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卡尔维诺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作家。他毕生致力于革新小说的写法,不断向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发起冲击,笔下总能涌现各种奇思妙想。在回顾写作生涯时,他称自己的工作“常常是为了减轻分量”:减轻小说各种构成要素的分量,“首先是尽力减轻小说结构与语言的分量”。这番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轻重之分,学术论著何尝不也是这样。我们评估一篇论文的学术含量时,常用“厚重”或“分量不够”这样的说法;在赞许文章的语言时,我们也会用到“文笔轻灵”“文风飘逸”这样的词句。这些无疑都是借用了物体重量的隐喻。其实,出色的学术作品可以是轻重合一的,也就是学识重、文字轻。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大约也包含这层意思。

追求学识的厚重,许多学者对此都有自觉的意识。但是,文字轻重的意义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诚然,语言在学术写作中独立性不强,而受表述对象的制约更大;深奥而复杂的知识和思想,往往须借助于冗繁而曲折的文句。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难道真的没有可能用轻快的文字写出深刻的见解吗?文字过重,写起来吃力,也极大地妨碍阅读的效果;而且,如果过于轻视语言的重要性,也容易造成才情和趣味的退化。

最近这些年,我有意识地做了一些“文字的实验”,尝试过不同文体的写作。我常用发言记录稿做基础来写文章,间或还写一些杂感和评论,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文字的重量,追慕轻快、流畅和可读的文风。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大多带有这样的意图。但是,受天资和习惯的制约,这一切的成效似乎并不显著。

这本集子能够编出来,首先要感谢陈恒教授。他知道我以前出过一本叫做《隔岸观景》的小书,便建议我依样再编一本。我搜罗和浏览了近期的小文章,发觉可以勉强成书,便以此应命。这些文章多数也曾发表,当初写作和刊发时,得到过许多师友的帮助和指教,现在借这个机会一并致以谢忱。

我爱读的另一个作家是张爱玲。她在《半生缘》的开头写道:“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后一句是否切合现在年轻人的感受,我不得而知;而前一句则正是我当前心境的写照。日月巡天,流光易逝,不免让人生出“时不我待”之感。自己在学业上虽然未尝懈怠,无奈实绩仍是乏善可陈。因此,对于打算翻看这本小书的读者,我还是要预先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