发表后,多家报纸转载。1998年3月获“中国新时期文化艺术创作研讨会”一等奖。
1995年,市文联组织出版了晋城建市十周年大型报告文学集《泽州新天》(五卷本),将全市6县区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予以宣传,并锻炼了一支报告文学写作队伍。2003年,市文联组织一批知名作家采写了十位晋城籍将军的战火经历故事,在《太行文学》推出“晋城籍将军专辑”,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焦保红有中长篇报告文学《法魂》《托起生命的太阳》《与共和国同行》《太阳之旅》《生活的超越》等。石松峰有报告文学《一曲奉献的绝唱》《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出版有《花季冷雨》一书。刘长安深入到晋焦高速公路工地,创作了报告文学《总指挥的忧虑》(发表于《中国经济导报》)和《一个穿越太行的神话》等。刘金锋先后主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太行明珠东四义》和《龙腾太行》。2006年1月,他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流淌的丰碑》被《黄河》以专号推出。2006年10月,又主编了反映晋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情况的报告文学集《太行明珠》。成保土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集《秋实凝香》。段永贤有报告文学《数字里飞出一支歌》等,出版有报告文学散文集《远山》。郭国元有报告文学《骄子》《锦绣人生》。
(五)戏剧文学
晋城市的戏剧文学以上党梆子、泽州秧歌剧本为主,1986年以来,有一大批新剧作家出现。张宝祥1986年创作和改编的《收书》《借粮》《还印》,参加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获创作奖,并入选《山西戏曲折子戏荟萃》。1987年,剧作《斩花堂》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8年,他的《两地家书》在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获剧本奖。1989年,获省改革10年优秀戏剧精英奖。现代戏《走出大山》,1995年由上党戏剧院第二演出团到太旧路上作慰问演出,受到了筑路员工的热情赞扬。葛来保1986年创作和改编的折子戏《杀妻》和《酒楼洞房》,参加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获创作奖。1991年,《寻夫》《杀庙》在北京演出并深受欢迎。李小猫改编的上党皮簧《佘杨缘》演出效果良好,后又改编为上党落子《佘赛花》并拍成电影。1988年的《儿女情》获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创作奖。历史剧《强秦悲歌》获省剧征文奖赛三等奖。小剧《修鞋匠的婚事》获山西省劳动就业杯电视文艺大奖赛一等奖。潘保安有剧作《武士敏》(曾参加省振兴蒲剧调演)和《小磨庄》。韩识多有剧作《战前风波》(曾参加省调演)和《独龙湾》,改编有参加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的《秦明入赘》和参加省会演的《小草的婚事》。张天林有与人合作参加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的《广禅侯》。1990年后的戏剧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沁水张道德创作有小歌剧、鼓词、小戏剧20多部。张宝祥2006年创作了上党梆子现代戏《赵树理》,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2011年,修改上党梆子历史剧《长平悲歌》,更名《千秋长平》,获中国戏曲学会奖。修改现代戏《西沟儿女》,参加了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和省“两会”演出。改编了大型传统剧《挂龙灯》,新编了《曾子》《苏东坡》《洛水悲情》等剧本。2012年,上党戏剧院组织创作戏曲剧本《小二黑结婚》《女村官》《拾钱》《相亲》和电影剧本《申纪兰》等作品。2013年,打造了大型舞台表演剧《善美晋城》,创作了以十八大代表毕腊英为原型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深山腊梅》。
(六)曲艺文学
1986年以来,曲艺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发展,郭一峰将其一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书,出版了《寨岭春》。成志红单独创作或与段香爱合作创作和导演、演出《新婚之夜》《迎春花开》,获山西电视台一、二等奖。曲艺演员常月季改编、新编27部大型传统名著为说唱鼓词。张海生编写了近百个小品和说唱段子,其中创作的《十三亲》《十三不亲》在当地广为流传。王春耕的代表作有小品《原来如此》、评书《父子俩》、快板说唱《乘车记》。卫素琴创作的快板说唱《庆澳门回归》《服务三农架金桥》分别获奖。司剑虹创作的小品、说唱作品有《考试》《直播之前》《情深深》《广播情》《说唱晋城》《新农民之歌》《如此改版》《过年》等,尤其《说唱晋城》2005年在晋城市春节晚会亮相后,引起观众良好反响,并迅速在各县区广为流传。节目被制作成视频、音频流传,甚至被制作成手机铃声。此节目获2005年晋城市春节晚会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2006年山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奖。2006年,方言版《双截棍》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播出。出版有方言小品专集《说唱晋城》VCD。连续4年参加晋城电视台春节晚会。
(七)影视文学
1985年之后,拍摄了1部戏剧电影、50余部(集)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戏剧电影有张宝祥编剧、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演出的《斩花堂》;电视剧有崔巍的《本案之外》《沟里人》,赵瑜的《深层》,赵冰玉的《裂变》《风萧萧、路漫漫》《情韵》《南岭悲欢》《魁星楼》《铁血长平》等,潘小蒲的《桑榆情》《广禅侯》,潘保安的《武士敏》。大型文献片有《赵树理》等。崔巍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沟里人》1994年拍摄完成,获得中宣部1995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和国家第十五届“飞天”一等奖。苟有富写有14集电视剧《赵树理》。王春平写有8集电视剧《长平之战》。刘长安根据王之元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新传》改编了16集同名电视连续剧。2005年,石松峰写有4集电视剧《山里人》。2006年,市文联多方筹资300万元,通过不懈的努力,拍摄完成了电影故事片《红山雨》,为建国以来晋城市之首创,并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又筹拍了另一部数字电影《白雪花·红窗花》。这两部作品均获得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这两部影视作品的成功,积极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了全市的先进人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与此同时,在动画制作方面也作了有益尝试,其中《白马少年》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晋城精神、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2011年,《大耳朵爷爷历险记》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后,借势宣传了珏山、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雕塑,有力的助推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创作并拍摄了首部贺岁微电影《阴差阳错之欢喜过年》。
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平之战》
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开机仪式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故事及动漫人物形象的各种彩灯在凤西广场展出
(八)民间文学
1986年,郎志仁收集整理的《长平古战场的传说》(约20万字),被印制成册。1990年,由郎志仁任主编、李国祥任副主编的《高平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共40万字,获山西省“三套集成”编纂二等奖、全国民间文学优秀奖。高平冯金堆一生心血整理出版了《高平传统文化丛书》(计6册)。2002年,沁水县文联编辑出版了《沁水民间文学集成》一书。
(九)文艺评论
1985年,聂利民获全国首届青年电影评论征文一等奖。1986年以后,先后在《电影评价》《批评家》《山西文学》《黄河》《社联通讯》等报刊上发表文艺评论文章18篇。他的电影评论《总体构思的失败—我看〈人生〉》,收录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首届青年电影评论征文获奖作品选》中。《传统与批评》曾在1987年山西省文艺理论年会上宣读,并发表于《社联通讯》1988年第一期。《结构:文学的内容》发表于《批评家》1987年第五期。近年来,他的文学评论文章刊登于《读书》《文景》《南方文坛》《博览群书》《小说选刊》等全国著名评论和读书期刊,并获得山西省第八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山西戏剧》1991年1月号发表了吴宝明、张仁义等人写的有关上党梆子、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和剧团的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的文章,共约8万字。《中国戏剧》杂志1991年10月号发表了苟有富的文章《张爱珍的艺术探索》和张保顺的文章《郭孝明在〈收书〉中的艺术追求》;1992年1月号发表了解玺璋的文章《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吴国华的故事》;1992年3月号发表了原双喜的文章《身在戏中,戏在心中—评张保平在〈杀惜〉中扮演的宋江》。
(十)文艺刊物
《太行文学》的前身是晋东南地区文联创办的《上党文艺》,1985年改名《热流》,国内发行。实行市管县后,《热流》成为晋城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刊物。1986年,《热流》被评为读者喜爱的报刊。1991年改名为《太行文学》,仍为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省内发行。《太行文学》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本大型综合性文学刊物,市文联历任领导班子始终将办好《太行文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推动刊物提升质量、提升品位。一抓形式创新。文联党组积极指导,太行文学社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立了《太行文学》“出人才、出作品”的办刊宗旨以及“厚重、兼容、创新”的办刊风格,并从封面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清新、典雅、大方的崭新面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二抓出作品、出精品。除刊发普通纯文学作品外,努力推出一批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大局、反映现实、反映民生的作品,特别是推出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报告文学等优秀作品。例如:《太行文学·晋城籍将军专辑》《城市之子——王小宽》《大禹传人》等一批报告文学。刊物质量一年一个新变化,水准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许多作品被省级、国家级刊物转载。三抓人才培养。把培养文学后备人才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组织青年作者参加各类文学笔会,创造条件让青年作者聆听省内外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的讲座,千方百计提高青年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为文学创作储备培养了大批新人。
2013年,《太行文学》分别在高平和市内举办了春秋两季笔会,邀请了省内外的多名专家进行讲课,并从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新人新作;高质量地编辑完成了全年6期的文学刊物;同有关部门通力配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作为大赛、廉政征文大赛和晋城市优秀童谣的征集活动。2014年,为了办好《太行文学》,努力克服编辑人手少、任务重的不利条件,把提高刊物的观赏性同扩大刊物的受众面放在重要位置,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编辑出版任务,刊发了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同时以《太行文学》和“文学笔会”为平台,充分发挥了在培养文学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9月,在高平成功的举办了《山西文学》《太行文学》《丹源文学》联合笔会,邀请到了广东作家魏薇、国内大刊的编辑付秀莹、黑丰,著名文学评论家李云雷等,以及全省的青年创作中坚,来高平授课、交流,极大地开拓了全市作者的视野,起到了交流、学习、提升的效果。
