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概念

任何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营利性组织(Profit Organizations)与非营利性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区别,本教材讨论的是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即企业财务管理。而不同企业(Firm)组织形式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合伙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rporation/Company)3种。其中,尽管个人独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很大,但是绝大部分的商业资本却是由公司制企业控制的。因此,本教材将重点讨论企业中的公司财务管理,即以公司为行为主体的财务管理公司制下的财务管理,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书中出现的“企业”或“公司”为同一含义,不再具体区分。(如图1-1所示)。

图1-1 财务管理的分类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及财务特征

企业组织形式的差异导致财务管理组织形式也存在差异。在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即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他们享有财务管理的所有权利,并与其所享有的财务管理权利相适应,这两种组织形式企业的所有者必须承担一切财务风险或责任。在公司制企

业的组织形式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公司财务管理权也相应地分属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通常情况下,公司的所有者不直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或参与决策。但是,为了确保所有者的权益,他们必须参与有关影响所有者权益及其变动的重大财务决策。经营者则是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包括公司一般的财务决策。因此,在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中,所有者拥有所有权,但不拥有经营权。公司的所有者也不像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所有者那样承担无限责任,他们只是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即只要他们对公司缴足了注册资本的份额,就不需要再对公司或公司的债权人支付更多的份额。

(一)个人独资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大多数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较小,组织结构也十分简单,几乎没有任何内部管理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平均存续年限也较短。

1.个人独资企业的财务优势

个人独资企业具有如下财务优势。

(1)由于企业主个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就比较宽松,设立企业的条件不高,程序简单且方便。

(2)所有权能够自己转让。

(3)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为一体,经营方式灵活,财务决策迅速。

2.个人独资企业的财务劣势

个人独资企业具有如下财务劣势。

(1)企业规模小,企业主个人由于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受到限制,筹资较困难,对债权人缺少吸引力,取得贷款的能力也较差,因而难以投资经营一些资金密集、适合于规模生产经营的行业。

(2)企业存续期短,一旦企业主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不愿意继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只能终止。

(3)由于受到业主数量、人员素质、资金规模的影响,个人独资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合伙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合伙经营的企业,通常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1.合伙企业的财务优势

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较,合伙制企业的财务优势如下所述。

(1)由于每个合伙人既是合伙企业的所有者,又是合伙企业的经营者,因此他们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提高合伙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由于合伙企业可以由众多人共同筹措资金,因而提高了企业的筹资能力,扩大了企业规模。同时,由于各合伙人负责偿还债务,降低了向合伙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的风险,有利于合伙企业取得贷款。

(3)由于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而有助于增强合伙人的责任心,提高合伙企业的信誉。

2.合伙企业的财务劣势

合伙企业也有自身的财务劣势。

(1)合伙企业财务不稳定性比较大。合伙企业以合伙人相互信任为基础,合伙企业中任何一个合伙人发生变化,如原合伙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死亡、退出合伙、新合伙人加入等,都将改变原合伙关系,建立新的合伙企业。因而,合伙企业的存续期是很不稳定的。

(2)合伙企业投资风险很大。由于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负连带责任,因此,合伙人承担的经营风险极大,使合伙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3)合伙企业在重大财务决策问题上必须要经过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后才能行动,因此,合伙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要求。

(三)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以及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公司制企业区别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最显著的特点。

1.公司制企业的财务优势

公司制企业具有如下财务优势。

(1)容易转让所有权。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被划分为若干股权份额,每个份额可以单独转让。

(2)有限债务责任。公司债务是法人的债务,不是所有者的债务。所有者对公司承担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当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其所欠债务时,股东无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家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2.公司制企业的财务劣势

公司制企业也存在一定的财务劣势。

(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公司法》对于设立公司制企业的要求比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复杂,并且需要提交一系列法律文件,花费的时间较长。公司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提交各种报告。

(2)存在代理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后,所有者成为委托人,经营者成为代理人,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委托人的利益。

(3)双重课税。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其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分配给股东后,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Finance)就是与资金相关的事务或活动。其中的“财”是指以货币计量的资金的价值;“务”则是指事务或活动。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一)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活动是指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再生产过程来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如图1-2所示)。企业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由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由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由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由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4个方面。

图1-2 企业再生产过程和企业的财务活动

1.筹资活动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资金,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因此,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资金投放和资金运用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筹措、募集所需资金的行为。企业无论是正常运营还是扩大再生产,都难免会遇到资金不充足、周转不佳的情况。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就必须筹集一定的资金。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和筹资风险,以确定适当的筹资规模,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确立最佳的资本结构。

