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动效大爆炸:After Effects移动UI动效制作学习手册
- 毕康锐
- 2670字
- 2020-06-25 17:25:25
前言
设计不是隶属于媒体,相反,它的作用在于探寻媒体的本质。媒体的情况越是错综复杂,设计的价值也就更为清楚明了。
原研哉
感谢在先
首先,非常感谢所有阅读这本书的朋友。我是毕康锐,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设计师,也很喜欢成为你们口中的“老毕”,这个称谓会让我觉得很亲切。因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都喜欢与人为善,以至于有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我太客气,不过这也是性格使然。尽管狮子座的我性格偶尔会直来直去,但是感激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对我的包容和忍让,让我依然能够保留自我的一份真性情,而这份真性情,也让我在将近12年的职业生涯中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情以及同行的关照。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行业前辈的指点和宝贵建议,以及很多技术好友的支持。这使得我在案例中所呈现的技术环节能够表现得浅显易懂,同时又不失专业特点。
在此,特别要感谢我的好友浩杭对于本书的理论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浩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UI前端工程师,他对技术的孜孜追求和对待朋友的真诚与谦卑对我的触动很深。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职业操守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音乐和动画技术),使得我原本应该枯燥的书籍撰写和知识点梳理工作变得异常轻松和开心。
感谢我的好朋友董天田,作为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交互设计师,他的专业素养和对设计的热情同时又不乏严谨的态度影响了我许多。从澳洲回国之后,他极力将西方的体验设计与中国互联网所蕴藏的巨大潜力融合。在华为共事期间我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当得知我要撰写此书时他给了我许多中肯客观的建议。
感谢马库斯和安东尼这两位谦逊可爱的异国前辈,无论是作为在设计咨询事务所的同事兼好友,还是前任华为的顶尖级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他们所给予我对于设计思维的帮助和引导以及其自身的人格魅力,都让我觉得,能够结识到这两位全球化视野设计师实属荣幸。
当然,像这样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好朋友还有许多,而且很多的前辈甚至低调得不希望我提到他们的名字。所以,我只能在此默默地表示感谢。不得不说,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共事或成为好友,于我,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感谢为本书荐言的前辈和好友们,由衷地谢谢!
关于我
就我个人对自身的了解来说,我并非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所以从大学毕业那天起,我就像一头笨牛一样地去钻研技术,几年下来,对于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都积攒了一些经验。从过往的留校任教到后来在电视台的栏目包装部,再到设计资讯事务所,这一路走来,也曾司职于一些重要的项目。例如,2011年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为美国代表队设计限量款耳机和全套品牌VI/TVC;同年,我在大学任教期间,在动画片《安源小子》中担任了后期特效团队负责人……这些工作经历跟我的职业履历有些渊源,以至于后来在华为公司工作期间,我曾经想过能否将动画与UI结合起来,去完成一些有意思的创作。然而,由于当时行业的硬件整体性能和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我未能实现我的想法。在2011年,我在好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了腾讯公司。
关于撰写本书的动机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也从一个设计思维和技能单一的设计师一步步成长到今天。在这10多年里,岁月在我身上留下更多的不是皱纹,而是“走心”。2016年我回老家参加大学10年同学聚会的时候,一名学弟因为一个动画的技术问题,一直追着我聊了一整个晚上。出于之前当过老师的一些职业习惯,我没有断然终止与他的谈话。那天晚上的话题,有关于技术提升、有关于行业发展,甚至有关于我在深圳历练的那一段……这件事过后的几天,我突然萌生出了一个写书的动机:“与其每次都这么重复着帮别人解惑答疑,我为什么不写一本书,来把他们想知道的内容都尽可能多地收纳进书里面,供他们学习和参考呢?”
不过与此同时,对于UI设计的一些基础理论内容,我已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进行归纳。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如今各大网站都可以搜到各种UI基础学习的资料,因此我们没必要再通过书大篇幅地去对此做过多介绍。同时,如今UI风格也早已经不是当初我们那个时代的拟物化风格了,着重于质感和光影肌理表现的设计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我也想说的是,当听到某某设计师总是对“扁平化”这几个字“夸夸其谈”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些许抵触的。因为在我看来,要真想做好扁平化设计,前提是要能做到把核心的设计思维从外观转移到内在的功能性这一点上。否则与其强忍着曲高和寡的心态说自己是扁平化风格的设计师,不如多回头看看自己的设计能力是否足够了。至少,这是我在自省时经常喜欢对自己说的话。
相对于扁平化设计而言,对于动画我的热情和兴趣会浓厚许多。随着近几年行业的发展、硬件性能和通信网络速度的整体提升,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也预示着我们的设计可以存在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早在几年前,你可曾想过通过手机观看一个流媒体的在线视频广告?你可曾想过用专门的H5自动生成App来完成一个轻量版的H5动态页面?同时你又可曾想过,VR/AR将来会给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太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相信,动画依然是强化用户体验流程的一个内在核心。因此,对于在未来有关动画和用户体验设计的融合的美好想象,是我撰写本书的第二个动机。并且在我看来,After Effects在动效设计中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本书仅仅是一本借助After Effects软件来实现互联网动效的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单纯的After Effects软件教程工具书。本书融合了UI行业现状、实战技能演练、实际工作流程的协同以及设计师对于UI前端的工作流程认知等知识点,目的是让大家在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对整个UI行业的职业内容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做好设计。
本书能让你学到的
针对本书学习和使用的关键词,如果要我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实战”。
在本书中,我尽量用开放性的方式来讲解知识点,目的是告诉大家所有问题并非只有唯一的解决方案,从而来激发大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一个只会“搬运”的设计师。与此同时,我也殷切地希望大家在阅读本书时,能够逐章逐节地学习下去,如此才能系统地提升你个人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欢迎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其他方式与我取得联系。同时,若发现本书的不足之处,也望大家多提出宝贵意见。如果能得到大家的中肯评价,那将是我的荣幸,同时也让我欣慰。真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到你,同时祝你阅读愉快,谢谢。
配书资源
本书提供了学习需要的脚本文件,扫描“资源下载”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即可获得下载方式。资源下载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发邮件至syzs@ptpress.com.cn。另外,书中案例配有高清语音教学视频,可扫描“视频讲解”二维码在线观看,同步学习。
资源下载
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