各县(市、区)文联创办的文学刊物:《凤台文学》,晋城市城区文联主办,1989年创刊,季刊。《吐月》,晋城县文联于1980年创办,后由郊区、泽州县文联主办,季刊。《长平》,高平县文联主办,后改为《丹源文学》,由高平市文联主办,季刊。《灵泉》,阳城县文联主办,不定期,1987年创刊。《古陵文学》,陵川县文联主办,不定期,1999年停刊,2002年复刊,季刊。《沁河浪花》,沁水县文联主办。《晋煤文艺》,晋煤集团创办。这些文学刊物也各展风采,特色纷呈,不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且对稳定队伍、培养新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事业
(一)戏剧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形成于17—18世纪之交,是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上党地区很早就有戏曲演唱,众多金元舞台和古老的队戏、院本、琴戏的流传就足以证明。那时也有昆曲和弋阳腔的演出。在晋豫陕三角地带的原生梆子形成后,就有晋城人从那里学回,经过多年与本地民间艺术的碰撞融合,形成了上党梆子。在18世纪中叶,就班社林立,活动频繁。到了18世纪80年代凤台县鸣凤班的建立,已经是拥有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的剧种,并形成潞府、州底两个流派。嘉庆、道光年间编演的剧目,有的竟演唱了近200年。
现代戏上党梆子《西沟女儿》
道光年间,潞府派出现了乐意班(俗称十万班),一度闻名遐迩。后来又分成乐意、三义2个流派,旗鼓相当,互争雌雄,州底派则是鸣凤班稳执牛耳。上党地区是上党梆子的一统天下,并且出区演出。19世纪后期,还在冀南和鲁西南,形成了西调和枣梆两个剧种。
上党梆子原来是昆梆罗卷簧5种声腔同台演出,剧目之间各不干扰的。
在演出剧目中,80%是上党梆子剧目(现在只演少量皮簧)。梆子唱腔除少量曲牌体外,绝大多数是板腔体。慢板有二性、霸王鞭等;流水板主要是四六,还有一马三箭、四六花腔等;大板可分慢、中、紧、快多种;还有散板、垛板等等,可以表达角色的各种复杂感情。粗犷豪迈、慷慨激昂的风格,善于表现忠奸斗争,多演杨家将、岳家军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故事。当然,多种花腔也是委婉妩媚,可以充分表达少女情感。
上党昆曲属北昆一支,过去多为官员、文人演出和祭祀神灵。解放后即很少演出。1985年曾将《长生殿》的《惊变》《埋玉》作仿古录像存档。
上党皮簧在上党梆子形成之初演出甚多,《空城计》《战长沙》等都演出近200年。抗日战争前可以说是无班无簧、无日无簧、无人无簧。不少艺人的拿手戏就是皮簧剧目。现在还有《打金枝》经常上演。
上党罗戏和卷戏也都是古老的剧种,解放前都只有几个折子戏演出。伴奏罗戏以唢呐为主,间用笙笛;卷戏无弦乐,以笙笛为主,都有锣、鼓、钹子等打击乐伴奏。现在这两个剧种都已绝迹舞台。1985年仿古录像时,录下了罗戏《打铁》和卷戏《窦老争亲》。
上党梆子过去演出别具特色,每一场开始都要"坐场",即由一个须生戴方翅纱帽,黑三髭,着红官衣、玉带、高底皂靴登场,先说引子,接着说定场诗、道白,在唱一段霸王鞭之后下场。共需半个小时左右,起着待人、静场和后台准备作用。一般人认为,这是南戏或传奇的副末开场的遗迹。1945年晋东南全部解放后,即由打吵台(音乐合奏)代替。
上党梆子为刁妇和顽皮的娃娃生脸上用粉画花,可能是明代传奇“以黑破其面”的另一种(不以墨而是以粉)的表现。
上党梆子的头盔都是用黄金贴制,乌纱帽黑色,人称“金色头盔黑乌纱”。即使大战也是一招一式稳扎稳打,美观大方,不落俗套。
上党梆子讲究排场大方。皇帝登殿时,御林军手持全副銮驾排列而出,太监项挂数珠,手持麈尾,官女拥流苏之杖,擎雀尾之牌,黄罗大伞在后不停旋转。金殿上三层桌子叠垛,三道绣幔高悬,显得庄严肃穆,仪表万千。众文武两边排列,持笏肃立,謦咳不闻,大使观众惊异。
上党梆子的相关器具有头盔类、大衣箱、二衣箱、把子箱、乐器及灯光、音响等。乐器有大鼓、小鼓、拍板、大锣、小锣、钹、镲、梆子、巨琴、二把、胡胡、月琴、阮、唢呐、笛、笙等。灯光音响与一般演出所用相同。
建国后,上党梆子也曾一度繁荣,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逐渐呈现不景气现象。20世纪80年代之后,上党梆子更显势微,观众日趋减少,许多职业剧团停止活动,继续活动的剧团也捉襟见肘、困难重重,业余剧团则寥寥可数,若不采取措施,前途十分黯淡。
上党梆子在整个晋东南、乃至全山西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山西晋东南地区优秀的地方戏曲文化,保护上党梆子,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术价值。在中国北方地方戏曲中,上党梆子的声腔特点十分明显,其曲目的丰富性、以及对民间文化生活的依赖相融性、尤其是五种声腔的共存性,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在,昆、罗、卷戏已经消失于舞台,除少量上党皮簧外绝大多数是上党梆子剧目。因此,保护和传承上党梆子,刻不容缓。二、实用价值。保护、传承上党梆子,对晋东南地区上党老区一带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党二黄 皮黄腔流传至山西上党地区称“上党二黄”,在京剧兴盛时,当地人叫“土二黄”,它虽是一个独立剧种,但从未有过专演皮黄的班社和演员。
二黄为52弦,西皮为63弦,是两个远关系调性的转换。反二黄由正二黄的52弦变为15弦,是近关系转调。唱腔结构,由上下句组成。上句是开放性的乐句,其旋律变化多端,可落在各种色彩不同的音节上,和下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下句是收缩性的乐句,一般都落在其调式产音上。正二黄上句落1音的较多;下句落5,是微调式元音上。“西皮”是这一剧种的主要唱腔,男女行腔有别。“西皮原板”,女腔上句落6音,下句为5音,也是微调式;而男腔上句可落在361等任何一音上,下句则一般都落在1上,是宫调式;西皮二板,一般常见的唱腔为,男腔上句落2,下句落1,是宫调式;女腔上句落6,下句落5,是微调式。这就是使它在男女对唱时形成了鲜明的宫、微调式的对比和交替。加上它的转调的应用,故听起来丰富多彩。
二黄戏的传统剧目,能够列出名目的约有九十余出。“文化大革命”前,曾抄录四十余本。能够上演的只有《清河桥》《苦肉计》《白鼠洞》《挂龙灯》等二十余出。多数是名存实亡。
1979年随着上党二黄剧团的成立,促使二黄戏有了新发展,改变了属于“垫戏”的地位。青年剧作者李小猫同志,热衷于二黄戏的创作,改编。《佘杨缘》由传统折子戏《佘塘关》《七星庙》改编而成,并新编了历史故事戏《皇帝与门官》。这已成为当前二黄团的代表戏。
《皇帝与门官》还荣获山西优秀剧目二等奖;青乐工作者刘小囤同志,对二黄戏的音乐唱腔,作了改革尝试。青年演员郭海萍、和宏敏、茹新茂等同志,承担了黄戏的主角。有关艺术单位,扶植了这一剧种。
清乾隆年间,鸣凤班史宗经就有二黄戏看家曲目《苦肉计》《挂龙灯》《清河桥》;嘉庆十八年,1813年其后人史溥组织剧本创作,邀请名角,添置好行头,增设舞台装饰,鸣凤班在泽州府名列前茅;传到其后人史斗一代,不读书不上进,自称大东家,随鸣凤班奔走四方,当时掌班的是郝二,史斗宣统年间病故,无后代,过祭侄儿史和庭为儿,把鸣凤班转让给堂兄弟史寅恭,史寅恭1914年去世;其妻赵氏引弟出头露面管理鸣凤班;1930年赵氏引弟的三儿子史廷秀,子承母职,管理鸣凤班;1933年,闫发生当了掌班,与史廷秀合作,直到1946年。解放后,鸣凤班收归国家剧团,改名“民风剧团”,闫发生任团长;1958年民风剧团改为实验剧团,李伟顺任团长;1979年,实验剧团分为晋城上党梆子剧团和晋城上党二黄剧团两团;1985年县改市后,上党二黄剧团归属城区,改名为城区鸣凤剧团至今。
上党二黄的基本特征有:1、长期参加庙会等各种庆典活动,形成了参与活动的程序性特征。2、二黄戏的表演艺术注重唱、做两功,其中做功戏显得文雅朴实、细腻逼真,唱腔圆润委婉、丰富多彩,在过去常和昆曲作伴演出。
上党二黄主要价值有:1、二黄戏唱腔丰富多彩,又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发掘、抢救和保护上党二黄,不仅可丰富和发展晋城地区戏曲事业,也将带动和促进晋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戏曲。2、上党二黄在观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影响,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发掘、抢救和保护上党二黄,对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戏剧市场不太景气,仅靠二黄维持不了生活,只好以演梆子戏为主,二黄戏为辅,来挽救这个小剧种。其次由于资金困难,无法保证演员及退休人员的工资,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现在能唱二黄戏的演员已为数不多。二黄戏在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人才的流失,这个剧种已濒临灭绝,更谈不上后继有人。
蒲剧 蒲剧是流行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的一种民间剧种,沁水县蒲剧团在沁水主要兴起在靠近晋南的中村、杏峪、王寨、樊村一带,距今已有80余年。蒲剧团主要演出剧目有传统古装戏《白沟河》《窦娥冤》《忠烈千秋》《鳞骨床》《杀庙》《杨门女将》《赶花轿》《徐策跑城》《小宴》等,现代戏《夺印》《武士敏》《风流父子》《唢呐泪》《山村母亲》等。其中,蒲剧《武士敏》获1990年全省振兴蒲剧调演优秀剧目奖,演员李志进获主演银牌奖,张林义获配角铜牌奖。2006年7月,重组沁水县蒲剧团,现有职工45人,其中,在册职工26人,社会聘请人员9人,学生10人。
主要演出团体和戏剧艺术创作研究机构有: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1985年,原晋东南上党梆子剧团归属晋城市,称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1986年在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时,以五个折子戏一举夺魁,获得“综合治理成绩显著”红旗和28项奖杯、奖牌,其中吴国华(女)、张爱珍(女)、郭孝明、张保平获主角金牌。1987年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斩花堂》,由张爱珍(女)、郭孝明、马正瑞、米素萍(女)等主演。1988年山西省在晋城市举办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该剧团的《两地家书》等剧获得极大成功,受到人们交口称赞。吴国华(女)、张爱珍(女)、郭孝明、张保平又获主演金牌,刘晋苗获配角金牌。1989年12月,根据市里决定,剧团归属山西省上党戏剧院领导,分作两个团,称上党戏剧院第一、第二演出团,分别由吴国华(女)、张爱珍(女)任团长。1991年为了角逐“梅花奖”,两个剧团分别进京演出,受到评委和观众的称赞,还分别受邀进中南海演出。第二演出团排出《走出大山》等剧,参加了“中国戏曲金三角”调演和赴太旧高速公路慰问演出。1992年后,晋城市成立了戏剧工作者协会,戏剧艺术繁荣发展,一些名角演员多次在省里和全国获奖。市上党戏剧院一团的吴国华(女)1992年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9年8月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市上党戏剧院二团的张爱珍(女)1992年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5年10月获中国唱片公司主办的“金唱片”奖。同年又获中国戏曲第三届“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市上党戏剧院一团的张保平1999年先后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0年12月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文华表演奖”;2003年8月又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举办的第二十二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2001年7月,市上党戏剧院一团的刘晋苗获省文化厅和省剧协主办的山西省第八届杏花奖“杏花表演奖”。2003年12月,市上党梆子剧团的赵德红、成静云(女)、侯慧琴(女)、杜建萍(女)分别获山西省第九届杏花奖“杏花表演奖”。2004年12月,在省文化厅主办的“山西省移植剧团调演”中,王爱果获“表演一等奖”。李秀荣获“音乐设计一等奖”。1998年,第一演出团携新排历史剧《初定中原》进京演出,获得首都戏曲界和梅花奖评委的交口赞扬。1999年,《初定中原》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第六届戏剧节,获得了优秀表演奖、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台美术奖、配器奖等7项大奖。2000年,《初定中原》选段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戏曲晚会,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新剧目奖、导演奖和表演奖。2001年,第一演出团赴省角逐“杏花奖”,演出《宰相刘罗锅》,刘晋苗获“表演奖”,李秀荣获“音乐设计奖”,乐队获“伴奏奖”,秦和平获“舞美设计奖”。2002年,两个演出团合并,称“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同年7月,成功举办了“四代名家,同台联袂”的上党梆子优秀传统剧目《秦香莲》的汇报演出。郝聘之、马正瑞、高玉林、刘坤为、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郭孝明、成静云等名家同台献艺。2003年,赴省角逐“杏花奖”,演出了《杀惜》《佘赛花》《调寇》《杀妻》等剧目。成静云、侯慧琴、卢爱琴、赵德红获“杏花奖”,李秀荣获音乐设计奖,乐队获伴奏奖,朱岩获舞美设计奖。2000—2006年,市属“三团”新编、改编、创作移植剧目30余个,其中宣传抗击“非典”英雄的情景剧《大地永芳》,为庆“六一”创作的儿童音乐剧《快乐一支歌》,反映晋城发展的音乐快板剧《灿烂文明谱华章》,为纪念赵树理诞辰100周年创作的上党梆子现代戏《赵树理》等精品剧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反映了时代。尤其是现代戏《赵树理》,2006年5月起先后在晋城、长治市演出后,又赴省城太原演出,受到广泛好评;同年9月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十多家新闻媒体作了宣传报道。为扶植、弘扬上党梆子这一优秀传统剧种,扩大演出空间,培育城市市场,从2003年起举办“凤鸣春晓—‘赵树理杯’上党梆子优秀剧目展演”,两届共展演上党梆子优秀剧目14台,培养了一批市区观众。市、县两级剧团还积极参加全国、全省赛事,展示了晋城市的文化艺术,提高了城市知名度。2008年,在山西省第十一届杏花奖评比中,上党梆子现代戏《赵树理》获得杏花奖评比的最高奖项“杏花大奖”。