2.投资活动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将资金投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获得产出的最大化。如果筹资后不投资,那么筹资就失去了意义,资金也难以得到增值。因此,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行为。投资的结果是企业拥有资金的流出,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

企业投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具体分类如图1-3所示。

图1-3 投资的分类

从投资对象来看,投资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投资和金融性资产投资(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经营性资产投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资本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营运资产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

从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来看,长期证券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属于长期投资,短期证券资产和营运资产属于短期投资。

从投资的方向来分,上述经营性资产投资是对内投资,而金融性资产的投资则属于对外投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考虑投资规模是否符合自身的财务能力,尽量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效率,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

3.经营活动

资金的日常运营指的是企业为满足日常经营业务活动的需要而发生的一系列资金收付活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购买原材料或商品以完成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成本费用和职工的工资,这些活动表现为资金的流出。当企业把产成品或商品销售出去时,再次收回货币资金;当企业向其他组织借入短期贷款时也获得了货币资金,这些活动都表现为资金的流入。以上因日常业务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活动就是资金的日常经营活动。这是企业保持持续经营所必须进行的最基本活动,对企业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中,主要涉及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加速资金的周转。

4.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并根据市场的供求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一方面使生产过程创造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销售收入。此外,企业还通过投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增值。企业在取得各种收入之后,必然要发生资金的分配活动。伴随着企业收益分配的财务活动,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的资金继续留在企业之内,为企业的持续提供保障,而偿还给债权人的资金和分派给股东的股利则退出了企业。因此,如何确立合理的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以确保企业取得最大的长期利益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述4 个方面的财务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中,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前提和起点,投资活动是筹资活动的目的和运用,资金的日常运营是对企业资金的日常控制和管理,而分配活动则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成果及分配状况。正是这些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活动,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

(二)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根据上述财务活动,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如图1-4所示的几个方面。

图1-4 企业的财务关系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投资者(Investor)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法人、个人、外商和民间组织等。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继而成为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可以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企业获得资金后成为受资者,可以运用所得资金运营和管理企业,并对投资者承担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责任。在企业实现利润后,企业应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等的规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带有资产的所有权性质,体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策略的需要和资金短缺的原因,企业除利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外,还需要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企业的债权人(Creditor)主要包括债券持有人、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其他出借资金给企业的单位和个人。企业债权人与企业投资者的地位不同,债权人主要是按照预约期限收回贷款本金和借款利息,企业在做破产清算时,有与其地位相对应的优先求偿权。企业在获得债务资金后,必须按照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在债务到期时须及时偿还本金。这样两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就带有权利和义务的性质。这种债权与债务关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形成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以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此时,企业作为其他企业的投资者,必须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等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在成为该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后,也应承担企业经营中一定的风险。受资企业获得利润后,应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合同、协议等的规定向投资企业分配利润。因此,企业与受资者之间也体现了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关系。同时,这也是一种共同承担风险

并共同享受剩余收益的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还可能会形成企业与债务人(Debtors)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权、提供贷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将资金出借后,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协议等规定的利息率以及约定的日期支付利息,按时归还本金。当债权人破产时,企业也有权按相应的地位享有优先求偿权。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也体现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企业与内部各经济责任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经济责任主体以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各自执行不同的职能,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系统。在企业中各种经济责任主体的经济往来需要内部结算,这体现了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资金结算关系。企业只有分清各经济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确认各方责、权、利,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岗位责任制,才能真正落实约束与激励措施。

6.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职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他们以自身提供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作为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分析企业与职工的财务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职工是企业的普通劳动者,企业应该按照职工在生产经营中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还应该为提高其劳动数量与质量而发放津贴和福利等。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对企业投资,如以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以技术作价出资入股的方式占有公司部分股份。企业与职工的经济关系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以权责为依据的收益分配关系。

7.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财务

政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条件,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企业应该遵守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向国家税务机关及时并足额缴纳各种税款,这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了权利与义务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关系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实质,而财务活动正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外在表现。因此,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抓住企业财务的本质,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1.财务管理的内容

如前所述,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活动。按照前文对投资的分类可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既包括投资也包括筹资,而企业的分配活动实质上是企业筹资决策的一部分。因为内部积累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而内部积累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以分配活动实际上是属于企业的内部筹资问题。因此,企业的财务活动其实就是投资(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和筹资活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

按资金时间的长短,筹资可以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投资活动也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由于短期投资和短期筹资密切相连,通常合并在一起讨论,称为营运资本管理。为了更好地理解财务管理活动,通常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分为长期筹资管理、长期投资管理和营运资本管理3部分。资产负债表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内容如图1-5所示。

