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娆世纪
  • 曾焱
  • 2461字
  • 2020-11-19 05:02:42

身体隐私其实是不存在的

在性里面存在着一种思想,是一种语言,一种关于欲望的语言。


得知法国女导演卡特琳娜·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带着她的新片《老情人》到戛纳,媒体和影评人有过小兴奋,他们以为这个顶着情色大师名号几十年的女人肯定会给戛纳扔下一颗“性炸弹”,就像2005年她在柏林电影节上做过的那样:《地狱解剖》在柏林放映时,有观众离场,有观众呕吐。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布雷亚说过,《地狱解剖》是她10部性爱主题的电影的终结,以后她要拍爱情片了。《老情人》果然只是一部19世纪的爱情正剧,没有布雷亚式性爱镜头来挑战电影审查机构和观众的忍受极限。如果一定要证明布雷亚没有背离她自己,她对文学的口味没有变:《老情人》依然改编自法国19世纪作家巴贝·德·奥尔维利(Jules Barbey d'Aurevilly),这个常给文坛制造“丑闻”的异类最合布雷亚心意,1998年她把奥尔维利的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罗曼史》,公映后她得到了“平生从未想象过的好评”。在这之前,主流影评家几乎一致指责她的每一部影片,对她表现性爱和器官的直接方式痛心疾首。而布雷亚愤然回应:女性及肉体的欲望不是一种耻辱,身体隐私其实是不存在的,“在性里面存在着一种思想,是一种语言,一种关于欲望的语言”。

布雷亚本人也是作家,她最初得到媒体关注是以文字而非镜头,虽然后来是镜头让她的名声更“狼藉”。1964年,布雷亚16岁,追随当演员的姐姐到巴黎谋生,两年后出版第一部小说《容易相处的人》,并立刻成了文坛名人,因为这个刚成年的女孩竟然写出一本被列为限制级的小说,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又写出两本小说之后,布雷亚停笔去演电影了。她像是专门为了挑战禁忌而生,23岁那年给姐姐玛丽·海伦配戏,她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演了一个角色,结果这部影片成了限制级电影。1976年,巴黎某著名制片人看中布雷亚的异端潜质,鼓动她试导情色片。她选中自己的第三部小说《天窗》改编成电影,结果该处女作《一个真实的女孩》没能通过法国电影审查,直到24年后的2000年才解禁上映。拍30多年电影,布雷亚惹了无数是非,到2004年拍完《地狱解剖》后达到坏名声的巅峰。布雷亚在《地狱解剖》中仿照萨德的“索多玛”叙事结构,讲述一个在全封闭空间里发生的故事:海边,颓败的老房子里,忧郁的女人用重金请来一个同性恋男人和她共度四晚,条件是必须每天认真观看她的裸体。女人向男人展示身体的隐秘,一步步,男人越来越了解女人,作为男性的内心力量却也逐渐消失,最后一天他深陷失去自我的恐惧,在迷乱中将女人推入大海。这部影片也是根据布雷亚的小说作品改编,以文字和镜头两种途径,她试图尝试“用一种强制的性表现方式,去询问为什么女人身体是不能展示的,而如果展示了,会有怎样的结果”。布雷亚用了意大利的三级片男星罗科·斯弗雷德(Rocco Siffredi)做男主角,这使批评者多了一条视她为色情的证据。布雷亚不在乎。她强调自己的电影虽然以性为主题,但并非消费性,而是确认性,这和三级片是两回事情。

看布雷亚的作品,会想到法国情色小说经典《O的故事》,都是女作家,在性和虐恋场面的大胆上,两个女人都绝无禁忌。但本质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视角的性的观看。布雷亚一直被划分在女性主义者立场,因为她的作品都是从女人的立场之上看待性,男主角要么同性恋,要么性无能,最终被女人从心理到生理征服。布雷亚本人不认同这个身份,她说自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人道主义。至于《O的故事》,1954年出版后,男人欢欣鼓舞,女性主义团体对它迎合男人性立场的写作则极其痛恨,有人甚至一直想证明这本书是某位男作家化名“波丽娜·雷阿日”而作。神秘的波丽娜·雷阿日到底是谁?成了法国文坛一桩悬案。直到2004年6月法国媒体《观察家》在一篇文章中声称破解了谜团,他们的特约撰稿人约翰·德圣约尔10年前找到一位86岁女学者,其人名多米尼克·奥莉(Dominique Aury),声称她就是《O的故事》作者,那些城堡里发生的性幻想是她当年为取悦男友而写。

法国女性作家里,像布雷亚、“波丽娜”这样以文学化的性幻想来成就情色作家名气的并不算主流。20世纪以情色写作成名的法国女人,如阿纳伊斯·宁(Anais Nin),日记才是她们最具威力的工具。阿纳伊斯·宁从11岁开始写日记,写到死,年轻时和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巴黎情事当然是里面最有价值的章节,阿纳伊斯·宁因此有了留名文学史的特权:从1966年到1977年,她有7卷日记出版,本本都是畅销书。身为三四十年代的性解放先驱,她的日记记录了和米勒夫妇几年的交往细节,包括3个人的感情纠葛、性爱过程,也有之前之后她和多个情人的故事,就像她坦白的那样,“不论什么爱情,我都无法抵抗,我的血液开始起舞,我的双腿张开”。阿纳伊斯·宁生于巴黎附近一个小城,11岁那年跟随被父亲抛弃的母亲搬往纽约,1924年又跟着有钱的银行家丈夫回到巴黎,直到“二战”前再次离开。她想做拉法耶夫人那样的沙龙女主人,用丈夫的钱资助过几个落魄艺术家,自己也写诗歌和小说,但在1932年结识作家米勒并成为他的情人之前,宁只能算是一个品位不俗的女文青,喜欢劳伦斯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过一两本无人问津的小说。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记的热销,她的旧作《情色》和《乱伦》也被翻出来重新出版,在某些评论家笔下成了“美国前卫文学王后”。

2004年,法国也出版了一本日记体小说——《年轻的新娘:日记1957~1962》,作者是卡特琳娜·罗伯特·格里耶,法国新小说主将罗伯特·格里耶的妻子。74岁的卡特琳娜在书里几乎是如实记录她年轻时和新小说派作家们的往事,包括他们夫妇和午夜出版社编辑兰东之间的性爱游戏。卡特琳娜不需要靠日记博名,以演艺为职业的格罗耶夫人早就凭借情色写作在法国文坛有了立足之地,1956年卡特琳娜化名“让·德·贝格”发表小说《图像》,1985年又变身“让娜·德·贝格”,写了《女人的盛典》,她以节制的、于回旋中缓慢推进的独特行文风格,给了情色小说一种素面朝天的阅读体验。在新小说派女作家里面,卡特琳娜的地位不如娜塔丽·萨洛特,心思却巧妙,隐藏身份就是她的包装游戏。卡特琳娜常把自己和她崇拜的情色女作家波丽娜·雷阿日比作同类,自认为身份莫测充满神秘色彩,其实全世界早都知道了“让娜·德·贝格”是谁。

(200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