2009年6月,完成大型上党梆子新编历史剧《长平之战》,9月,为“中原经济区四省十三市市长联席会议”进行专场演出。完成新编历史剧《陈廷敬》《箕子》《炎帝传奇》《大孝董永》的初稿创作。完成《上党梆子剧本选》《上党梆子脸谱》的出版印刷工作、《名家名段》录音工作和上党梆子剧团建团70周年纪念册的资料收集工作。
2010年,编创《炎帝传奇》《苏东坡》和《程颢》3个剧本。《长平悲歌》完成剧本修改,历史剧《陈廷敬》完成第三稿修改工作,《箕子》《大孝董永》两个剧本已经定稿。1月20日至2月2日,举办上党梆子文化节,举行了上党梆子纪念大会,举办了梨园春色意正浓——上党梆子艺术历程暨成就图片展、粉墨春秋——晋城市戏曲民俗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等多项活动。举办第五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市梆子团排演了《长平悲歌》,高平市人民剧团排演了《红腰带》,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排演了《六尺巷》,城区鸣凤剧团排演了《皇帝与门官》,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排演了《汉文皇后》,阳城县人民剧团排演了《芦苇河畔徐海东》。组织参加第十二届杏花奖演出,共获得11个奖项,其中戏曲类奖6个,音舞类奖4个,市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
2011年,修改上党梆子历史剧《长平悲歌》,更名《千秋长平》,获“中国戏曲学会奖”。与中国戏曲学会、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上党梆子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暨《千秋长平》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学术研讨会”。举办“第六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全市共7个演出团体、9台优秀剧目参加展演。组织相关文艺院团参加山西省第十三届“杏花奖”评比演出,共有7台剧目参加晋城赛区评演。修改现代戏《西沟女儿》,参加建党90周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和省“两会”演出。举行“纪念上党梆子戏王赵清海130周年座谈会”,在陵川县平城镇杨寨村和高平市东宅村进行纪念演出。改编大型传统剧《挂龙灯》,新编《曾子》《苏东坡》《洛水悲情》,移植排练大型历史剧《杨门女将》《狸猫换太子》。收集和整理上党梆子曲牌50余种,各种板式唱法30余种,其中包括濒临失传的“公尺谱”10余段。
2012年,举办历时13天的首届“紫薇奖”新春文艺评比演出。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历时11天,5个剧种9个剧团共演出剧目12台,其中参赛剧目10台,助兴演出2台;特邀河北西调剧团来晋演出。评比演出期间,推出“一元票”。举办晋城市第七届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晋城市第二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组织相关院团参加第十三届山西省杏花奖评比演出,获得奖项22个,其中戏曲类获奖12人,音舞类获奖11人。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编排的《金钗案》获杏花新剧目奖,杜建萍获二度杏花表演奖。《千秋长平》申报“二度梅”奖。组织创作戏曲剧本《小二黑结婚》《女村官》《拾钱》《相亲》等作品。出版内部资料《上党梆子剧本选(二)》、上党戏剧艺术研究书籍《上党戏剧史摭谈》。创办内部杂志《上党戏剧》。开展全市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现存剧种主要有上党梆子、上党二黄和蒲剧。其中上党梆子剧团有10个(国有5个、民营5个),上党二黄剧团1个,蒲剧团1个。
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1986年,为纪念鸣凤班,晋城县二黄剧团改为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先后上演了鸣凤班的优秀传统剧目《万寿宫》连本、《彩仙桥》连本、《夺秋魁》《金玉配》《佘赛花》《皇帝与门官》。1988年,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时,演出上党皮黄《巧会虹霓》获“综合治理奖”,成静云获主演金牌奖,徐天昌获配角金牌奖。后来又创作和恢复排练了小戏《留名》《巧会虹霓》《打金枝》等剧目,分别参加了晋城市第二、三、四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杯”戏剧奖评比演出和山西省“三小”(小品、小戏、小剧种)调演,并获得了多项奖。
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1985年,原晋城县剧团改称晋城市郊区上党梆子剧团。1988年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该团演出了现代戏《儿女情》。几年内,除传统戏外,还上演了现代戏《家庭公案》《倒霉大叔的婚事》《连枝桃》等。1996年,郊区剧团更名为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剧团以演古装戏为主,同时兼演现代戏、歌舞、小品。在古装戏中,则以杨家戏为主要演出剧目,如《三关排宴》《天波楼》《潘杨讼》《雁门关》《闯幽州》等。现代戏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戏为主,如《巧凤》《母与子》《家风》《连枝桃》等。
高平市人民剧团1988年,山西省举行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该团的《活寡》获“综合治理奖”。袁金叶获主演金牌,牛志国、戴建民各获配角金牌。姬春虎担任作曲、唱腔设计,获“音乐创作一等奖”。1993年,高平县人民剧团改称为高平市人民剧团。主要剧目有《活寡》《惊疯》《陈圆圆》等。1997年,陈素琴主演《惊疯》获山西省首届艺术新秀选拔赛“表演一等奖”,2001年又因领衔主演《陈圆圆》获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剧目《陈圆圆》2002年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惊疯》2002年获山西省“三小”展演“表演特等奖”。2001年,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出中,张素文获“灯光设计一等奖”,吉永忠、李卫东、李平玉、董秀莲分别获“演员二等奖”;苏旭东担任主弦操琴,获“优秀乐手奖”。2004年,杜建平参加中国“戏曲红梅”演唱大赛,分别获山西省分赛区“金奖”,在北京获全国“金奖”。2006年,杜建萍参加第九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评比演出,以《教子》剧中的王春娥、《地瓜宴》中的田金花两角,获“杏花表演奖”。
高平市青年上党梆子剧团1986年,演员张爱珍、张庆春受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之邀,参加了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张爱珍的《杀妻》声震省垣,获得主演金牌。张庆春获主演银牌。1987年,他二人又受上党梆子剧团之邀参与电影《斩花堂》拍摄。张爱珍饰宋巧莲,张庆春饰冯剑。1988年山西省举办振兴上党梆子调演时,该团演出了《沉冤》《别府》两个折子戏。师富才、李琴玲、牛新英获主演银牌,宋建国获配角银牌。1993年,剧团改称高平市青年上党梆子剧团。
阳城县人民剧团1985年后,排演现代戏《海蛟在行动》《神秘的古城》《观音堂变迁》《铁花恋》《智擒黑天鹅》。1988年,古装戏《秦明入赘》在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获最高奖“综合治理奖”,《广禅侯》获“表演奖”。1992年,创作的中庄秧歌《把关》和2002年创作的音乐恰恰板在《研究与辅导》发表;2002、2003年创作的荒诞剧《世外游客》、男声演唱《送礼》分别参加了晋城市2002、2003年春节晚会,并获一、二等奖。韩识多创作了历史剧《三进宫》(连三本)、古装剧《绝兰碑》、现代戏《海蛟在行动》、阳城道情《新婚之夜》等作品百余个。其中,《新婚之夜》参加山西省春节文艺“运拖杯”电视大赛获一等奖,并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腾的中秋》专题节目展播;《小草的婚事》参加山西省“三小”调演获编剧一等奖,文化部第七届“群星奖”优秀奖。在导演创作方面,段香爱、上官小军等导演的剧目,都分别在省里获奖。在表演方面,一批优秀演员上官小军、杨新民、吕满聚、王香果、宁来虎、苏跃武、雷素平、郭素芳、陈永良、晋长胜、于潞珍、段香爱等分别多次获省市级以上表演奖。
沁水县上党梆子剧团1988年,山西省举办振兴上党梆子调演时,沁水上党梆子剧团上演了新编神话剧《五彩石》,获“群体表演艺术奖”。演员杨伟明获银牌奖,罗建伟获铜牌奖,李祥获三级司鼓奖,李立山获音乐设计奖。剧本曾由《三晋戏剧》向全省推荐。沁水上党梆子名演员有杨伟明、李国富、贾进朝、罗建伟等。梆子戏《小磨庄》在晋城市上党梆子汇演中获奖,主演宋书香、李瑞芳获优秀演员奖,编剧潘保安获创作奖,导演王不旦获导演奖。
陵川县上党梆子剧团1988年,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该团演出了《清风亭》,获得两枚主演银牌(刘月莲、王四胖)、两枚配角银牌(李灵巧、王秀丽)。当年组建的陵川县上党梆子青年团也演出了《二堂舍子》,获得一枚主演银牌(吕腊秀)、一枚配角银牌(郭素梅)。1989年,陵川青年团并入陵川县上党梆子剧团。
山西省上党戏剧院1985年市管县后,院址暂设长治市和平东街70号原晋东南地区文化局办公楼内,2002年南迁至晋城。上党戏剧院有人员23名。1986年,组织了《杀妻》《收书》《酒楼洞房》《还印》《借粮》五个小戏的创作改编、加工、排练,使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参加1986年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中一举夺魁,获山西省文化厅颁发的“综合治理奖”。1987年,加工《斩花堂》,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故事片。1988年,组织了《两地家书》《吴起平乱》《巧会虹霓》等戏的创作与排练,使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和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参加山西省在晋城市举办的全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86、1987年,戏剧院编印内部刊物《戏剧资料》两期,刊出上党戏曲史料100万字;为《中国戏曲志·山西卷》撰写条目释文200多条,共20多万字,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嘉奖,栗守田、原双喜、苟有富、李近义、张振南等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撰写了402条释文。199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其中的山西卷“上党梆子戏曲音乐”,由吴宝明任编创。199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由周巍峙任名誉主编,寒声任主编,栗守田、原双喜任副主编的《上党傩文化与祭祀戏剧》一书,填补了上党傩文化理论研究的空白,并获文化部文学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二等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戏剧院先后两次进行了“上党戏曲传统艺术仿古录像”拍摄,对已近失传的昆、罗、卷、黄、队戏等进行了影像保护工作。1997、1999年,《塞北有个佘赛花》《初定中原》分别获得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初定中原》经过加工整理,由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晋城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并获得了第二十二届飞天奖戏曲类电视剧二等奖。2003、2005年,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和上党戏剧院共同主办,成功举行了“凤鸣春晓—晋城市一、二届‘赵树理奖’上党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和名家名段演唱会,获得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04年,由张宝祥(编剧)、吴宝明(音乐设计)着手创作了大型现代戏《赵树理》。
