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佛教通史(第7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下)
- 尕藏加
- 11313字
- 2021-03-27 23:13:57
第一节 帕主噶举派与第悉法王政权
帕主噶举派与朗氏家族的结盟,不但增强了帕主万户长辖区的政教势力,而且促成了第悉法王政权的诞生。从历史上看,帕主万户长大司徒·绛曲坚赞,是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缔造者。据《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大司徒·绛曲坚赞能结束萨迦巴的统治并建立帕主的政权,是经过曲折的道路并最终战胜各种反对势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可以说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1]在某种程度上,新兴的帕主第悉法王政权代表着当时藏区社会的先进性力量。
一 大司徒·绛曲坚赞
大司徒·绛曲坚赞(ta si tu byang chub rgyal mtshan,1302—1364)20岁时(1322)继任帕主万户长,经过他艰苦的经营,帕主万户地区逐渐发展壮大。1349年,萨迦派四大拉章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以本钦旺秋尊者为首的拉康拉章一派同以本钦嘉瓦桑布为首的其他三个拉章斗争,最后拉康拉章取胜。当务之急,大司徒·绛曲坚赞首先打败了与雅桑和蔡巴万户联合的势力最大的智贡万户;之后,他又联合本钦嘉瓦桑布攻打本钦旺秋尊者,随之萨迦达钦法王政权掌管在帕主万户长手中。1353年,大司徒·绛曲坚赞派遣扎格瓦喜饶扎西带着四蹄齐全的狮子皮等供品到北京向元朝皇帝进贡,元顺帝封他为大司徒,赐予其世代执掌西藏地方政权的诏册和印信。至于他的简略生平,《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大司徒·绛曲坚赞生于藏历第五绕迥水虎年(1302)。他从三岁起开始学习读写,到七岁时在京俄策细巴札巴坚赞(spyan snga tshes bzhi pa grags pa rgyal mtshan)身前接受了居士戒,起名绛曲坚赞。九岁时在堪钦楚达瓦(mkhan chen tshul dar ba)身前出家,十四岁时前往萨迦寺学经,在萨迦依止上师达尼钦波桑波贝和喇嘛年麦巴(bla ma mnyam med pa),闻习《二观察续》等经论,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了萨迦派格西资格,还担任过达尼钦波桑波贝的管印侍从官(dam gnyer)。在那一时期,西藏的一些万户长、地方首领送了许多子弟到萨迦去学习,在这些子弟中帕主绛曲坚赞是最受达尼钦波桑波贝等上师重视的一个。他在受到其他同学的欺侮时从不低头,又精明机警,富于计谋,是一个有思想的出众少年。在萨迦期间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宗教方面和行政方面的知识,对他后来担任万户长等高级官职起了很好的作用。[2]
大司徒·绛曲坚赞天资聪慧、好学上进、精明能干,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不但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帕主万户长中最优秀的一位,而且后来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人物。他有诸多丰功伟绩和传奇故事。《新红史》记载:
(大司徒·绛曲坚赞)十四岁时赴萨迦,与达尼钦波桑波贝(bdag nyid chen po bzang po dpal)相见。二十岁阴铁鸡年时,大王妥懽帖睦尔(rgyal po chen po to gan te mur)赐予他三等珍宝虎头(印),并委任其为万户长。他扩建了乃东孜宫堡(sne gdong rtsevi pho brang),环绕宫堡还筑起了著名的巨大泥墙,在乃东孜宫堡前方的祥曲河(sham chu)上建造了罕见的大桥。为了按照佛法护持政权,他还放弃了酒和午后断食等,并令其跟前之诸官员人等亦照此而行。[3]
