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佛教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佛教宗派,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对于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宗派从哪个时期产生,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采取比较通行的看法,认为佛教宗派产生于隋唐时期,主要的宗派有九个,即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这九个宗派的理论和实践,几乎构成了中国佛教的全部,说清楚了这九个宗派的思想,也就概括了中国佛学的主体内容。

佛教宗派形成于这个时期,既与国内佛教自身的逻辑发展直接联系,也与域外佛教的持续输入密切相关。首先,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是南北朝以来佛教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汉魏两晋数百年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随着各种大小乘经论的不断传译及研习的蔚然成风,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方面呈现多途拓展的局面,佛学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隋唐社会的统一,为全国范围内佛教学风、实践的统一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有利的社会环境。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就是从不同方面对南北朝佛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也与域外佛教持续输入的促动有直接关系。隋唐时期宽松的政治、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畅通的国内外交流,为佛教诸宗派的萌生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隋唐时代是域外佛教输入中土的最后一个高峰。唯识宗、密宗的成立,都与这个时期佛教新经典的输入有直接关系,而华严宗等多个宗派理论的持续发展,也与新经典的译介有重要关系。隋唐时期,域外佛教输入的新内容对整体佛教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隋唐以后,尽管佛经翻译工作还在进行,尽管东来传法者和西去求经者络绎不绝,但是佛教新经典的输入已经不再成为影响中国佛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隋唐时期产生的佛教诸多宗派,尽管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信仰的对象有差别,但是在政治态度、理论创造、基地建设、组织系统四个方面有明显的共性。第一,各宗派的领袖人物都有与统治阶级建立良好关系、为王朝服务,发挥本宗派善世利人效能的目的,因此,绝大多数创宗建派的人物都得到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直接或间接支持。第二,各宗派都创立了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理体系,其内容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成分,更有融合中印民族宗教文化后的创新内容。各派理论家在通过判教抬高本派所信奉教义和经典的基础上,还努力用本派的思想解释其他经典或派系的思想。每一个宗派教义的完成,几乎都与继承南北朝佛学、吸收新译经典的内容、融合其他派系及儒道二家的思想等密切联系。第三,各宗派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传法基地,一般以一处或数处大寺院为中心,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少这样的寺院被后代称为“祖庭”。同时,各宗派在形成过程中,也加强弘法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民众的信仰、皈依和各种形式的支持。第四,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主要宗派中,逐渐确立了祖师之间的传承系谱。总的来说,在这些宗派兴起的初期,当时的领袖人物并没有强烈的创宗建派意识。当时的“宗”意指这一派学者所奉经典的“宗趣”、“宗旨”,并没有宗派的意思。一些宗派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接受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逐渐编制出严格明晰并且得到公认的传法世系,上溯印度著名僧人,下接中国历代祖师。只有极个别宗派没有这种师徒亲传的法脉关系。建立这种法脉传承关系,主要是出于继承财产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学术思想继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