2013年,市上党戏剧研究院本着保护、传承和弘扬上党戏曲艺术的理念,围绕上党戏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重点,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戏剧创作、研究取得好成绩。《村官是女90后》在《戏剧丛刊》发表并获一等奖。《超生游击队后传》获全国戏剧文化奖铜奖。大型剧本《长平原上草》获全国第八届戏剧文化奖铜奖。《曾子》获得第2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三等奖。全年创作舞台文学剧本《一撇一捺》《射日》《尽善尽美》,历史剧《唐僧东游记》《超生游击队后传》《三关明月》《巧断姻缘》《女娲》《梦醒柔仪殿》,小戏《戏里戏外》《戒酒》《微笑》。其中《一撇一捺》由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排练演出,《尽善尽美》由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排练,并参加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活动演出。移植排练传统剧《逼上梁山》,现代戏《七品青莲》,《逼上梁山》参加第二届“紫薇奖”和第八届“赵树理”戏剧奖评比演出活动,《七品青莲》作为廉政教育剧目在城区各街道(乡镇)进行巡演。全年撰写理论评论文章24篇。歌词《中国鼓》《咱爹咱娘》《奇迹》《奔跑的中国》获“放歌中华”第二届全国大型音乐展评金奖、银奖。歌词《我们的承诺》被市纪委在全市纪检系统推广演唱。《盛世欢歌梨园情》《最爱梆子腔》分别由第二届“紫薇奖”戏曲联唱、第二届“青年演员大赛”颁奖晚会演唱。整理出版内部资料《上党梆子剧本选(三)》,计80余万字。整理出版《晋城民歌》,计20余万字。编辑出版《上党戏剧》2期。
晋城市上党梆子研究会2004年9月14日成立。研究会成立以来,张宝祥创作了大型现代戏《赵树理》;栗守田主编的《上党梆子》于2006年底付印;一批戏剧研究与评论文章,分别发表在《山西日报》《三晋戏剧》《太行日报》上,如郭振朝的《酸枣红酸枣酸》(获省“群艺奖”金奖)、《初识赵树理》,郭志强的《真情演绎赵树理》《人格魅力的展现》《上党梆子的又一次激情飞跃》等;同时还协助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和上党戏剧院成功举办了两届“凤鸣春晓—上党梆子‘赵树理杯’优秀剧目调演”;组织会员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观摩学习了《廉吏于成龙》等20余台优秀剧目;协助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组织了现代戏《赵树理》为纪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赴省城太原及北京的演出活动。
(二)曲艺
1..主要曲艺组织
晋城市曲艺家协会1986年,晋城市成立了曲艺工作者协会,后更名为晋城市曲艺家协会。有会员53人。李贵堂、王春耕、李炳坤、杨林荣等30人为山西省曲协会员。有省曲艺家协会理事3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2名。自1986年成立以来,共组织会员集体创作、演出20余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演出、大赛10余次,有30多件作品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奖。
城区曲艺工作者协会 成立于1988年。活动范围在城区,演出以新编剧目为主。1988年,王春耕的小品创作《原来如此》获晋城市“五一”汇演创作奖。1994年创作的评书《父子俩》获山西省消防文艺汇演二等奖。2002年创作的快板说唱《乘车记》获山西省交通文艺汇演一等奖。1999年,卫素琴创作的音乐快板《庆澳门回归》获晋城市政协文艺汇演编导一等奖。2002年创作的《服务三农架金桥》获晋城市人行系统文艺汇演编导一等奖。
泽州县曲艺队 原名晋城县曲艺队。1996年改称泽州县曲艺队。他们的器乐合奏《泽州乡韵》、中胡独奏《打酸枣》曾获得山西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二等和鼓励奖,并在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中演出,演职人员受到省委书记胡富国和省长孙文盛的接见。后又获中国残疾人总会授予的组织、编曲、演出三项奖励。
高平市曲艺队1986年以来,全市有6支曲艺队经常开展各种宣传演出,表演形式以高平鼓书为主,既表演传统说唱剧目,还编演有现代题材的小段。名艺人有申富才、刘水娥、申臭和、姬振龙等。申富才的曲目曾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制成唱片和录音带发行。
阳城县曲艺队1986年以来有省级会员常月季、何成福等6人。名誉主席郭一峰将其一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一册《寨岭春》,已公开出版。成志红在阳城号称曲艺全才,不仅能编创作品,而且能自导自演。他单独创作或与段香爱合作创作和导演、演出的获奖作品有舞蹈、小戏、小品、相声近百个之多。其中,舞蹈《打谷场上》《情歌大联舞》等三个节目获晋城市金奖和一、二等奖,《新婚之夜》《迎春花开》获山西电视台一、二等奖。自编自演的相声《说变》《反正话》在晋城市各县上演百十余场,深受观众喜爱。相声《让人间充满笑》《析城铁汉子》,小品《人间自有真情在》等多部作品在《研究与辅导》发表。2004、2005年,由他创作的相声、小品《大拜年》《除夕夜》被晋城市电视台作了除夕夜直播节目,并获奖。常月季已经62岁,是从事曲艺演唱的女演员,曾多年担任县曲艺队队长,从事曲艺演唱40多年来,改编新编27部大型传统名著为近300个说唱鼓词,演出后深受阳城人民喜爱。她对书理、书路、醒木、开场、坐立、战法、文场深有研究创新,1987年,山西省文化厅将其演唱的《剪祖夸寿》录像编入了《山西曲艺集成》。她的《五女兴唐传》作为抢救资料被县广播电视台录制了全本。她的事迹被记者写成了《曲艺比翼鸟》在《文艺报》报道,并被《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收录。张海生为振兴曲艺编写了近百个小品和说唱段子。其中,他创作的《十三亲》《十三不亲》在阳城民间广为流传,他创作的课本剧《九色鹿》参加晋城市首届学生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陵川县盲人曲艺队 建立于1946年5月3日。2008年有职工60余名,其中各类残疾职工40余名。拥有音箱、扩大器、架子鼓和全套民间乐器,是集文艺宣传、福利企业、盲人按摩、盲童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单位。1978年后,陵川曲艺队注重曲艺宣传的独特优势,在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及时把县里重大会议精神编成说唱段子,在会议期间进行演出,然后巡回全县广大农村和机关厂矿事业单位广泛宣传。1985年,曲艺队在县政府的关怀下,修建了一座30多间房屋的四合院,有了固定驻地。此后,曲艺队以残助残,逐步创办起集粮食加工、弹花、加工棉套和床垫等为一体的福利综合加工厂,使一部分没有说唱能力的残疾人就了业。1987年,又成立了盲人康复按摩诊所。1988年2月,被陵川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88年8月,曲艺队排练的陵川琴书《退指标》、胡琴拉戏《鱼水情》,参加了山西省残疾人艺术调演比赛,获得好评。同年10月,赴太原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华北赛区演出,获三等奖。1989年2月,参加晋城市国庆40周年献艺演出,获特别奖。1990年,组织曲艺代表队参加了晋城市首届民间民艺大赛,获集体一等奖、创作奖、优秀演员奖、优秀节目奖等13个奖项。同年12月,受省残联特邀,到太原为山西省残疾人双先表彰大会助兴演出,受到副省长郭裕怀的接见和高度评价,荣获“先进残疾人之家”锦旗。1996年5月,陵川曲艺队举行建队50周年大庆,省残联理事长张继续,晋城市市长马巧珍及市文化、民政、残联领导,陵川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对陵川曲艺队50年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中央电视台、山西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山西日报》《太行日报》等新闻媒体,陆续报道了曲艺队的先进事迹。同年8月,陵川曲艺队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全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7年4月,曲艺队演唱的苏村道情《党的恩情永远唱不够》在全省第四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二等奖。老队长侯松锁在山西省总工会的表彰会上获“自强奉献奖”。5月13日,侯安凤队长代表曲艺队赴京参加“第二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个人表彰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曲艺队同时获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颁发的“残疾人之家”奖牌和证书。2001年11月,曲艺队排练演出的吹打乐《欢乐的山庄》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金奖”。2005年8月,排练演出的上党锣鼓《沸腾的土地》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河北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同年10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银奖。陵川曲艺队建队60多年来,始终坚持上山下乡进行曲艺宣传,编排演出各类节目4万余个,保留节目100多个。共演出10万余场,听众达1600万人(次),总行程30万公里。被誉为“太行山的一支文艺轻骑兵”。
沁水县鼓书队2000年以来,张世英、杜如湘为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曲艺演出的有谢成修、樊加胜、高琪等。
2..主要曲艺人才
李国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1995年转业到晋城市矿务局,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演出、创作、辅导和教学,多次参加全国赛事,并取得好成绩,曾被中央电视台选进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1999年,“中华杯”全国曲艺小品大赛,快板书《智擒独眼龙》获得金奖。2000年,全国第二届二书电视大赛,山东快书《门房闲话》获得二等奖。2001年,“红旗渠”杯全国快板艺术大赛,快板书《榕树下的对话》获得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2002年,山东快书《三上老翁沟》获得解放军总后优秀创作奖。2003年,被中国煤矿文联授予“文学创作突出成绩奖”。2004年,“彩虹杯”全国山东快书大赛,《事奶奶和豆芽菜》获得一等奖。2005年,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德艺双馨”特殊贡献奖。共创作各类作品100余篇,如《吹牛上税》《争司令》《三上老翁沟》《如此恋爱》《城建礼赞》《家庭风波》等,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辅导的小演员在国内获奖,有的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
李萍,女,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晋城煤业集团曲协主席。1987年拜河北省著名西河大鼓演员刘素仙为师,学习传统长篇《三下南唐》《呼家将》《薛刚反唐》《隐蔽的战斗》。1989年,被中央广播说唱团表演艺术家马增芬收为关门弟子,艺名李景梅,系统地学习西河大鼓的曲调。曾在北京、唐山、秦皇岛、山海关等地的曲艺厅演出长篇书目。1985年以来,先后创编的评书《选择》《热血铸惊魂》《一根筋传奇》等作品,在参加国家级、省级汇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00年,在山西省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了长篇评书《狄公案》,获得山西广播电视奖、第九届山西广播文艺小说连播类二等奖。2002年,应辽宁电视台邀请,录制了长篇评书《狄公案》。
司剑虹,擅长创作演出小品、说唱。《考试》《直播之前》《情深深》《广播情》《说唱晋城》《说唱晋城新编》《新农民之歌》《如此改版》《过年》等10多件作品颇受欢迎,有“晋城赵本山”之称。2006年方言版《双截棍》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播出。
(三)音乐舞蹈
2009年10月,晋城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主要进行文学剧本、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创作。六年来共创作各类作品40多个,部分搬上舞台,参加全国、全省赛事获得了好的成绩。