尤其是大司徒·绛曲坚赞于藏历第六绕迥水龙年(1352)建造了泽当寺(rtse thang bshad graw),并从其他各寺迎请高僧和僧众到该寺,宣讲和研习佛法。后来丹萨提寺和泽当寺成为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左膀右臂,历代京俄(spyan snga)法王住持倚重以密宗修学为主的丹萨提寺,而第悉(sde srid)法王座主倚重以主修显宗教理的泽当寺,两座姊妹寺院共同维护和主持帕主第悉法王政权。
根据有关史料分析,萨迦达钦法王政权从鼎盛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昆氏家族内部出现纷争,其内讧最终将萨迦达钦法王政权推向灭亡的边缘。而当时霸主前藏山南地区的帕主万户长绛曲坚赞审时度势,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轻而易举地推翻了萨迦达钦法王政权,开始执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据文献记载:
公元14世纪,萨迦王室内讧,政权落入帕莫主巴·绛曲坚赞之手。元朝将绛曲坚赞册封为大司徒。[4]
藏历第六绕迥水蛇年,即元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始,时任帕主万户长(西藏十三万户之一)的绛曲坚赞完全取代萨迦派高僧法王掌管西藏地区的政教权力,在前藏乃东(sne gdong)地方新建帕主第悉法王政权(phag gru sde srid),简称“帕主政权”,设立第悉(法王)职位,“第悉”意为执掌政务的官员,是对帕主政权行政首脑的称呼;并制定只有担任过泽当寺住持的出家僧人才有资格担任第悉法王职位的制度,遂建立了集族权、神权和政权于一身的新一代法王体制。同时,“帕主政权”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承认,元朝封绛曲坚赞为“大司徒”(ta si tu),并赐予印信,绛曲坚赞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司徒·绛曲坚赞”。西藏地方的政教合一政权中心从后藏(今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移入前藏(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境内)。
二 帕主第悉法王政权
帕主第悉法王政权,以朗氏家族为中心,实行“双首脑制”,行政首脑称“第悉”,住乃东城堡;宗教首脑称“京俄”,住丹萨提寺;二者相辅相成,是一种神权政教体制;两位首脑虽有分工区别,但其权力往往取决于俗王与僧王谁更有威望;因“京俄”大都由第悉卸任后担任,故其更有资历,影响更大。《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首先,规定朗氏家族的后裔中掌权者为三人(帕主第悉、丹萨提寺的京俄、泽当寺的座主),即使是担任帕主第悉的,也应该出家,学通显密经论,没有酒色过失,知识广博,抛弃各种放逸行为。担任丹萨提寺和泽当寺的座主的,应该逐步学习和精通佛法,并树立起修行的幡幢,也即是要专心于护持教法的事业。他们不得私自占有穷苦百姓,不得独断专行滥用权力。[5]
在帕主第悉法王政教合一体制中有三位掌权的核心人物,而且他们的继任者必须是出家僧人。同时,在世俗行政事务领域,只有座主乃东城堡的第悉法王方具备发号施令的权力。虽然规定丹萨提寺和泽当寺座主不得干预行政事务,但是他们在帕主第悉法王政权中依然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实际上,帕主第悉法王政权,是一个具有浓郁藏族文化特色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最高领袖为帕主第悉(法王),继任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由朗氏家族世袭;其二,曾任泽当寺住持的高僧。只有一身具备此两种条件,方可继任帕主第悉法王职位。而且,大司徒·绛曲坚赞对继任第悉法王的候选人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朗氏家族史》记载:
居此高位者(指第悉法王)负责管理以乃东为代表的寺属和非寺属百姓、新老诸谿卡。此人年轻时就应出家,不同妇人厮混,戒行整洁,根本不饮酒,过午不食,研究从前的箴言和古老的史籍,听从知识渊博和有理智的长者们的意见,眼光不朝下瞅,不做放肆的举动,闲暇之际闭关诵读本尊礼赞应达到一定数次,向护法神不断献以供品和朵玛施食。此人不应亲近身旁的年轻人,不可白昼嬉戏和赌博,夜晚讲故事,行为放荡不羁。不可私自占有本政权属下的穷苦百姓,处事偏私不公,使士卒、人民失望。若出现失误,应听从有头脑的知识广博的人的提醒,这叫做迷途知返,做到大丈夫有所长进。[6]
