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
- (法)埃里克·斯马加
- 2093字
- 2021-03-28 16:25:22
导 言
众所周知,传统学说认为“笑”拥有三个主要特点:为人类所特有;“健康”标识,由喜感引发且与欢乐和愉悦相关;人体自然反应,即发出者在动作进行中,大脑同步进行质询反射的脑力活动。
首先,“笑为人类所特有”,亚里士多德如是定义,其后拉伯雷将之发扬光大。此论断成为界定人与动物、文化与天性之间根本区别的权威公知。笑为人类和文化专有,我们从未在其近亲类人猿的表情中观察和识别到笑。
此外,笑“昭示”由喜感引发的快乐和愉悦情绪。一个笑容即足以推断或猜出这种情绪以及引发这种情绪的源头。“高兴时人会发笑,因为感到高兴,因为一个滑稽的情景可以带给我们乐趣。”笑从结构上似乎与快乐愉悦相连,与可笑信息相关。事实上,它透露出的是心理的健康状态。
最后,其“冲动”、“抽搐”的特质则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甚至是一种机械举动,无任何精神和心理预兆。笑不可言传,无需思索,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这种无意识的脑力活动概念令人联想到列维–斯特劳斯1在《结构人类学》一书的引言中,就无意识天性的集体现象所做的如是阐述:
……毋庸置疑,人之习俗相近、信仰相仿的潜意识原因,与其显意识的诠释大相径庭。即使在社会中,人们观察到餐桌礼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众多的道德、政治、宗教的存在,却对其根源和真正职能缺乏深入思考。我们这样做或那样想,仅仅出于习惯。
与列维–斯特劳斯一样,我们将笑视作一个施动者发出的无意识的社会行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其理智或深层因素为次要元素。
一众名家所持的这种传统论调与诸多研究该现象的学者不谋而合。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尤其是医生,对此均有思考,某些研究成果已上升为理论被推广。事实上,所有思考均是对同一现象的局部体现,是一部认知大全的各个层面,为后人深入研究概括论述提供了素材。
以上两种论调均不足以令人信服。前者似乎掩盖了笑的两个基本方面:史实性和定义的复杂性。后者的研究对象过于分散,且只重分析而忽略了历史发展,故而视角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同马塞尔·莫斯2在关于身体技能的随笔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认为任何人类行为、面部表情或其他“身体技能”均应作为整体来研究,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多元体现。因为人位列动物进化链的顶端,融汇了进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发育系统,与其近亲类人猿区别明显,甚至截然不同。人完成了“两个主要进化”,拥有精神和文化双重生活、拥有发达的语言体系即为其体现。然而,人保留了由基因遗传的发育系统,并衍生出独有的新技能(复杂的心理和文化活动),以其定义的复杂性、职能的多元性和多义性,共同构成独特的行为模式。因此,勾画一个“完整的人”就成为当务之急。
马塞尔·莫斯曰:
……我得出结论,倘若人不能拥有三重思维而仅拥有单向思维,则无论后者是机械的或生理的,如将行走纳入解剖学或生理学范畴,还是心理的或社会的,则均难以清晰认识所有行为,如奔跑、行走、游泳等等。我们需要的正是三向思维,即“完整的人”之思维。
由此我们认为,欲令笑浅显易懂,需要借助概念工具和下列领域的特殊方法:动物行为学、医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和人类学。联结这些科学的纽带之一就是沟通。
传统学说视笑为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然而,从根本意义上讲,笑是一种非语言表达的沟通方式,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首当其冲的是快乐和愉悦,也可能是挑衅和焦虑。
从事实角度看,沟通的涵义完全可被视作联结点。借助于该点,审视笑的生理、心理、病理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意义。
在第一章,我们将介绍笑的三个传统定义,列举法语中笑的表达方式,以此勾画笑在上自古代哲学家下至柏格森的思想轨迹。
哲学家执着于质疑和解惑。而正如杜葛斯所述,对笑的思索百家争鸣,其中不乏理论家。这种争鸣恰恰反映了笑的复杂性。
在第二章,我们将从动物行为学角度研读笑现象,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第三章,我们将探讨引发和生成笑的外因及内因。外因指笑料(含内在精神因素),内因则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特点,涵盖生成笑的心理、脑波因素甚至驱动和发声过程。对这些因素的追索需要借助于神经学、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法。
第二、三章之后,笑的生物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编码亦会被涉及。
最后,在第四章,我们将社会文化因素融于笑的“自然”群体之中,即特定历史群体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从而定义其文化编码参数。我们将通过人种数据拓展笑和笑料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笑–笑料沟通体系。笑因而成为笑的沟通体系与情感、个体和社会表达体系之间的介质。
诚愿这场笑的探秘之旅,能给出中肯的跨学科阐释,严谨的论述,诚愿这一新的概括对后世研究略具启发。
本书自1993年首版以来,各界对笑的兴趣日益浓厚,媒体和公共舆论百花齐放,纷纷诠释或阐述,对笑作出一些毋庸辩驳的论断,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不会笑的社会和时代”、“笑有益健康且兼有治愈功能”、“它让我们笑得更多”。同时,一些关于笑的协会、俱乐部和学校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此种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极其有趣,本书对此不予置喙。现在,言归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