大型剧目方面创作的大型舞台剧4个,分别是儿童音乐剧《快乐一支歌》、泽州古书《孔子回车》、儿童剧《七彩梦》《小公鸡的领悟》。其他小型作品10个,分别是小品《小草》《领奖》《礼物》,幼儿情景剧《隐形的翅膀》,微电影《信任》《一瞬间》,微动漫《凤凰涅槃》《百花争妍》等。其中,《孔子回车》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并获特等奖,《小公鸡的领悟》荣获2013年“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铜奖,《七彩梦》2014年8月搬上舞台,2015年6月做为山西省唯一入选剧目,参加了全国第八届优秀儿童剧目展演。
创作的歌曲有《与太阳同行》《师魂》《启航》《我们的诺言》《快乐一支歌》《单车飞扬》《七彩梦》(儿童剧同名主题歌)等。其中,《与太阳同行》《师魂》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原创舞蹈《鼓娃闹丰年》《二十八宿闹新春》等。此外,还创编了《人口与计生文艺作品创作集》。这本集子包含了10个门类20个文艺作品。通过情景剧、小喜剧、小品、表演唱、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切、形象地反映了晋城市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国策取得的成效,展示了晋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状,歌颂了奋斗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为推动晋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晋城市组建了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有会员200余人,其中吴宝明、张福明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立山、卞树荣、霍国亮、冯来生、郑玉平等为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有上千首各种风格类型的歌曲、器乐、小歌剧、表演唱等声乐与舞蹈音乐作品问世,不少作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和黄河电视台播放。
音乐方面。1986年,吴宝明在山西省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中获歌曲创作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上党戏剧院的霍国亮,笔名霍霍,曾在《词刊》《青年词刊》《黄河之声》《花溪》等刊物上发表歌词100余首,不少都曾谱曲演唱。《三峡,我走近你》获全国歌词大赛一等奖,《拥有一片故土》获全国征词入选奖,《浙江大学校歌》获全国歌词征集二等奖(一等空缺),《我的家》获全省艺术中专调演创作一等奖,还有8集电视剧《上党啸长风》的主题歌《你们、我们》,《三峡,我走近你》由著名作曲家谱曲,彭丽媛演唱,收入音乐片《三峡放歌》中。
1990年,山西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晋城市尚晋生演唱的《太行山展开游击战》、杨俊梅演唱的《咱晋城就在太行北》(刘长安、郭振朝、李立山词,魏一飞曲)和《我曾经不只一次》,分获一、二、三等奖。1992年山西省“劳动就业杯”文艺汇演,女声独唱《劳动就业谱新章》获二等奖。
1994年,由王春耕作词的《警营之歌》获山西省武警系统文艺汇演三等奖。1996、1997年由魏广麟作词的《火中情》《太旧情》分别在省里获奖。任飞的《喊一声黄河你跟我走》曾由天津市谱曲演唱参加全国汇演。器乐曲《煤娃的梦》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赛第二名。
1997年至2000年,由郭新顺作词的歌曲《中国农民》《兵的风度》《快乐的小舟》分别获山西省第二、三、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并在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2001年至2005年,他作词的歌曲作品《皇城恋》《追太阳》《证明自己》《老师,你不能走》《风雪夜归人》等多个音舞作品又获得国家和省级“五个一工程”奖、山西省广播文艺一等奖、全国广播新歌金奖。2005年,在全国新创反腐倡廉歌曲评选活动中,6首歌曲10次荣获全国和省级大奖。其中《山歌一曲唱〈纲要〉》,荣获全国特等奖,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亲自授奖;《让党的旗帜永远鲜红》荣获全国优秀奖、省一等奖。2006年,歌曲《青春飞扬》被选为山西省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歌。城区陈经济善于谱曲,有多首歌曲在晋城市历年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中获奖。其中由白利坚作词的《夏日小溪》获山西省首届职工文艺创作大赛二等奖。
舞蹈方面。1986年,双人舞《江河水》参加了山西省首届音乐舞蹈大奖赛。1990年,由蔡建民创作、苗二毛演出的《棒舞》,由于葆创作、于葆和岳春枝演出的舞蹈《看瓜》和由王江伟改编的民间舞蹈《五鬼盘叉》,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获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1991年和1993年,分别由于葆、蒙德祥指导的交谊舞,参加晋冀鲁豫12个友好城市邀请赛,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1992年,舞蹈《就业乐》参加省“劳动就业杯”文艺汇演,获二等奖。1994年,阳城邮电局群舞《山婆婆看红火》参加省“精品展演”获铜牌奖。1996年11月,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群星奖获优秀奖。1995年,王江伟创作的舞蹈《在太行山上》,参加晋城市建市10周年文艺晚会,在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作现场直播。
2013年,市音舞家协会参加第五届卡丹萨杯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决赛。2014年,音舞家协会创作了赞美家乡的歌曲《太行山》《仰慕太行》、反映中国梦题材的歌曲《中国梦缔造着崭新的奇迹》《和平中国梦》等10余首歌曲、完成了大型音乐剧《情与法》的剧本创作;承办了优秀青年音乐人才李鑫与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校友的专场音乐会,主办了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晁浩建声乐大师班培训。
(四)歌舞团体
晋城市歌舞团 成立于2002年,是晋城市唯一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编制50人。拥有舞蹈、声乐、器乐、曲艺等门类的表演人员80余名,其中有8人获得山西省政府最高奖项“杏花奖”,配置有国内先进的灯光、音响等设备。先后承办了数十场全国、全省大型会议的重要演出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多次亮相演出,在全国、尤其是全省各市的艺术专业团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歌舞团组建以来,除完成各项指令演出和日常演出任务外,共积累节目200多个,创作了舞蹈《高山流水》《珏山吐月》《祥凤凌空》,歌舞《君子赋》等一批艺术精品,长期深入城镇乡村、机关厂矿,在剧场、田间、广场进行了300多场演出,先后荣获“突出贡献奖”“集体三等功”“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模范单位”等称号。2003年,排演了晋城市的第一部大型情景剧《大地永芳》,演出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2007年,创作了大型舞蹈史诗《灵山圣棋》,该剧相继获得山西省第十一届“杏花奖”——“原创新剧目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解决了市歌舞团办公、排练、演出场地,使其逐渐成为集生活、办公、排练、演出为一体的艺术团体。
晋城市少儿艺术团 成立于2002年。编制12人,外聘少儿艺术工作者50人。少儿艺术培训有近2000名学员,开设了舞蹈、声乐、器乐、语言表演、童声合唱、器乐合奏、美术等课程。建团以来,本着“边培训、边排练、边演出”的原则,先后演出200余场次。编创了儿童音乐剧《快乐一支歌》、音乐快板《欢乐晋城喜相逢》、小品《小二黑结婚》《棍》《孔子回车》《鼓娃闹丰年》等节目,模仿、改编各类歌舞、小品60个,完成了少儿艺术团原始节目的积累,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共获国家、省、市各种赛事的奖项100余项。其中,在2004年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决赛中,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夺得二金五银和一个优秀奖的好成绩。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直“文明单位”。2006—2011年,连续6年被授予“文明和谐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创排了晋城首部大型儿童剧《七彩梦》。
晋城市少儿艺术团现有培训场所两处,总部位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面积2600余平米,分部成立于2014年,位于白云社区,面积1300平方米。现开设有民族舞、拉丁舞、声乐、语言表演、美术、童声合唱、器乐、早教等课程,有30多个专业培训教室,11个专业舞蹈排练场,50多名专业资深教师。是北京舞蹈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晋城指定考级中心。
晋城市童声合唱团 成立于2004年,有团员50人,隶属于晋城市群众艺术馆。参加了四届全市学生艺术节,均获一等奖。此外,还参加了市关工委组织的电视大型演出、全省少儿卡拉OK电视大赛、全省环保大型电视晚会等比赛,并都取得了好成绩。
阳城县音舞协会 是全市最为活跃的协会之一。1995年,获市“国魂颂”合唱一等奖。1996年,获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合唱大赛一等奖。1998年,获市“廉政合唱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市“纪念建党79周年”合唱大赛一等奖。2005年,获市“抗战胜利60周年”合唱一等奖,省二等奖和“廉政合唱大赛”一等奖。此外,全国第九届“群星奖”阳城参赛节目《上党八音渔鼓韵》获金奖第二名,主创人员和主要参与人员为徐小龙、许继红、晋长胜、程永良、靳海蒲及阳城县人民剧团的部分演职员。1992年和2001年,音舞协会分别组织了“全县中青年歌手优秀歌曲演唱大奖赛”和“人寿杯”中青年歌手“风雨真情”行业歌曲演唱大奖赛,推出了一批青年歌手。邮电局音舞骨干排练的反映邮电职工生活的音舞专场晚会《鸿雁东南飞》在省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播出。1991年全国17个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郭新顺、毕永顺、张建华、张跃明在全国演艺界率先发起组织歌友义演团,以“义演献真情、歌声传友谊”为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巡回义演募捐,将17000余元义演所得通过民政局捐给灾区,受到了表彰,《中国音乐报》头版头条予以及时报道,并跟踪报道了此项活动。2004年,青年歌手田庆玲、韩晓丽获全国乡村歌手大赛一、二等奖。2005年,青年歌手陈文浩获“华北、华中七省电视台组织的歌手大赛第三名”。《小二黑结婚》等在市里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多次获表演奖。
(五)美术
1985年市管县后,成立晋城市书画院,院址暂设在长治市和平东街70号原晋东南地区文化局办公楼内,编制9人。2003年南迁至晋城市。2014年3月成立晋城美术馆(书画院),美术馆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有编制9人,院外画师20人,办公地址为晋城美术馆(书画院)。1986年,晋城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2003年更名为晋城市美术家协会。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贾大一、王茂彬、成红军),省级会员16人。其中王茂彬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2008年5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换届,贾大一为副主席,成红军为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1986年,晋城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2003年更名为晋城市美术家协会。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贾大一、王茂彬),省级会员30余人。其中王茂彬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2008年5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换届,贾大一为副主席。