大司徒·绛曲坚赞从小出家为僧,苦读佛经,佛学功底深厚;广泛涉猎各门学科,文化知识渊博;自20岁担任帕主万户长,至荣升帕主第悉法王,从政经验丰富。以上引文就是他根据自己掌政多年的经验教训或出于出家僧人的宗教情怀,对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后继者所提出的既理性又苛刻的从政要求。
(一)设立十三个宗寨
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后,始设宗寨(城堡)和宗本(县官)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萨迦达钦法王政权时期的万户千户制,以设立十三个宗寨来打破原先十三万户的权力分配格局。《西藏王臣记》记载:
使此清凉雪域,如白绢哈达笼罩其上,一切不守本分之罪魁恶首,咸令其俯首听命,革面洗心。于卫部地区,关隘之处,建立十三宗寨:贡噶、扎嘎、内邬、沃孜、桑珠孜、隆珠孜、仁蚌等是也。复于乃东孜王宫,作内、外、中三城门,内城严禁醇酒妇人。司徒亦戒酒,过午不食,守持出家戒规,住持沙门律仪,示现为僧俗大众顶冠珠王之相。[7]
宗(rdzong)的原义为堡垒、要塞、山庄、城堡等。而宗寨(rdzong mkhar)和宗本(rdzong dpon)制度,类似于内地的郡县制,是大司徒·绛曲坚赞推翻萨迦达钦法王政权后,在世俗政权方面推行的新体制,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当时兴建了嘉孜哲古宗(lcags rtse gri gu rdzong)、沃卡达孜宗(vol kha rtag rtse rdzong)、贡噶宗(gong dkar rdzong)、内邬宗(snevu rdzong)、扎嘎宗(brag dkar rdzong)、荣仁蚌宗(rong rin spungs rdzong)、日喀则桑珠孜宗(gzhis ka rstevi bsam vgrub rtse rdzang)、聂隆珠孜宗(gnyal lhun grub rtse rdzong)、白朗宗(spa nam rdzong)、琼结达孜宗(vphyongs rgyas stag rste rdzong)等十三个宗及大城堡;每个宗“设置宗本,任期三年”。[8]也就是说,当时建立了各宗的长官宗本三年一任的制度。而且,各宗宗本皆由第悉法王直接委派,他们又切实地为第悉法王政权效力。最初每三年一换的宗本都是由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崛起时立下汗马功劳的绛曲坚赞属下有功之人担任。这一建制与萨迦达钦法王政权时期的万户制相比,在加强西藏地方集权方面,有其进步的一面。
(二)颁布《法典十五条》
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后,鉴于以往西藏地方法律之欠缺,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编制并颁布了新的《法典十五条》(khrims yig zhal lce bco lnga)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西藏王臣记》记载:
司徒欲以吐蕃先代法王所制十善法规作为准绳。若能如此遵行,则既不舍弃贫弱,亦不纵容强悍,洞察真伪,分清皂白,则能使全藏安宁,虽老妪负金于途,亦可坦然无虑。其所制之律有:英雄猛虎律(dpav bo stag gi zhal lce)、懦夫狐狸律(sdar ma lawvi zhal lce)、职官制度律(sne mo las vdzin gyi zhal lce)、听讼是非律(zhu bzhes bden rdzin gyi zhal lce)、逮解法庭律(bzung bkyigs khrims ravi zhal lce)、重罪肉刑律(nag can khrag bcor gyi zhal lce)、警告罚款律(dran vdzin chad las kyi zhal lce)、胥吏供应律(hor vdra za rkang gi zhal lce)、杀人命价律(bsad pa stong gi zhal lce)、伤人处刑律(rmas pa khrag gi zhal lce)、狡赖赌咒律(smyon ham mnav dag gi zhal lce)、盗窃追赔律(brkus pa vjal gyi zhal lce)、联姻离婚律(nye vbrel vbral bzlums kyi zhal lce)、奸污赔偿律(byi byas byi rin gyi zhal lce)、过时愈约律(nam bar tshur gyi zhal lce)等十五条法规。[9]