图1-5 财务管理的内容

(1)长期投资管理

本教材中的长期投资包括两部分内容:长期证券资产和长期经营性资产有的教材中的长期投资管理只包括长期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即资本预算,而将证券估值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运用。

长期证券资产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对长期证券资产进行估值的问题。

长期经营性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通常是通过资本预算方式来实现的,故又称为资本预算或项目投资。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内容:一是做什么,即投资方向的选择;二是做多少,即投资额的确定;三是何时做,即投资时机的选择;四是怎样做,即以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资产形式完成所选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根据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做出以上4个方面的决策。

可见,长期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下方有关项目的管理。

(2)长期筹资管理

长期筹资是指公司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即对资产负债表右下方有关项目的管理。

一般来说,长期筹资管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筹资方式是权益筹资还是长期债务筹资,以及两者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问题;二是具体筹资工具的选择,如企业长期债务筹资是选择长期借款还是长期债券等;三是股利分配决策。

(3)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即对资产负债表上方有关项目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分为营运资本投资管理和营业资本筹资管理两部分。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主要是制定营运资本投资策略,以及如何对各项具体营运资产(如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进行日常管理。营运资本筹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营运资本筹资策略以及对各项短期筹资方式(如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等)进行管理。

财务管理的长期投资管理、长期筹资管理以及营运资本管理3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筹资和投资有关,一方面投资决定需要筹资的规模和实践,另一方面公司已经筹集到的资本制约了公司投资的规模。投资和经营相关,一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决定了需要投资的长期资产类型,另一方面已经取得的长期资产决定了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长期投资管理、长期筹资管理及营运资本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资源的使用效益大于资源的取得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本教材的内容结构与安排

根据以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本教材的结构一共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共计10章,具体结构与安排如表1-1所示。

表1-1 本教材的内容结构与安排在具体学习时,本人建议学生学习完“第三章财务估值基础”后,学习“第五章证券估值”,然后再来学习“第四章资本成本”,这样无论是从概念的理解还是计算的把握上都更为容易。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和组织架构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有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等。

1.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是以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进行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2.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Financial Forecasting)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的过程。财务预测的目的是测算企业投资、筹资各项方案的经济效益,为财务预测提供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编制财务计划服务。

3.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Financial Decision)是对财务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做出决定。财务决策的目的在于确定合理可行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其是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分析与选择。

财务决策是多标准的综合决策,可能既有货币化、可计量的经济标准,又有非货币化、不可计量的非经济标准,因此决策方案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

4.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Financial Plan)是以货币的形式协调与安排计划期内的投资、筹资,即财务成果的文件。制订财务计划的目的是为财务管理确定具体量化的目标。

财务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1年以上的计划,公司通常制订为期5年的长期计划,作为实现公司战略的规划。短期计划是指一年一度的财务预算。

上述财务管理的4 项基本职能相互联系,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的基础条件,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是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的延续。

【拓展阅读1-1】

财务转型目标: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中国企业面临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出口形势短期难以根本好转、产能严重过剩等严峻挑战,企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十八大启动了“转型中国”的序幕,明确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引擎,需要财务组织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驱动企业转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财务转型”的现状,分析中国企业“财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找到适合中国企业“财务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自2013年底起,高顿财务培训联合中国会计报、AC-CA面向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发起了关于财务管理转型的大型调研活动。调研历时两个多月,内容覆盖了财务转型的背景和目标、最优财务模式打造、企业价值管理、企业运营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人员学习与成长等相关议题。近千家企业热情参与,引起了财务界广泛的关注。

2014年5月8日下午,《2014中国企业财务转型大型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震撼发布。《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三大因素推动中国企业财务转型

财务转型是在外部环境趋于复杂、迫于企业发展的压力、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传统的财务组织主动求变或被动转型的推动下,对财务职能、财务组织架构和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的。如通过财务共享等形式再造财务组织和流程,推动财务管理职能从会计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和对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财务转型目标: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

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不是指全部由财务直接创造价值,而是财务应该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发挥财务管理对于价值衡量方面的天然优势,对公司的战略选择和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使财务成为企业价值的发现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调研结果来看,超过八成参加调研的人员认为,财务转型的首要目标是财务要为战略、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从而支持公司的创造价值活动。

3.财务参与价值创造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大的革新

对于传统的财务组织而言,财务人员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平台和资源去开展一些业务支持工作,更谈不上价值创造。但是随着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财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领先的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者已经全面融入到业务流程中,通过事前规划、决策、事中控制到事后评价等财务管理手段,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为企业和股东创造了价值。

