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宇明教授相交多年,可以说是忘年交吧,也可称作事业朋友或工作同志。在他大作《中国语言规划三论》即将付梓时,要我为之作序,实在不好推辞,写下了这篇短文,权作本书序言。

同宇明交往,我们会感到他为人、做事、科研、生活等都显露着一个“实”字。他是一位学者型、事业型和平民化的领导,他的人品、学问俱佳。他学识淹博,视野开阔,观念前沿,用力甚勤,讲求实效,成果丰硕。他的治学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在华中师大时期,着力于现代汉语、语言理论和儿童语言研究,在这些方面颇有建树;本世纪初,调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北京语言大学领导职务时期,学术方向随之转向语言规划理论、实践研究与探索,在这个广阔领域纵横驰骋,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了较多论文,出版了多部著作,为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大众利益的语言文字工作发展和语言规划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收录2009年以来作者发表的有关语言规划的文章。其中论文29篇,分为“语言规划理论”“语言文字工作”“语言生活状况”“语言教育与传播”4个专题。还收录序言、短文等22篇。这些文章都有一些语言规划的闪光点,作者把这些“碎片儿”的思想汇集为“短文杂记”专题,编进书中,为本书增彩。

这部著作中的多数文章我都读过,获益良多。我认为书中有不少新论和亮点,主要特点有三:

一、重视语言生活实际问题研究,显示本书的“现实品格”。所谓“现实品格”,是指文章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当今中国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实际问题。比如语言关系问题与语言保护问题,语言规划中的文化功能问题,简繁汉字的关系问题,语言与经济的关系、语言服务问题,语言能力问题,中华语言的国际传播问题等。

这些研究之所以具有“现实品格”,主要是作者与一批学者同道合力,将“语言生活”作为语言规划研究的起点,将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作为研究的目标和己任,对语言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保持着学术的敏感性。这种下接地气、胸怀家国的研究,被学界同人称为“语言生活派”。

二、体现学术研究与管理工作相结合,致力于建立学术与管理之间的“旋转门”。作者曾较长时间处在语言文字的管理岗位,本职需要思考、处理现实语言问题,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逐渐有了相关的学术积累。我觉得,宇明教授深知,管理者要力所能及地对其所管理的领域、对象、内容等做些研究,这有诸多利端:其一,管理者知学术研究之艰辛,工作中更懂得尊重规律、尊重学术、尊重学人、尊重学见;其二,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利于保持工作热情。工作就是学术实践,或收集数据,或检验决策;其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将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工作实践,发挥学术的咨政之功;其四,独特的学术身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品质,最有可能提出新观点、新理念,开辟新领域,做出新学问。这种“旋转门”是个人“脑内旋转门”,所以作者还努力为国家语委建立多种类型的智库,拆除管、学之藩篱,建造两界之“旋转门”,改变“官者恒官、学者恒学”的局面,建立官学之间的“旋转门”。

三、着力语言规划理论研究与创新,为建立“语言规划学”做理论准备。中国语言规划经验的百年积累,特别是经过“语言生活派”的十几年努力,“语言规划学”呼之欲出。此前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关系处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语言信息化、中国语言规划史等方面,提出语言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近些年来,以“语言生活”作为基本概念来思考问题,研究语言生活的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见《语言生活的层级》),研究语言生活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走向,研究语言的经济学意义(见《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研究与“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信息化”形势相适应的语言规划理念和国家的语言能力、个人的语言能力。在语言规划的实践中,从语言的“工具功能”规划向“社会功能”规划推进(见《语言的文化职能的规划》),从关注普通话、汉语方言向“地域普通话”和“大华语”推进(见《汉语的层级变化》),从汉语国际教学向汉语国际形象塑造、探究语言传播的力量方面推进,从汉语生活规划向外语生活规划推进,从内地的语言规划向大中华地区语言规划协调推进,从研究中国语言规划史向研究世界各国语言规划史推进,并重视从语言冲突与语言和谐的角度看待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而且,此期建立语言规划学的意识明显增强,试图把语言规划研究从宏观社会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学,把语言规划学定位于研究语言功能的学问,与其他的语言学分支形成研究对象的互补(见《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当然,语言规划涉及方面很广,国内外学界已有不少研究,要建立理论体系更加成熟、完备、严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规划学,还有一些问题需做深入研究,宇明教授完全能够完成相关的研究,以实现他的宏愿!我们热切期盼早日读到他的佳作!

 

陈 章 太

2015年4月21日

于北京寓所永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