《西藏王臣记》只是提供了《法典十五条》的条目而已,没有描述详细的法典内容。近来有学者专门研究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的相关法律法规,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依据。转引如下:
(1)杀人命价律。根据蒙古法典,杀人要偿命,藏区依据佛教精神,杀人偿命等于杀了两条人命,所以杀人要赔偿命价。规定了赔命价的等级,普通人的命价又分了二十七级;详细规定了命价的赔偿标准、交付命价的时限、命价以实物交付时的换算标准。
(2)伤人流血抵罪律。规定了按受害人的等级不同血价也不同;伤口大小的认定标准、实物与钱的换算标准和比例。
(3)盗窃追赔律。详细规定了盗窃者赔偿的数额,一般是八倍再加原物。但盗窃本地、外地、邻里财产以及寺院财产和佛的贡品的赔偿数额不同。
(4)赌咒昭雪律。这是有关神裁的法。具体规定了赌咒神裁时的除外主体、赌咒的方法、发誓赌咒神裁费用的负担、赌咒神裁的适用范围、神裁作为终裁的不可反悔的保证金的缴纳等内容。
(5)奸污罚锾律。规定对奸污别人的妻子、母亲或姐妹者,剁手指或脚趾后驱逐,对奸污者分不同情况予以罚款。
(6)离异调解律。规定了夫妻离异时分过错情况进行赔偿,男女因过错向对方赔付的金额不等。
(7)听讼是非律。调解人要用三天时间从知情人处了解情况,然后考虑三天,弄清纠纷双方的是非。有过错方要赔偿标准的三分之二,也有赔四分之一的。
(8)诽谤侮辱律。当众污辱人或以势欺人,或以假借法律的名义实施抢劫,均视为当众污辱人,处以下跪罚款的惩罚。
(9)平衡度量衡。买卖双方首先要确定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公平交易,详细列举了主要交易物的交易价及金与银的换算比价。
(10)多少清算率。买卖中的计算错误,当事人有三年的追溯期。对借贷利息、买卖中出现的计算错误,双方意见不一致时,须拿出算子当面核算。
(11)损失平摊律。例如,某人翻山去实施抢劫,被追赶人抓住,称在双方交接被抢物资过程中又丢失了牲畜,对此有异议时,经协商同意后发誓。现有失主发誓说:“我的牲畜是在这里丢失的。”抢劫者说:“我抢到的就是这些。”相互间取得信任后,至于损失则由双方平均分摊。
(12)半夜前后律。邻里间相互借用马、牛、驴,傍晚时还给了主人。如果该牲畜死于前半夜,损失由借用者承担;若牲畜先前有毛病,损失则由双方平均分担。
(13)英雄猛虎律。以防止双方误会(误解、失误、错误)为前提。如双方之间曾有过大契约或大怨恨(仇),然而难以强制(硬性)决断(判定)之诸事,经交换(变更)诉讼书(争辩词)而涉及不利于一方时此方收受一定的赎金等,先派调解人调解(或放弃原起诉,或不再坚持原起诉),使之符合贤哲之成规。
(14)懦夫狐狸律。例如某人曾盗窃别人的财物,事后自觉惭愧,主动交还所偷财物,或者在未引起失主怀疑的初期,立即归还财物者,叫作“自首的盗贼胜过亲子”。所以只追还被盗财物获赔偿相当于被盗物本身价值的钱物外,不予追究罪责。
(15)诉讼费用律。本条对诉讼费用的承担进行了规定。包括诉讼费、润笔费、办案官员的报酬;收集证据等过程中的其他费用等,按照过错所在方而承担相应的费用。[10]
以上引文对《法典十五条》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对每个条目所包含的内容细节进行了逐一解读,基本上反映了法典的内涵结构体系。大司徒·绛曲坚赞在制定新的《法典十五条》时,显然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废除了元朝萨迦达钦法王政权时期实行的死刑,取而代之采纳了杀人赔偿命价的法律条款。《西藏王臣记》记载:
对难于调伏而心怀邪恶之敌党,为实施予计策略,挫败敌方势力,而行武力作战之法;外敌进攻时而行坚守寨堡之法;委任治理民事之官吏奉行善业,无亲疏爱憎,而行公正不阿之法;有杀人者不作抵命,不作使二命同尽等造罪之事,而行赔偿命价之法。[11]
显而易见,大司徒·绛曲坚赞在制定《法典十五条》法律的同时,对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领导层和继承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不但在战略战术上做了重要指示,还强调了以法律为依据的重要性,并从佛教的角度对废除死刑的缘由进行了说明。
三 历代帕主第悉法王