绘画方面。1986年,王茂彬的中国画《高原深处》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佳作奖,中国画《庄户人家》获中日共同举办的美展铜牌奖,中国画《静谧的故土》获加拿大“国际水墨画大展”铜牌奖,中国画《高原晚秋》获“中国新时代巴黎铁塔艺术杯中国画大展”桂冠奖,中国画《故乡》获“全国龙腾杯中国书画大展”银牌奖。贾大一的创作以山水画为主,着重表现太行山雄伟壮丽的秀美景色,先后在《中国书画报》《美术界》《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作品20余件。2007年,出版太行速写画集《山水写真》。2003年,他的中国画《山村曦照》入展全国第五届体育美术作品展。2004年,中国画《四季清流》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画《昆山飞雪》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画《太行初冬》获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2008年,中国画《万木阴中有人家》获山西省杏花奖优秀美术作品展金奖。2009年,中国画《英雄太行多奇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王金辉的创作以版画为主,版画《决战》《梨乡春月夜》《夏趣》《丁香》等多次参加日本国际版画展及全国美展,曾获省美展三等奖、佳作奖。阎祥田擅长油画、版画和舞台美术,其作品《月梦梨岭春》《悄悄泰山》获省美展一等奖,选送全国美展并赴马来西亚展出,被收藏。版画《刀削面》《太阳土地》及多幅书票三次赴日本参加国际版画展,受到好评。油画《十月》《牧归》《花影敲窗》《秋分》赴香港、新加坡展出被收藏。近年完成了《二十八宿神形图》。成红军以山水画创作为主,2002年作品《太行晴雪》、2005年作品《王莽岭古琴台》、2007年作品《太行秋高》分别入展全国中国画展,2005年作品《太行深深几多情》入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2006年作品《太行山色转苍茫》获第五届当代山水画展优秀奖,《热恋图》获第五届全国煤矿美展三等奖并被中国煤矿基金会收藏,2009年《太行故道》入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山西省十五届美展金奖、《太白诗意图》获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崔玉以人物画创作为主,2012年《袅袅岁月》入展中国当代花鸟画展,2014年作品《待诊》入展全国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1993年,缑树勋的花鸟画《落花惊雏》在北京、香港展出,入选《当代翰墨大观》,《战地黄花》被东方艺术馆以精品收藏。赵法著的扇面画《山凹里的笑声》1991年获亚运会文展部铜牌奖,1995年参加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展并被收藏;1995年,《我的家在岸边住》参加中国画精品展,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收藏。高平张剑舟的版画《好媳妇》参加省美展获奖。各县区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作者,如刘中原、毛晋云、丁百华、牛文红、刘惠斌,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其中,牛文红创作的版面《拥抱太阳》、刘惠斌创作的国画《红旗飘飘》,在2002年获全国“群星杯”山西赛区二等奖。2013年,市美协主席贾大一参加在巴林举办的水墨聚焦书画展、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梦大美临汾艺术创作活动、“美丽山西、右玉精神”书画邀请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中国画邀请展”等对外交流活动。2014年,市书画院特聘院外画师、省美协李俊峰的水彩画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山西省十六届美展中,李俊峰获得一等奖,成红军、周文霞获得二等奖、田卫东、陈志斌获得三等奖,在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我的中国梦”山西省美术展览和山西省第四届山水画展中,晋城市均有多福作品入展。段生龙的“学画南太行书画作品展”及作品研讨会获得广泛好评;美术家协会邀请著名美术评论家赵力忠回乡举办专题辅导点评,组织会员开展经常性的采风写生创作活动。
高平市有影响的画家有秦世英,2003年在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中获奖,2005年作品入选中国名画家传世大辞典,2006年作品被晋城老年书画展和赵树理纪念馆收藏。崔满斗的山水画《归》入编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典,山水画《山水如画》在北京获银奖,山水画《太行情》《云涌太行》和人物画《嫘祖》均在北京获银奖。崔玉的国画《虔诚》发表于《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经典》,获银奖;《杨家岭之晨》发表于《红方红·诗书画》;《黄土高坡牧羊歌》获第二届全国师生书画作品展银奖;《人物画》入编《全国中青年书画家进京展》作品奖。王来旺的《春风图》(工笔重彩)发表于《神州书画报》。侯泽民以国画作品为主,国画《行雨图》获省级佳作奖,《梨乡》获省级金奖,《长青》获全国金奖,《总设计师邓小平》获省级三等奖。牛嘉泽的国画《梅花》在全国展览中获优秀奖,《牡丹》在全省展出中获三等奖。李胜贵的国画《神骏图》在全国展出获金奖,《罗汉图》在全国展览中获特别金奖,《罗汉》在全国展出获金奖。
沁水县张振旺在县城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200余幅,国画《晨曲》被收入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的《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一书。贾志军的《梨乡春色》等50多幅山水画在省《园丁书画展览》及报刊上发表。
阳城县赵法著的美术、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国家名胜风景区张家界、青岛等地多次展出,赵法著还被日本福冈书画协会聘请为名誉副会长。璩鸿琪的国画作品《西池》《烟火》参加了山西省老年书画巡回展,《日照垂柳》在2002年全省第二届残疾人书画展中获优秀奖。陕夫行的山水画《国旗与国歌》获山西省庆祝建国5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志气路》《洞中路》《太行山居图》获山西省文化厅银奖,并被选入《中国美术家选集》。璩东风的美术作品《山家之春》获山西省业余美术、书法、摄影展铜奖,国画《清晖》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山西选拔赛优秀作品奖,《树树皆秋色》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山西选拔赛中获优秀奖。张红霞的国画《清风》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山西选拔赛中获优秀奖,国画《山里红》在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中获佳作奖,并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原学社的美术作品在1992年,分别参加了全国诗书画大赛、山西省文化馆改革与理论研讨会书画展、全国文学艺术展并获优秀奖。侯京霞的国画作品《信徒》由中国文联推荐参加日本芙蓉株式会社东方名人书画作品展。王东云的油画作品《暖冈》在2005年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
雕塑方面。面塑:在阳城、高平、陵川民间均有面塑流传。高平在1997年元旦举行的高平首届民间艺术展时,就有名目繁多的面塑展出,令人叹为观止。魏慧艺、张淑珍、王香、庞改枝、张菊爱、刘桂菊、刘双荣、韦桂花获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在“1997天南地北迎新春”栏目中介绍了高平面塑。阳城有一种面塑是用鏊子烙成,人称焙面娃娃。1994年,山西省举办民间艺术一绝大展时,王玉环、白青蕙、李书琴、杨香莲、璩繁星的28件焙面娃娃获金牌奖。其中有18件参加全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又获银牌奖。中央电视台在“长城内外”栏目中专题播出。陵川县文联于2001年后将面塑作为民间艺术推出,组织参加晋城市第一届、二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其中面塑“八仙过海”“白蛇传”“十二生肖”等分获一、二等奖。根雕:原晋城市纺织厂工人姬国胜根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根雕艺术展,并获奖。高平林栋材的根雕在晋城展出,也曾获得优秀奖和三等奖。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民间根雕艺术的繁荣发展,各县(市、区)均涌现出从事根雕艺术的人。高平、泽州、阳城、沁水都有人制作根雕艺术作品。2001年,陵川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集根雕、花卉、奇石、盆景为一体的根艺协会,正式会员84人,涌现出了一批根雕能手和作品。靳坤茂的《博大胸怀》,李振国的《孺子牛》《中华一统》、牛广红的《比翼双飞》、李曙亮的《苍魂》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3年,县文联组织200多件根艺、奇石、剪纸作品在市里参展,观者如潮,受到好评。此后,县文联又组织精品佳作在各地和县城巡展,推动了根艺在境内的普及,从业人员达500多人。民营企业家武天秀办起了专门从事根雕艺术的山西鸣鹿根艺加工厂,收集各地的原始根材进行加工,制作各种根艺作品1000多件,进行展览和销售,在当地形成了有人员、有基地、有市场的文化产业。阳城县的根艺颇为有名,原启的《蜗牛》《原始人》《鳗鱼》、王廷智的《狮子狗》、窑头村孔国兵的《斗牛》、坪头村茹军的《舞》等作品都有影响。
剪纸方面。剪纸在晋城地区十分普及,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老式窗户上都要贴窗花。有花鸟虫鱼,有人物(有单幅的,也有几张一组的,大部是戏曲人物),也有剪图案画的。高平常乐村的剪纸更负盛名,每年除自用外,销售逾万张,远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1985年,全国民间剪纸展展出了阳城郭崇轲、白青蕙等15人的47件剪纸作品,郭崇轲、白青蕙都有作品选入刊印的《剪纸大观》。1986年10月,山西省举办民间剪纸大汇剪。高平的程满枝、邵晚花、郭秀花、允巧莲、申秀兰、陈桂兰,陵川的路理英、路龙兴、王海鹏、焦闺女、王桃花,阳城的白青蕙、赵赛云、宋玉莲、延军令、张维太、陈巧荣、曹有文、许碧英等19位剪纸能手获参赛奖。高平常乐村71岁的程满枝的作品《十二属相》获二等奖。1987年,阳城郭崇轲、白青蕙、张维太等12人的51幅剪纸作品,被选入了晋东南地区编印的《民间剪纸集》。1989年,阳城县编印了《阳城民间剪纸》,有75人的300多幅作品选入,美术大师力群题字“民间艺术奇葩”,省美协主任苏光题字“传统沙里金”。2000年,城区席巧荣的剪纸《二龙戏珠》获山西省剪纸大赛优秀奖。2001年,蔡完顿的剪纸《雪莲花》获山西省民间工艺剪纸大赛三等奖。2000年,唐兰兰的剪纸作品获山西省民间剪纸优秀作品奖;2001年,唐兰兰被晋城市妇联评选为“双学双比”女能手。2002年,唐兰兰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获晋城市民间工艺精品一等奖,同年底完成了长12米、宽0.65米的大型剪纸艺术的创作,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艺术界、收藏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当年,唐兰兰获共青团中央“全国第四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先进个人奖。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阳城县凤城镇80岁老人卫小荣的《动、植物剪纸》一组十二件,曾获山西省民间剪纸一等奖。延小赛剪纸作品《春夏秋冬》等多次获山西省民间艺术一等奖。上伏村的栗淑贤老人,从小学得一手好剪纸,曾一度中断剪纸,83岁时重操剪刀,经过三年积累,从剪纸中选出百余幅剪纸精品,于2003年由晋城市出版《栗淑贤剪纸集》。石书霞创作的剪纸作品《龙凤呈祥》《凤凰于飞》等获奖十数次,2008年7月,剪纸作品《福娃》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三晋法魂”杯全省法院系统书画艺术作品展中获三等奖。
刺绣方面。高平在1986年“三八”节举办了妇女书画、剪纸、刺绣展,1997年元旦,又举办首届民间艺术展,并对刺绣能手评奖,张晓花、张淑珍、刘兴则、焦玉娥、焦有娥、赵引珍都获得一等奖荣誉。高平市红萍服饰有限公司推出的手工刺绣工艺品,填补了全省纺织品行业特色产品的空白,并打入日本、韩国市场。
工艺美术方面。晋城的工艺美术品种有通草画、羽毛画、麦秸画、工艺彩灯、推光漆器、黑陶工艺品、玻璃磨花、琉璃、筷子工艺品等,其中有的已经停止生产。进入2000年,沁水的筷子工艺美术得到发展,沁水李宝珠用筷子制作的“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滕王阁”四大古代名楼工艺品深受青睐。郑跃文制作的香港回归纪念塔以八卦运算方式而精心设计,塔的高度和设计之奇特为全国之最。2014年,市民协的刺绣作品在第十届深圳国际文博会中获文艺创意奖,赵翠林的刺绣作品《天智图》参加“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博览会”,并获“国艺杯”铜奖,多名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
(六)书法
晋城市中级法院文化艺术长廊