4.高价值财务职能领域备受挑战

调研结果显示,如今的中国企业传统的财务职能基本已经完善,然而对于商业洞察、经营预测、风险控制、战略支持等高价值领域,我国企业的财务能力备受挑战。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财务高管们将风险和内控管理水平提升、对企业战略支持的能力、对业务进行高效支持等列为财务职能最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进一步优化财务职能结构,以减少在基础会计处理的精力,将财务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决策支持、综合绩效管理等高价值领域。

5.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显现不足,高端财务人才缺口严重

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转型,新时期财务人员需要“顺势而为”,持续地更新知识结构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战略思维、资本运作能力被誉为战略财务人员的最重要能力;而运营思维、人际关系、沟通谈判技能以及强大的分析能力则被看作新时期优秀业务财务人员的必需技能。然而调查发现,企业对高素质的财务人才求贤若渴,战略型财务和业务支持的财务人才严重不足;在满意度最高的专业财务人员的调研中,表示满意的企业也仅有14%。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变革、财务转型与商业环境变化加快,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企业传统的财务人才体系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6.人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以满足不同的提升目标

根据不同类型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需求以及不同技能的特性,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去帮助财务人成长,同时也需要财务人员持续地自主学习。对于专业技能类的提升,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培训、内部轮岗带教等方式;而对于管理思维方面的提升,大部分企业则更希望通过上级领导灌输、外部专家培训、参加外部交流等形式。此外,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人员职业通用技能的提升,很多财务总监(CFO)表示,一方面在招聘时就会注重挑选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员工,另一方面公司会提供大量的锻炼机会,以及软技能相关方面的培训。

《报告》最后指出,关注价值创造已经成了企业财务管理者的共识,财务总监急需建立与“价值创造型”财务职能相适应的人才体系。随着本土企业的管理变革、财务转型与商业环境变化加快,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企业传统的财务人才体系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资料来源:高顿财务培训、中国会计报、ACCA:《2014 中国企业财务转型大型调研报告》,2014年5月8日)

(二)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

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职能是公司管理不可或缺的职能。为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能,大中型公司通常设置财务总监(或者首席财务官、总会计师)(Chief Financial Officer,CFO)一职,财务总监作为公司的财务管理主管,向公司首席执行官(或公司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分管财务会计部门。

在不少大型企业中,财务会计部门分设为财务部和会计部,配置财务主任和会计主任,协调执行财务和会计工作职能(如图1-6 所示)。

图1-6 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

四、财务管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财务学有三大分支,即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这三大分支相互联系,具有相通的理论基础,但侧重领域不同。金融学侧重货币、利率和金融市场;投资学侧重投资机构的证券投资评价;财务管理学则侧重组织的投资和筹资(如图1-7所示)。

图1-7 财务学的三大分支

可见,财务管理和其他相关学科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而这些其他相关学科也是学好财务管理需要掌握和具备的基础知识。

(一)财务管理与经济学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经济学属性,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即财务经济学。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财务经济学家及其贡献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一属性。本教材将陆续介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5位科学家的成果,分别为:尤金·法玛(Eugene Fama,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有效市场假说、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资产组合理论、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说,财务经济学已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角度看,财务管理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首先,它以微观经济中的企业为对象,以资本稀缺性为前提,研究企业的资本配置和价值创造问题。

其次,财务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如引入了经济学中价值、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市场均衡、交易成本等基本概念;采用了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有限理性假设、市场竞争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个人风险偏好假设、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交易成本假设等;采用了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供求分析、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定量分析方法,为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最后,现代财务管理以经济学中的基本价值观作为理财观念,如时间价值观、机会成本观、风险与报酬对等观、收益与成本比较观、资本市场效率观等。这些基本价值观成为财务管理原则的理论及思想依据。

综上所述,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正是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并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如果没有较好的现代经济学基础知识,要学好并真正理解财务管理是十分困难的。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学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管理学的属性,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管理学是研究经济组织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而企业管理针对企业这一主体是以企业组织和职能分工为研究对象的,包括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和价值链管理等。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任何组织而言,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效率问题,另一个是激励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具体化。财务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对资金或资本的管理,还涉及对管理者的监督、经营业绩评价、激励机制设计等。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对资金或资本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的统一,其核心也是激励和效率问题。

此外,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是企业总体目标和战略的具体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必须以企业总体目标和总体战略为依据,并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

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想学好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学好管理学,学会沟通和协调,千方百计地提高激励效果和管理效率。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学

