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尊广道艺 登崇俊良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训诲。

校训与校徽、校歌一样,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志。一个好的校训应当充分体现这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积淀;一个特点鲜明、简洁明快的校训应当对在校师生和毕业校友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校训犹如“招牌”一样,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公开名片,能够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一般而言,一所学校(无论公立或私立)的校训总有其历史的渊源。此种渊源或是办学初衷、培养目标,或为某一时期校长或名人题训,这种校训往往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往往能够流传久远。当然,也有一种时代感很强,甚至重复雷同的校训,但这种校训往往不会给人留下久远的印象,时下国内一些学校(无论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不免也有此类的校训。

在笔者有限的见闻中,最具魅力的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此训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穹的运势强健刚劲,君子应坚卓刚毅,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浑厚顺和,君子应增广美德,容载万物。象天法地,何等气魄!据载,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做题为《君子》的讲演,以此勉励师生。此后,清华以此八字为校训,做图制徽,广为流传。又,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章程》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末民初,以迄今日,清华大学的校训一以贯之,源远流长。

中山大学的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此为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同时,中山大学这一校训也已融入校歌。天津两所知名大学的校训也都渊源深厚,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南开历史上著名校长张伯苓提倡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的校训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此为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赵天麟首倡。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启功先生所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则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所题“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校训。


清末山西大学堂牌坊


当然,有些学校的校训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这种现象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可能更多一些,国内高等教育的重镇、创办于戊戌时期的北京大学可能即属此类。

历经110年风雨的山西大学,其校训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笔者所知,自后往前倒溯,不同历史时期至少出现过如下四种:

2002年,山西大学隆重举行百年庆典。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展望未来发展道路,提出十六字校训——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

1992年,山西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晋籍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同志亲笔题写校训——勤奋、严谨、信实、创新。并将此校训镌刻在新校门照壁背面。

第三种校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山西大学南迁,1939年12月23日三原复校后,又因“国立风潮”迁址秋林镇虎啸沟。1944年1月,《虎啸》月刊创刊,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兼山西大学校长阎锡山亲笔题词“精益求精”,以此勉励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日进以精,后人也有以“精益求精”为校训者。

最早的一种校训应为建校初期。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后,先借文瀛湖南边乡试贡院作为临时校舍,后又以皇华馆学台衙门作为西斋临时校舍。1903年春季,根据《二十三条》第八条规定,大学堂“会请巡抚堪明地段”,以洋元四万之数购得侯家巷民地200余亩,兴建新的校舍。1904年仲秋新校舍主要建筑竣工落成。大门与照壁中间,特建左右对称的两座牌坊,左书“尊广道艺”,右书“登崇俊良”。


文瀛湖畔皇华馆大学堂校址(1902年)


阎锡山


阎锡山题写的校训


“尊广道艺”出自班固《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


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汉承秦暴,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艺也。

 

“尊”者,尊敬、尊崇;“广”者,传授、传播也。“道”者,道德、道理、道义;“艺”者,技艺、才艺也。用现在的话来说,“道”可以理解为人文知识,“艺”则是对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尊广道艺”今义就是尊崇传授人文和科学知识。

“登崇俊良”则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名文《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登”者,举荐、推崇;“崇”者,尊崇、尊重也;“俊良”即指才智优秀的人才。“登崇俊良”今义就是推举尊重培养有才识的人才。

综观本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个校训,笔者感到各有其时代特色,然“尊广道艺,登崇俊良”不仅为建校初期之校训,而且语出有典,简洁明了,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或许是出于自己的专业偏好,笔者总觉得此八字校训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她又是那么高度地凝练了大学教育之目标,这一目标在昨天、今天、明天都不会过时,而且历久弥新。

本书在2002年初版时,侯家巷校园里一座牌坊上的文字还未能考证出,只知道另一座牌坊上写有“登崇俊良”四字。没想到,办公室马彦奇同志居然根据大学堂老照片,利用现代技术,确认“尊广道艺”四字,这是需要向他表示感谢的。

校训的确定,是需要师生员工和校友共同参与的事情。一家之言,权且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