1986年,晋城市组建了书法艺术工作者协会,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7人:李慧英、李家琪、朱鉴塘、贾大一、段生龙、张剑舟、王海鹏、李海宗、郭秋林、韦建光、杨斌、杨颉、殷理田、焦光善、赵英文、秦建孝、刘秋海。其中李慧英、贾大一、李海宗、韦建光、杨斌、杨颉为晋城市书画院特聘院外画师,有省级会员106人。协会自成立以来,有近百人(次)参加了“兰亭奖”“国展”“中青展”“新人展”“楹联展”“正书展”“行书展”“大字展”“篆刻展”等国家级权威性大展。还有百余人(次)参加了中日、中韩等国际性书法展览。有500余人次在“省展”“省中青展”“华北书法展”及山西与上海、山西与四川联展等省级以上的展览中参展获奖。数十人次的作品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发表或被专题介绍。先后编辑出版了《文明健康书法集》《法制名言书法选》《晋城市硬笔书法大赛作品集》《晋城古今书法集》《晋城书画》《晋城书法作品集》《张行洲书画》《李家琪书法集》《李慧英书法集》等大型书法作品集。有数百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或报刊上参展、发表或获奖,数十幅作品参加全国各类书法展,并有作品赴香港、日本、欧美等地展出。同时还成立有晋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李慧英(女),作品多书自作诗词,曾多次在全国性的展赛中入展、获奖,为大陆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馆室收藏。书法作品和辞条先后被辑入数十种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典籍中,《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多家专业报刊进行专题介绍。2005年10月,在北京举办“李慧英书法艺术展”、“晋城书法作品展”和《李慧英书法集》首发式,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及首都书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2008年11月,随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主编有《晋城市硬笔书法大赛作品集》《晋城书法作品集》《晋城书法二十年》。出版有《李慧英书法集》《李慧英草书》。
柏扶疏,书法幼年习欧,后入《郑文公碑》《瘗鹤铭》,又参以黄山谷,工行书。作品多幅参加各种展览,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和日本东京八板桥中日文化交流艺术馆,并镌入湖北莲花山碑林、湖南武陵源碑林、壶口瀑布碑林和临汾论语箴言碑林。
李家琪,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举办的书法展,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受邀为曲阜《论语碑苑》刻石书丹。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和在英国剑桥出版的《万鹅书画大观》。作品分别被吴昌硕纪念馆、曲阜孔子博物院、开封中国翰苑碑林和山西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朱鉴塘,作品曾参加山西省第四、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腾龙杯”书法展,中国长城电子杯书法展,并获奖。
贾大一,书画兼精,主要代表作品有《太行初冬》《山村曦照》《山水写真—太行速写》等。已有百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或报刊上参展、发表或获奖。曾随山西省文化代表团访问日本琦玉县。
段生龙,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山西省的书法展览,并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书法作品精选征集工作委员会、九三学社等单位收藏。
张剑舟,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有20余次在全国性书法竞赛中获奖,为毛主席纪念堂、日本琦玉县中日友好纪念馆和国内一些博物馆收藏,并有多幅在《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
王海鹏,作品入选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大展、香港中国艺术大展、纪念萧红80诞辰当代书画家作品展等大型展览,获“太白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并有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王名贤,篆刻艺术家。200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中华艺术苑名家”专栏登载文章介绍了其事迹和篆刻作品,并授予中华艺苑名家荣誉证书。2006年,中国书法国画艺术研究会授予中国书画金奖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授予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获海峡两岸书画大展佳作奖。2008年,获世界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金奖,由世界文化艺术大奖(中华区)评定中心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贡献金奖艺术家称号。2009年,由中国艺术促进会授予当代中国首席民间艺术家称号。
书法成果:1987年10月,张剑舟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1994年12月,段生龙作品入展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展。1998年2月,李海宗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1998年11月,李海宗作品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1999年,李海宗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李海宗、段生龙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2000年,李慧英作品入展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并获银奖。2001年,贾大一、段生龙作品入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2002年9月,段生龙作品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2003年,李海宗、段生龙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4年,李慧英、贾大一、段生龙作品入展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的“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2007年,冯俊儒的作品获山西省首届和谐法治之春书画展二等奖。2004年,在公安部举办的“卫士之光”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中,丁治荣获书法三等奖。2005年,在“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中,李慧英作品特邀入展,李海宗、冯俊儒、郭秋林、郭剑光、茹晋嶓5人作品入展,贾大一、秦建孝、张剑舟作品入选;张剑舟、茹晋嶓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张剑舟作品入展“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张剑舟、郭秋林作品入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李鹏、杨颉作品入展“大连文路杯”全国第五届篆刻作品展;郭秋林、赵英文作品入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在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张剑舟作品获三等奖,是山西省唯一获奖者;李慧英作品特邀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篆刻展;赵俊峰作品入展“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杨颉作品入选西泠印社中国印大展;在庆祝河南出版集团成立一周年——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中,中青年专业组中张剑舟入展,李海宗入选;中青年业余组中,杨晓丽入展,戚庆春、罗建敏、杨斌入选。2006年,杨斌入选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大赛;张剑舟作品入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李海宗作品入展南京随园书社举办的首届性灵派全国青年书法原创作品展;在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中,李海宗获优秀奖,段生龙作品入围。1989年,郭秋林在广州获首届中国书画装裱设计一等奖,范安政获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1990年,郭秋林在黑龙江获全国“秦声杯”青年书法大赛二等奖。2000年,郭秋林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群众书法大赛二等奖,在石家庄获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设计金奖,在广西中、日、韩跨世纪书法大赛中获金奖,在全国“稷粮杯”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2001年,在《当代矿工》杂志主办的“晋煤杯”职工书法展中,李海宗获二等奖,张拴珠获三等奖;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山西省文联承办的“第16届中日自咏诗书交流展”,李慧英、贾大一、袁崇虎作品入展。2003年,张剑舟、段生龙、范安政、袁崇虎、李海宗、冯俊儒、郭秋林、李峰、戚庆春等9人作品入选“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并被收录于《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作品集》中。2013年,市书协举办“晋城三门峡焦作两省三地书法联展”。2014年,书协遴选的代表全市书法艺术整体水平的多幅作品参加了“三省六市书法联展”,举办了“晋城市第二届书法小品展暨李慧英诗书小品展”“李家琪从事书法艺术六十年”等;为激发中小学生对书法的热情,普及书法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市书法家协会同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
高平市书法协会成立于1989年7月,有会员75人。1998年,市书协主办了“高平市书法家、企业家联谊展”,各出50幅作品,展出后,对作品进行了现场拍卖。1999年,举办了全国著名书法家石海回乡书法汇报展,展出作品110件,并召开了书法研讨会和笔会。2000年,举办了“全国书画名人作品邀请展”,展出作品100余件。2004年,张剑舟、杨斌、赵英文、李文虹、徐保国、李鹏等人的作品参加了“晋城市书法作品进京展”。贾埁在全国第六届书画名家邀请展中获“百家书画家”称号,其作品收入《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老年书画作品集》《当代中国书画系列丛书》等书。周有夫书法与篆刻作品被《山西画报》专介,被《书圣碑塔珍藏墨迹陈列馆》等多家展馆收藏。宋培德作品被南京龙王山风景管理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华美术馆等单位收藏。侯振玉作品于2005年参加山西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并入选人民画报社《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连春锦,1997年发明书法“速成十字格”,获国家专利,书画作品入编《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作品集》。李振贵书法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石海作品曾在《中国书法》《书法》等杂志上发表。焦雄民作品入选《当代楹联墨迹大赛选集》,被“东方艺术馆”收藏,入选《中外书法画家作品展》。王来旺作品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选入《全国青少年书法作品集》。张广琴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神龙杯”书法大奖赛中获银奖,全国“华夏杯”书法大赛获三等奖。段锡昌作品入选《山西日报迎春书画展作品选》《东峰碑林获奖作品集》。冯记才作品入选山西省第四、五届书法展,全国首届农民书法展。刘志宽作品多次入选山西省老年书画展并获奖。连广胜作品获首届全国硬笔书法作品邀请赛优秀奖,入选《中国—香港硬笔书法家作品大展精选》。侯文熙作品在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艺术展中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米公杯”国际书画大奖赛,参加“孺子牛”艺术奖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参加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李刚书法作品在全国“琴岛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并有作品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等地巡回展出,被评为晋城市八大农民书法家之一。赵英文作品1989年入选“琴岛杯”首届全国书画大赛,2005年入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阳城县书法协会有省书法家协会会员4人,市、县两级书协会员76人。梁乔太作品参加峨眉山杯书画大赛获得优秀奖,获山西省青少年暨儿童环境保护书法大赛一等奖,获郑州“黄河杯”中国书画大赛、郑州“奥斯卡杯”全国书画篆刻艺术展铜奖,入选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并被《中国当代名家墨迹》《中国当代青年书法篆刻家辞典》收录。张建华的书法作品入选1991年山西省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书画作品展,1998年入选山西省首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1999年入选全省业余美术、书法、摄影展获铜奖,获2002年第十二届山西省“群星奖”银奖。石永乐篆刻2003年作品入选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并入选《山西篆刻选集》。