历代帕主第悉法王既是朗氏家族成员,又曾担任过泽当寺住持,而且历代帕主第悉法王均为出家僧人。第一代帕主第悉法王为大司徒·绛曲坚赞(1354—1364年在位),其简历在上文中做过介绍,在此不赘述。
第二代帕主第悉法王是释迦坚赞(shv kya rgyal mtshan,1340—1373),1365—1373年在位。至于他的简历,《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释迦坚赞幼年时跟从喇嘛鲁龙札巴(bla ma klu lung grags pa)学习读写,在策细巴札巴坚赞前受了居士戒,起名为札巴桑波(grags pa bzang po)。9岁时,他又跟从堪钦宣努旺秋(mkhan chen gzhon nu dbang phyug)和轨范师宣努尊追(gzhon nu brtson gros)受戒出家,起名为释迦坚赞。藏历第六绕迥水龙年(1352),他13岁时出任泽当寺的座主,还在丹萨提寺讲说《喜金刚续第二品》,又讲说四部大论,因此被众人称为贤哲。此后,在布顿·仁钦珠(bu ston rin chen grub)的身前听受四续部的教诫、灌顶、咒语等教法。19岁时,在萨迦仁钦岗拉章喇嘛丹巴索南坚赞座前受了比丘戒,后到拉萨游学讲经。他任泽当寺座主到26岁,共护持该寺僧众十三年。[12]
大司徒·绛曲坚赞去世后,释迦坚赞继任帕主第悉法王职位,时年二十六岁(1365)。同年,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赐予他国师之敕封,并任命其为乃东(帕主)万户长。又宣诏,赐其封诰:令其在卫藏地区执掌官员之任免职务以通晓属民事务。[13]1368年,明朝中央政府建立;1372年,明朝在西藏设立被称为“乌斯藏都指挥使司”的中央机构,向第悉法王政权的上层执政者封给官职,加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藏历第六绕迥水鼠年(1372),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封给他大司徒、靖国公(chang guvi gung)、灌顶国师的官职、印章及世代管领吐蕃三个却喀(chol kha)的诏书。从这以后,他的名字被统称为绛漾国师释迦坚赞(vjam dbyangs gu shri)。这是明朝皇帝首次给帕主第悉赐的诏书和官爵,帕莫主巴朗氏家族统治西藏的根本文书依据也就是这份诏书。[14]
以上引文主要介绍了大明皇帝册封释迦坚赞的详情。释迦坚赞自1365年继任帕主第悉法王,直至1373年去世为止。他在位时期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相对稳固,因而藏区社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和进步。如《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所云:
国师释迦坚赞担任帕主第悉期间,执行的是他伯父大司徒·绛曲坚赞规定的行政办法,除了尽力奉行以外,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改变。在他执政期间,后藏曾有几个地方首领不听号令,故他集合军队前去平息,此外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乱事件。因此,这是帕主政权兴盛向上的一段时期。[15]
然而,释迦坚赞在宗教方面做过一件大事,值得后人纪念。藏历第六绕迥水牛年(1373),释迦坚赞迎请班丹喇嘛寨吾(dpal ldan bla ma gral dbur),在乃东举行了被称为“乃东大法会”(sne gdong chos vkhor chen mo)的大型法会。《新红史》记载:此正是火牛年“曲弥大法会”(chu mig chos vkhor chen mo)后的第九十七年。萨迦巴政权最高标志是“曲弥法会”,帕莫主巴政权之最高标志是“乃东法会”。其时为僧人布施财物,其规模极大。此后,有所谓“如做随喜,可获同享福泽”之说。[16]乃东大法会的主持者是宗吉·坚赞桑波(rdzong spyi rgyal mtshan bzang po),其后裔形成格莫瓦官系(dge mo ba dpon rabs)。乃东大法会结束之后,于1373年9月30日,帕主释迦坚赞去世,享年34岁。他是比丘僧身份。
第三代帕主第悉法王为札巴绛曲(grags pa byang chub,1356—1386),1374—1381年在位。他的简历在《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记载:
