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1期)
-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化学院
- 1205字
- 2021-03-29 17:41:16
三 实验结果
实验一:阴平和阳平的听感实验(李幸河,2012)
各参照字调类组的辨认边界位置顺序,在前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7.5st)>阴平组(17.4st)>上声组(16.8st)>去声组(14.8st);在后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6.5st)>阴平组(16.1st)>去声组(15.6st)>上声组(10.6st)。
声调感知范围:目标字为前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略小,为24%;目标字为后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稍大,为28%。整体上在26±2%的范围中。即平均值阴平占26%,阳平占74%。
这个实验的意义是确定了阴平调的起点跟阳平调的分界。
实验二:阴平和去声的听感实验(薛鑫,2012)
各参照字调类组的辨认边界位置顺序,在前字对比组中为:阴平组(17.5st)>阳平组(16.6st)>去声组(16.4st)>上声组(16.3st);在后字对比组中为:上声组(16.6st)>阴平组(16.2st)>去声组(15.8st)>阳平组(15.0st)。
声调感知范围:目标字为前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略小,为23%;目标字为后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稍大,为31%。整体上在27±4%的范围中。即平均值阴平占27%,去声占73%。
这个实验的意义是确定了阴平调的终点跟去声调的分界。这里的终点27%与上一节的起点26%接近,相互对应。
实验三:阴平和上声的听感实验(陈曦丹,2012)
各参照字调类组的辨认边界位置顺序,在前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7.0st)>阴平组(16.4st)>去声组(14.4st);在后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1.8st)>去声组(11.7st)>阴平组(10.4st)。
声调听感范围:目标字为前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为31%,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69%;目标字为后字时,阴平声调听感范围为77%,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23%。上声调的听感范围在前字对比组比后字对比组高46%,差异较大,接近调域的一半。前字对比组中,感知为上声的范围远远大于阴平;而目标字在后时,感知为阴平的范围远远大于上声。
这个实验的意义是确定了阴平调跟上声调的调阶区分边界。
实验四:阳平和上声的听感实验(王秀秀,待刊)
各参照字调类组的辨认边界位置顺序,在前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9st)>阴平组(14.1st)>去声组(13.3st);在后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3.6st)>去声组(12.6st)>阴平组(9st)。
声调听感范围:目标字为前字时,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65%;目标字为后字时,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27%。上声调的听感范围在前字对比组比后字对比组高38%,差异较大。前字对比组中,感知为上声的范围大于阳平;而目标字在后时,感知为阳平的范围远大于上声。
这个实验的意义是确定了上声调的终点跟阳平调的分界。
实验五:去声和上声的听感实验(李舒,2013)
各参照字调类组的辨认边界位置顺序,在前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7.2st)>阴平组(16.8st)>去声组(16.3st);在后字对比组中为:阳平组(16.1st)>阴平组(14.7st)>去声组(13.7st)。
声调听感范围:目标字为前字时,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78%;目标字为后字时,上声声调听感范围为58%。上声调的听感范围在前字对比组比后字对比组高20%,差异较大。前字对比组中,感知为上声的范围远远大于去声;而目标字在后时,感知为去声的范围大于上声。
这个实验的意义是确定了上声调的起点跟去声调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