沁水县苏张林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北京市、文化部、北京军区、北京卫戌区,以及山西、广西、山东等省级以上大型展览中展出,获全国第二届“红军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全国“东艺杯”书画大赛荣誉奖等奖项。关乐生作品入选《中华翰墨艺术宝库》并获金奖,入选《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获一等奖,收入《首届“扬州八怪杯”全国书画大展赛精品集》获三等奖。
(七)摄影
1986年,晋城市成立摄影工作者协会。1998年6月,晋城市摄影工作者协会更名为晋城市摄影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在境内搞实地采风,共组织会员集体创作80余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40余次,有2000多幅摄影作品在省以上展览中参展和获奖,并连续6年受到省摄影家协会表彰。
蟒河杯“影像中国·太行风情”全国摄影大展颁奖典礼在蟒河景区举行
1995年5月,吴向周在晋城举办“摄影回顾展”。6月,刘效勉在晋城举办“摄影作品展”。2001年7月,刘效勉在德国柏林举办“太行山风光”展。2002年9月,程画梅在省城文联大厦举办“程画梅摄影作品暨晋城旅游风光展”。刘效勉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太行山”(影、诗、书)作品展览。2003年9月,王慧田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加“变幻着的神圣空间”图片展。2004年5月,该作品在日本展出。2000年7月,《人民摄影》报在晋城举办“金镜头”国际摄影节,程画梅的《晋城古民居》,李前进的《矿工》,刘效勉、秦红宇、李勇等风光摄影作品参展。8月,程画梅的《晋城古民居》,李前进的《矿工》在福建省武夷山国际摄影节展出。9月,李前进《我的太行》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2005年1月,晋城市摄影家协会活动中心成立,同时《晋城摄影》创刊,“晋城市摄影家协会网站”开通。5月,秦红宇风光作品《王莽岭》在北京地铁展出。9月,《大众摄影》和市摄影家协会在晋城举办影友联谊会和摄影技术讲座。10月,张全军、王小刚、白锁亮、李建光、姚八方骑摩托赴新疆、甘肃、青海创作的《西部行》摄影作品参加“金镜头”摄影大展。2006年2月,《晋城摄影》改刊名为《太行摄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将军题写刊名,经省新闻出版署批准,市摄影家协会举行揭牌仪式。同时,由郭振华捐资创办的“振华摄影希望小学”在泽州县金村镇大庄中心小学成立。9月,李前进的《人与自然》、宋公平的《王莽岭》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2013年,举办“2013太行神韵 沁河风情”泽州乡村摄影展。王林、李卫东等20余幅摄影作品入展《美丽山西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开展“送摄影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会员多次参加学术讲座活动和采风创作活动。2014年,市摄影家协会组织60余名摄影家在春节期间前往高平市良户村,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开展“送摄影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
韩宽晨有204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获奖,两次获国家对台对外宣传一等奖。他的《劈山开路》《电到山村》《远景规划》《俺们盼着你们来》《县委书记到俺家》《梨园秋色》《今年潞麻好》《银蚕》先后参加全国影展,其中有3幅为《中国摄影》发表,1幅为《人民日报》转载。程画梅的《金山银水九寨沟》获华北第十一届影展优秀奖,《旧貌变新颜》小画册两次获全国对台宣传一等奖,《壶口冬韵》组照获全国妇女“越新杯”摄影艺术展银牌奖。刘效勉,作品曾3次获得国家奖,6次获得省级奖,其中《太行风光、太行人》10幅摄影作品1995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被评为优秀奖。1996年2月,有5幅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泰国风光》画册,并选入光盘发行。1996年12月,《阔步走向新世纪》5幅作品入选赴美国参展。冯俊儒的《丰收》1998年11月获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三等奖。许乐义的《秋歌》获华北十矿务局摄影赛优秀奖。张志勇的新闻摄影作品《替儿受奖》获1994年煤矿摄影一等奖,《热流滚滚》获1991年全国重点工程摄影三等奖,《芳香矿工心》获中国煤矿首届艺术节三等奖。牛印川有数百幅作品被《中国水利报》《山西水利》等报刊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印的《千古丰碑》等书刊用。
2000年至2006年间,程画梅的摄影作品《山西调产一年间》《夕照王莽岭》《失落的家园》等先后在省里获奖。2002年,王林的摄影作品《古刹》获首届全国“人说山西好风光”摄影大赛铜牌奖。2004年1月,《鸟瞰太行》获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优秀作品展二等奖。2005年9月,《太行风光》获《大众摄影》晋城影友赛三等奖。王林在2004年2月被山西摄影家协会授予2003年度山西摄影个人贡献奖。2004年3月,秦红宇的作品《王莽岭》在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获“人说山西好风光”摄影大赛金奖。同年,《太行之冬》在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获最佳宽画幅摄影艺术奖艺术类铜奖;在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获国家最高奖“群星奖”;被《中国摄影》评为2004年度中国摄影反转片摄影十杰;“太行山专题”摄影入选第二十一、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007年,《太行至尊王莽岭》画册获第七届平遥国际艺术节“凤凰卫视杯”中国优秀摄影家优秀画册大奖,秦红宇获《中国摄影家》杂志年度最重要摄影家提名奖。2002年,李卫东摄影作品《独资百态》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山西选拔赛获二等奖。2006年,《民间社火》获山西省第二届民间社火摄影展三等奖。1995年至2006年,刘效勉的作品在全国和国际获奖32项,在省级获奖12项,其主要代表作品文学、摄影合壁诗、书、影《柔刚情》。1999年4月,在跨世纪文化艺术新作赴俄罗斯国际交流展中获金奖。1999年5月,《日月同辉》获“跨世纪杯”海峡两岸摄影艺术大赛银奖。2000年2月,组照《走出大山》获1999年全国公路新闻摄影一等奖。2002年,评选会议艺术创作组照,“人像”组照获中国优秀摄影家表彰会现场抓拍比赛十杰“提名奖”。2003年6月,《春夏秋冬看太行》获中国当代风光摄影艺术作品赴美国、加拿大展览银牌奖。2004年12月,诗、书、影《赞丹桥》获首届国学创新优秀成果奖银奖。李勇的《秋染太行》和《秋天的印象》获全国第五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优秀奖。2014年,摄影家协会韩建云的摄影作品《锡崖沟红岩大峡谷》在“第三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赵永平的摄影作品《绽放》在第十六届全国艺术摄影大展中获人像摄影类优秀奖、多人在山西省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成立三十周年摄影大展中囊括了金银铜和优秀奖,并在九月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中展出深受好评
1994年以来,市摄影家协会部分会员出版摄影作品画册20部。主要有韩宽晨:1994年12月版《晋城》画册,1998年1月版《晋城雄风》画册,1999年8月版《今日晋城》画册,2002年7月版《韩宽晨摄影作品集》。程画梅:2002年7月版《程画梅摄影作品集》,2003年8月版《新世纪·新晋城》画册,2003年12月版《世纪兰花》图文册,2005年5月出版《走进太行古村落》等图文书。刘效勉:1999年7月版《锡崖沟赞歌》图文册,2000年12月版《太行山诗书画册》,2001年11月版《晋城通穿太行》画册,2003年8月版《沁水游》画册。王林:2005年4月版《青春晋城》画册。秦红宇:2004年3月版《王莽岭》画册。李前进:2000年10月版《我的太行》画册。
城区摄影家协会于1988年成立。朱和平的《柿乡》2000年获全国第五届“大河上下”艺术展览优秀奖,《祖国在我心中》2001年获中国优秀摄影作品奖,《太行秋色》2002年获全国“群星杯”山西赛区一等奖。朱峰的《出海》、张安弟的《回娘家》2000年获全国第五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优秀奖,张安弟的《跑驴》获山西省“雄辉三晋辉煌2000”摄影大赛优秀奖,《只有一个》2002年获全国“群星杯”山西赛区三等奖。
高平市美术摄影家协会于1989年7月成立,有会员78人。2006年,原摄影协会从美术摄影家协会分离出来,成立摄影家协会,有会员35人。田水源作品《沧海横流》1999年9月荣获山西省建行系统书画影大赛一等奖,《历尽沧桑》获二等奖。李树威的作品《秋光》2006年荣获山西省首届老干部艺术节书法、摄影、工艺品展银奖,《红岩》《梨乡奋歌》《淡淡相宜》入选山西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展。田瑞生的作品《坝上风光》2005年9月荣获《大众摄影》杂志社晋城影友联谊会影赛优秀奖,《太行之魂》2007年1月荣获山西省第十七届摄影艺术展风光类优秀奖。傅文涛的作品《王莽仙境》2005年9月荣获大众摄影优秀奖,《牛庄土林》2005年11月刊登于《人民摄影报》,《云山幻影》2006年10月荣获山西省第一届老年书画摄影艺术展金奖,《巍巍太行》2007年1月荣获山西省第十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太行祥云》《苍茫太行》《太行之冬》2007年1月刊登于《中国摄影报》。王文明的作品《携手筑和谐》2007年6月获山西省禁毒摄影大赛二等奖,《禁毒》2007年6月获山西省摄影大赛优秀奖。闫志鹏的作品《土窑人家》2004年4月入选《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鉴赏》大型画册,《山村记忆》2004年9月入编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人类的记忆IV》大型画册。
阳城县王永录的摄影作品《洗了个痛快澡》获《摄影世界》和《大众摄影》摄影比赛一等奖,《丰收的瀑布》获《中国日报》摄影比赛二等奖,《山区通了幸福路》获《中国乡镇企业报》摄影比赛一等奖,《华北蚕桑第一县》获《华北民兵》摄影比赛三等奖,《孙孙出世了》获《大众摄影》摄影比赛三等奖,于1992年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张建华作品《皇城古韵》获大众摄影优秀奖,并精心筹划组织了《透过镜头看世界》六人摄影作品展,展出摄影作品300幅。李建光的摄影作品《猕猴》《美猴王》分别获山西省首届野生动物摄影大赛金奖、优秀奖,《古宅》获《大众摄影》优秀奖。魏张荣的摄影作品《石房》获得山西省文化馆改革与理论研讨会展优秀奖。马宏泰的摄影作品《乌鸡王—王军》《请技术下乡》《直面SARS》《泽城庙呼救》《抗击非典》《向天再借三十年,敢叫日月换新颜》等多幅作品在《农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行日报》《山西画报》发表。
沁水县杨笔文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洪水无情人有情》获国家级一等奖。田树新、杨德山、郭四海、延学林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新闻摄影的有杨明瑞、杜如湘、郭林车、李俊、廉建廷等。2014年,沁水县举办了“美丽沁水”书法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