京俄札巴绛曲即札巴仁钦德弟弟,生于藏历第六绕迥火猴年(1356),四岁时开始学习读写,此后跟从兄长札巴仁钦听习《喜金刚续第二品》,十二岁时跟从京俄札巴喜饶听受六支教法等,并到泽当寺广说《喜金刚续第二品》。
绛漾国师释迦坚赞曾坚持要求札巴绛曲(娶妻生子)繁衍朗氏家族后裔,但是他没有接受,而在十五岁时由法主索南坚赞任堪布、堪钦宣旺任轨范师、曲果哇尊追桑波任报时师,给他授了出家戒。后来他又依止以上堪布、轨范师受了比丘戒,在以前受近事戒时起的名字札巴绛曲上加上贝桑布三个字,称为札巴绛曲贝桑布,十六岁时担任了丹萨提寺的法座。
京俄札巴绛曲只愿努力修习显密教法,执掌佛法的幡幢,而把地位崇高的官职和财富享乐看得如同芭蕉树一样(据说芭蕉树结一次果后即枯萎),没有意义。但是到他十九岁时,喇嘛丹巴索南坚赞和帕主议事会成员们坚持请求他兼任因释迦坚赞去世而空缺的帕主政权的第悉职位和丹萨提寺的法座,即出任承担政教重任的“喇本”(bla dpon),所以他不得不同意在京俄索南札巴成年以前暂时兼任京俄和第悉。这样,他于藏历第六绕迥木虎年(1374)出任京俄兼第悉,任职八年后,在二十六岁藏历第六绕迥铁鸡年(1381)时,扶植京俄索南札巴担任帕主第悉的职位,他则继续任丹萨提寺法座,护持僧众,总共任丹萨提寺法座十六年。在他担任帕主第悉的期间,规定在神变月(藏历正月)内各个宗及上下所有地方禁止杀生,努力建立佛教法王的功业,他还努力讲经和修行,尽力树立佛法事业的典范。[17]
按照第一代帕主第悉法王绛曲坚赞制定的规则,京俄札巴绛曲不完全具备担任第悉法王的资格,因他没有担任过泽当寺住持。所以,上文中说京俄札巴绛曲兼任第悉法王职位,其本职乃是丹萨提寺住持,即京俄。故他的主要精力用在宗教事业方面。如《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云:
京俄札巴绛曲依止以喇嘛丹巴、京俄札巴喜饶、大译师绛曲孜摩三位根本上师为代表的许多博学而修行有成就的上师闻思许多显密经咒的深义,在体验和证悟方面获得殊胜的功德。至尊宗喀巴大师也曾拜京俄札巴绛曲为师,对他生起不可夺移的无量信仰。宗喀巴大师还按照檀丁的《诗镜论》所说的格式,撰写了一篇诗体的《京俄·札巴绛曲桑波的故事——福力的须弥山》。京俄札巴绛曲也对宗喀巴大师的杰出学识和博通经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18]
京俄札巴绛曲担任丹萨提寺住持十六年,兼任帕主第悉法王职位八年。于藏历第六绕迥火虎年(1386)二月五日去世,享年31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努力弘扬佛法、利乐众生,尽到了一名教主、法王和比丘僧应尽的宗教义务。
第四代帕主第悉法王为索南札巴(bsod nams grags pa,1359—1408),1381—1385年在位。其简历在《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如是记载:
第悉索南札巴亦称桑东(bsam gdong pa),生于藏历第六绕迥土猪年(1359),九岁时在京俄居尼巴(京俄札巴喜饶,亦称京俄居尼巴萨玛)身前受近事戒,起名为索南札巴。此后在乃东由法主喇嘛丹巴任堪布、堪钦宣旺任轨范师剃度出家,十岁时出任泽当寺的座主,广泛闻法说经。后来以译师绛曲孜摩、堪钦宣旺等人为师受了比丘戒,护持泽当寺僧众十四年,藏历第六绕迥铁鸡年(1381)二十三岁时,担任帕主政权的第悉。在执政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迹象,《洛绒教法史》中说:“(索南札巴)从巡视贡噶庄园的地方于阴木牛前往丹萨提寺的森康秀拉(gsims khang shugs ra,寝殿),当时由于一些心术不正者,出现了一些不吉之兆。第二年他二十八岁的阳火虎年(1386),登上寺院的法座,成为修行密法之主。”正如这段记载暗示,他在二十七岁时即藏历第六绕迥木牛年(1385)舍弃第悉的职位,到丹萨提寺就任座主。扶持丹萨提寺僧众二十年后,在四十七岁时又把法座交给京俄贝哇(贝丹桑布),自己遁世修行。于藏历第六绕迥土鼠年(1408)二月十九日去世,终年五十岁。[19]
索南札巴为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第四任第悉,1381—1385年在位,任职五年。他是比丘僧身份。