会计及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是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最重要部分。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无论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还是进行营运资本管理决策,财务管理都离不开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只有拥有充分、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和甄别财务会计信息,理解会计指标的含义、计算公式、计算口径、度量标准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决策等。

(四)财务管理与金融学

英文“Finance”一词具有财务、金融、财政等许多含义,财务与金融实际上是难以明确区分的。从这一点上看,就不难理解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的关系了。金融学侧重货币、利率和金融市场;财务管理学侧重组织的投资和筹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市场是企业筹资最重要、最常见的场所,是企业筹资最重要的渠道,也是企业投资的重要领域。

第二,在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一切重要的信息都必须在金融市场中公开,并反映到股票价格中去。因此,金融市场所提供的关于企业的各种信息,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价值评估、资产估价、发行定价的重要因素或变量。

第三,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财务活动将受到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货币政策变化等对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企业的投资收益、融资成本、资本结构、公司价值、股票价格等均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

第四,财务管理或财务经济学建立起了企业与金融市场的联系。财务决策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而是面对整个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存在使企业理财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甚至整个经济领域。同时,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元素,企业的理财行为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学好财务管理,首先必须学好货币金融学、金融学基础知识,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要素、作用及其影响,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理和交易规则,了解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和传导机制,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和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五)财务管理与统计学

从财务管理的过程和环节来看,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决策等都离不开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财务管理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数据,除了通过会计报表获得外,还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识别都需要用描述统计方法来处理。

其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需要用更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即统计推断。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假设检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已被大量应用于财务管理领域的各种实证研究中,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财务管理理论。

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必须学好并能熟练运用统计学知识。作为一名大学生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要对财务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学好和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更为必要了。

【拓展阅读1-2】

揭秘财务总监的十八般武艺:从平凡会计向超级财务总监蜕变

成为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是会计人职业生涯的最高梦想。然而,从平凡会计的此岸到达超级财务总监的彼岸,仅有财务能力已经远远不够,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复合型的综合人才是实现这种飞跃的关键。这也是为何财务管理者报考法律、人力资源、计算机等其他领域的资格证书早已屡见不鲜的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者角色拓展

2014年7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开展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财务团队的职能正在超越传统的会计和财务报告工作,信息技术开发、网络安全、战略业务规划、人力资源等新职能逐渐包含其中。

这项调查共采访了1200位首席执行官(CEO)和财务总监。调查发现财务团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所需技能也在不断扩展。约85%的受访者表示,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门的职能已经超越传统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工作。扩展后的财务部门职责包括战略业务规划(58%)、开发及网络安全(55%)、管理及公司治理(46%)、法律及合规(44%)以及人力资源(55%)。

业务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这让企业越发期待财务总监和财务团队承担更大的责任,较以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为财会管理者,要想使财务体系延伸成为企业中的毛细血管,最需要的就是放下自身固有的财务思维,主动搭建多个部门与财务之间的网络思维。

对此,财务总监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有类似感悟。如今企业面临的业务相对复杂且多元,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全面。财务管理者的许多工作职能都会跨越到法律、人事、业务等多个部门上。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除了要有扎实的财务能力外,同样需要对公司业务、法律、计算机、外语等多方面都有所涉猎,甚至对有些环节要做到精通。

如果将财务工作的结构比作一颗“洋葱”,那么剥开洋葱的过程就是对财务工作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也是财务管理者工作职能逐渐扩展和创新的过程。

“洋葱”最外层是外界都能看得到的财务信息和报表数据;往里是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最内层是准确定位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取向、创新财务技术、融入财务理念,支持和激活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这些都驱动着财务管理者在不断掌握财务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财务之外的东西。

财务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对于财务总监及财务团队的角色,有个通俗而生动的总结,即财务总监=增值高手(价值链管理)+消防队长(危机和风险管理)+圈钱大师(融资策划)+政治家(组织协调)+大玩家(收购兼并)+铁公鸡(预算及成本控制)+算计师(纳税策划)+裁判员(业绩管理与评价)+吹鼓手(内外财务沟通)+电脑极客(ERP系统)+替罪羊(财务丑闻受过者)。

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求财务总监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卓越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但是,这些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日、一时之功,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

财会人员本身的专业性非常强,但这对于财会人员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学习阶段,财会人员学习的都是与财会相关的知识,他们在财会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但却没有任何行业背景。而一旦进入某个企业,财会人员必须要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属性和特征,同时要紧跟时代和企业的需要,学习更多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眼下,墨守成规的“记账者”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者的。从平凡会计到超级财务总监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判断型”“分析型”的普通会计从业者向“创新型”“价值型”的财务总监蜕变的过程。

(资料来源:中国会计报,201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