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术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演变

一 库恩的“范式”理论

“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paradigm”一词来自希腊语,它最初的用法极为有限,仅用于指语法学中一种可以用类似动词来模仿其变位的模型。在库恩使用这一词语并将其引申为范式、规范、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之后,该词获得学术界的认可,随后产生了众多与库恩最初所描述的含义不同的含义。为此,库恩强调指出,“‘范式’一词包括两种用法,一种是综合的用法,指某一特定社团成员共享的信仰、技能、价值观等的集合;一种是局部的用法,指这一集合中的某一具体方面,如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案例。就这一点而言,‘范式’意为一套整理步骤、模式和假设。”注1“局部的用法”指的是各种类型的“范例”,而“综合的用法”与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ies)相关。《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指的是综合意义上的“范式”。库恩强调,在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认可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因此接受新范式,常常需要重新定义相应的科学”。注2科学的实际发展是受范式制约的常规科学以及突破旧范式的科学革命的交替过程,即“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不断交替的过程。每一次科学革命都使科学所探讨的问题发生转移,并改变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在牛顿革命或哥白尼天文学发现等重大科学革命中都能明显地体现出来。当旧有范式出现危机,无法对反常规现象作出解释时,就会发生科学革命,从而产生新的研究范式。新科学范式的产生具备两方面的特征:“第一是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第二是它们必须是开放的,具有许多问题,以留待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去解决。”注3库恩将同时具有这两点特征的成就称之为“范式”,也就是说,“范式”代表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科学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关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体系。科学领域引入这一概念,用它来表示学科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

二 语言学研究的“范式”嬗变

语言学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当时它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把它作为哲学问题的一部分来看待。从哲学角度分析语言现象,讨论名称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唯名论和唯实论关于词和思维的关系等语言普遍问题的争论为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占据统治地位,其主要宗旨是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以建立语言族系。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受到历史、生物、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影响,其自身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进程。这段时期之前的语言研究被统称为传统语言学。19世纪出现的几位杰出的语言学家(洪堡特、施莱歇等)提出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对19世纪末的比较语言学提出自己的见解:“比较语言学派,尽管它在开辟一个新的、有益的领域方面有毋庸置疑的功绩,但并没有建立语言学的真正科学研究。……纯粹比较法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由于没有事实为根据,这些错误观念不能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注4随着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的出版,语言学研究出现重大转向,转向以结构研究为主的阶段,它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也开创了形式语言学研究的先河。索绪尔因此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首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语言的外部研究”和“语言的内部研究”等一系列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封闭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注重研究语言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研究语言结构而忽视语言使用的背景下,语言学研究再度发生变革,产生了功能主义语言学,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Halliday)提出系统功能语法,他提出从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也对美国结构主义提出异议,他认为有很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解释不了的,他提出转换生成语法,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随着20世纪70年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出现了认知转向。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认知主体逐渐成为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诞生。认知语言学强调以人为本的语言研究,将主体因素考虑在语言研究之内,强调从与人的智能、思维相关的心智结构与语言结构的关系角度出发来研究语言,由此开启了新时期语言学研究的动态模式。

综观以上语言学历史发展的轨迹,语言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研究范式: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索绪尔)、功能语言学(韩礼德)和认知语言学(莱考夫)。研究范式的每一次演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与当时社会科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有密切的联系。“语言学的研究从古代语言转向现代语言,从书面语转向口语,从个别的语言项目转向整个语言系统,从一种语言的某些特征转向多种语言的共同特征,从语言的结构转向语言的功能,从语言的表面形式转向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语法、词汇转向语义、语用,从把语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转向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语言学,导致众多语言学新学科的出现,语言学研究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复杂的新局面。”注5每个语言研究范式都能解决语言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术语系统,但同时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某方面的问题无法解释,这也正是研究范式不断发生更替的原因,没有哪一种研究范式可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和问题,语言学研究也将一直处于“常规——反常规——建立常规”的循环发展的动态模式中。新时期的语言学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动态性研究趋势,即对某一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多学科、多角度来分析,这与整个科学研究发展趋势也是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