第五代帕主第悉法王为札巴坚赞(grags pa rgyal mtshan,1374—1432),1385—1432年在位。他七岁时出家为僧,取名札巴坚赞贝桑布;八岁时登上泽当寺座主之位,讲说《释量论》,赢得很高声誉;十二岁时继任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第悉职位。札巴坚赞执政时期是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鼎盛时代,因而在行政体制上作了较大改革。《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王札巴坚赞本人在政教两方面都有广博的学识,他下面的官员们也具有学识才干,并且对帕主政权忠诚效力,矢志不渝,所以札巴坚赞认为从大司徒绛曲坚赞开始实行的对前后藏各个宗的宗本规定任期、到时改任的办法与变化了的形势已不大相符,显得不那么必要。因此,他规定由主要的大臣世代掌管各主要的宗,由仁蚌·南喀坚赞领仁蚌宗,琼结巴·霍尔·班觉桑布领谿卡桑珠孜宗(今日喀则)、内邬巴·南喀桑波领内邬宗,扎噶哇·仁钦贝哇领扎噶宗。这是帕主政权的行政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改变,它不只是固定各个宗的主管官员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它使得以前大司徒绛曲坚赞时期开始的主要的官员、管家侍从都要出家并且没有醇酒妇人方面的过失的规定变得没有必要,改变成了主要官员由家族世袭担任的制度。这一改变从王札巴坚赞的时期来看,对帕主政权的事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后来各宗谿的贵族后裔的分割统治造成帕主政权出现大司徒绛曲坚赞在他的遗嘱中所预见到的大权旁落或者外人渗透的局面,是后来帕主丧失政权的一大原因。由于把宗谿交给贵族私人占有,造成下属官员的势力膨胀,特别是帕主与仁蚌巴家族联姻,造成帕主政权的衰落。[20]
札巴坚赞既是历代帕主第悉法王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法王,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又是在政教两方面取得成就且很有作为的一代法王。特别是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当时藏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帕主第悉法王政权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第六代帕主第悉法王为札巴炯奈(grags pa vbyung gnas,1414—1445),他是朗氏家族与外族仁邦巴联姻所生的第一代后裔;1432年,年仅十九岁的札巴炯奈得到丹萨提寺住持京俄索南坚赞的支持,继任帕主第悉法王职位。1434年,京俄索南坚赞去世,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开始内乱。东噶·洛桑赤列说:
札巴炯奈的父亲且萨桑结坚赞用多种诡计争夺内邬栋的政权,在父子二人间发生战乱,很长时间未能解决,藏文史籍中称为“虎年第悉倾危”,也称为“帕莫主巴内乱之年”。趁帕主内乱的时机,帕主的家臣仁邦巴·诺尔布桑波占据了伦主孜等几个后藏地区的宗和谿卡,从此帕主政权开始走向衰落。札巴炯奈执政的第九年,即藏历第七绕迥铁猴年(1440),明英宗派遣使臣多人,封他为王,并赐诏册,从此称他为王札巴炯奈。[21]
札巴炯奈1432年至1445年在位,在一个动荡不宁的政教格局中度过。他没有受比丘戒,以居士身份娶妻生子。
第七代帕主第悉法王为贡噶勒巴(kun dgav legs pa,1433—1483),他是札巴炯奈的弟弟,十四岁(1446)登上泽当寺住持法座;十六岁(1448)继任帕主第悉法王。札巴炯奈去世至贡噶勒巴继任帕主第悉之间,无人担任第悉法王职位,历时三年第悉法王空位。根据《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贡噶勒巴娶了仁邦巴的一个女儿为妻,她生的儿子是仁钦多杰。1467年,贡噶勒巴委任其子仁钦多杰(rin chen rdo rje)为泽当寺的住持。当时政局不稳,常发生动乱事件。东噶·洛桑赤列说:贡噶勒巴不善理政,家族不和,仁邦巴宗本诺尔布桑波父子等人从帕莫主巴手中夺取了后藏大部分地区。[22]贡噶勒巴执政三十三年,自1448年至1481年在位。他是居士身份。
第八代帕主第悉法王为阿格旺布(ngag gi dbang po,1439—1490),是札巴炯奈的儿子,十六岁担任丹萨提寺住持,故称京俄·阿格旺布;他四十三岁时(1481)继任帕主第悉法王职位。当时,朗氏家族男性后裔仅存阿格旺布一人,大臣们劝他娶妻繁衍后代。阿格旺布五十岁时(1488)方得一子,取名阿旺扎西札巴。藏历第八绕迥铁猪年(1490),阿格旺布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西藏王臣记》记载:
(阿格旺布)临终之时,因公子尚幼,颇为眷恋,且倍感痛心。此时,京俄·却吉札巴承诺在嗣君未成长之前时,愿承担丹萨提寺职责,并与丹萨提寺和泽当的参与议事的大臣一起认真办理政务,使帕主第悉政权的声誉不受损害。[23]
然而,当时帕主第悉法王政权正面临巨大挑战。藏历第八绕迥铁牛年(1481),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曲札益西指示仁邦巴诺尔布桑波的儿子根桑巴及其小儿子顿月多吉二人带领一万余人的后藏军队进攻卫地(前藏),驱逐了格鲁派的施主内邬宗宗本阿旺索南伦布和他的儿子阿旺索南南杰二人。这种局部动乱或失控的出现,对于困境中的帕主第悉法王政权来说,又是一种雪上加霜的沉重压力。第八代帕主第悉法王阿格旺布自1481年至1490年在位,他是居士身份。
第九代帕主第悉法王为阿旺扎西札巴(ngag dbang bkra shes grags pa,1488—1567),是第八代帕主第悉法王阿格旺布的儿子。东噶·洛桑赤列说:阿格旺布去世后,其子阿旺扎西札巴尚幼小,由红帽系四世活佛曲札益西和仁邦巴·诺尔布桑波的儿子措杰多吉二人代理执政。在他们二人代理执政的九年期间,在噶玛噶举派黑帽系七世活佛却札嘉措的指使下,从第八绕迥土马年(1498)起禁止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僧人参加拉萨正月祈愿大法会。此后二十年间由拉萨附近的噶举派和萨迦派等教派的僧人参加拉萨的祈愿法会。[24]藏历第八绕迥水猪年(1503),仁邦巴·顿月多杰又在拉萨东面的萨纳地方新建了一座名为土丹曲科寺的寺院,俗称“噶玛新寺”。
藏历第八绕迥土羊年(1499),时年12岁的阿旺扎西札巴登上帕主第悉法王的宝座,并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即位仪式。藏历第八绕迥木鼠年(1504),时年十七岁的阿旺扎西札巴娶仁邦巴的女儿为妻,1508年(藏历第九绕迥土龙年)生子卓威贡布(vgro bavi mgon po),后又生子京俄·札巴炯奈(spyan snga grags pa vbyung gnas);阿旺扎西札巴娶第二个妻子奔萨琼泽仲,她生子夏仲·阿旺札巴(zhabs drung ngag dbang grags pa)。
根据《新红史》,藏历第九绕迥水猴年(1512),自内地京都派来许多禅师、国师及官仆人等,授予乃东孜以王之敕封。[25]这是明朝按历史惯例,敕封阿旺扎西札巴为阐化王。之后,阿旺扎西札巴执掌的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势力有所增长,遂于藏历第九绕迥土虎年(1518)恢复了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三大寺僧人主办拉萨正月祈愿大法会的权力,邀请第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主持祈愿大法会。同时,阿旺扎西札巴将自己的一座称为多康恩莫(rdo khang sngon mo)的别墅赠送给达赖喇嘛·根敦嘉措。这座别墅位于哲蚌寺内,当时改名为甘丹颇章,后来又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名称。
据记载:“大约在阿旺扎西札巴在位后期的一个短时期中,其子夏仲·阿旺札巴曾登上帕主第悉法王的宝座,但是不久后父亲阿旺扎西札巴又重新执政。这样,帕莫的第九任第悉阿旺扎西札巴(除其子夏仲·阿旺札巴短期执政外)至少执政约64年(1499—1563),这表明他大约活到70岁左右。”[26]实际上,阿旺扎西札巴自1499年至1563年在位,他是居士身份。
第十代帕主第悉法王及其以后的情况,比较模糊,很难梳理清楚。正如《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所说:从帕主政权第十任第悉以下的情况含混不清,西藏的历史学家们经过分析考证也许会得出清楚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对帕主第悉法王政权历史的叙述在此暂告结束。从通常历史年代的记载法来说,帕主第悉法王政权从1354年到1618年共存在了264年,其中到班钦·索南札巴所说的第九任第悉为190年,从第九任第悉到第悉藏巴掌握政权为74年。[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