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道教 新道家和寻仙

秦汉时期的道教有两个重要事件:一是黄老道派在政治上的浓墨重彩;二是秦皇汉武的寻仙活动。

新道家学派

先秦道家学者除老庄之外,还有战国时期活动于齐国稷下学宫的田骈、慎到等人,他们以老子因循自然的学说为本,依托“黄帝”之名写出许多著作,使信奉老子的道家也崇尚黄帝,并使黄帝和老子的思想逐步合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学派——黄老学派。

黄老道家在秉承老子“道”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依托黄帝的立言,根据现实的需求,并吸纳了儒、墨、法等诸家的部分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摆脱了老庄道家那种仅从历史的经验和个人的体验来观察、思考问题的模式,而从治理国家、促进社会进步的务实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道学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显学,也使道家由反权威主义转变为新权威主义,由在野学术转变为在朝学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鲜明的例证。

茫茫寻仙路

原始宗教中的神灵崇拜在后世发展成为神仙信仰,人们相信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之外的蓬莱三岛上,住着长生不死、逍遥自在的神仙,并且渴望见到这些仙人,使自己也成为仙人。如何见到仙人,当时只有通过方士神奇的法术,仙人才肯与凡人相见;春秋时就已经掀起的这种寻仙的热潮,到了秦汉,更是持续升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方士的鼓动下,巡游郡县,东游海上,一路上祭祀名山大川和八神,寻找仙人和长生之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目的仍是寻仙觅药,但无论方士怎样挖空心思,神仙还是不曾找到。

秦始皇求仙失败的教训,并未被后代统治者所吸取,大约一个世纪后,汉武帝又步其后尘。在他继位后数十年间,耗费大量钱物和人力,兴建神祠无数,派去名山及海山寻仙求药的方士也成千上万,却连神仙的影子也没有见着。到了晚年,他对方士们的怪诞之语也感到厌倦了,下诏罢黜各处候神下降的方士。总之,秦皇汉武的求仙闹剧,最终都以失败而收场。

道学的发展与演变

道学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突破后所产生的一个学派。道学的发展与演变,对道教的产生影响极深,其中尤以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为最。

秦始皇四次寻仙路线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方士的鼓动下,曾四次巡游山东琅琊、河北秦皇岛等郡县,寻找仙人和长生之药,但最终无果而终。

秦始皇寻仙记

1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山东泰山、琅琊等地封禅祭神,又派徐福率男女数千人去海上寻仙。

2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出行途中遇刺,但仍到琅琊祭拜。

3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游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又使燕人卢生、韩众、侯公等人入海寻找仙人和不死之药。

4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仍到琅琊等地求仙,但仍是无果而返,回程中,在河北沙丘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