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与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
- 周叔莲
- 2720字
- 2021-03-28 17:24:28
关于影响经济管理体制变化的因素
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为了掌握其规律,探讨改革的客观依据,需要研究影响经济管理体制变化的因素。根据前述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影响经济管理体制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的有: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
生产力的状况最终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因此对经济管理体制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农业中,和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工业中,不仅所有制结构不同,其他如经营形式、运行机制、调节系统、监督系统等等也有很大区别。在我们当前的农业中,除特定场合特定产品外,是不可能用指令性计划来指导生产的。在工业中,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经济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曾促进生产迅速发展,而后来则越来越暴露其弊端,不仅导致效益差,而且速度也上不去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生产发展了,社会化程度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要求走集约化的道路,走提高效益的道路,这样,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就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
第二,生产关系的性质。
既然经济管理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生产关系的性质当然要影响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变。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就有根本区别。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是企业追求利润,调节机制主要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即使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制订和实行经济计划,也是以市场自发调节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如联邦德国实行的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经济制度。战后法国历届政府也坚持市场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实行计划调节是以此为基础和前提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则在计划调节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我们国家现在是在计划经济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之间,经济管理体制也有区别。不能把全民所有制的一套体制照搬到集体所有制去,也不能把集体所有制的一套体制照搬到全民所有制来。现在很多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实行统负盈亏,是违背集体所有制性质的。
第三,政权和政治的状况。
政治制度对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例如美国1776年独立以后,一直到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当时国会没有什么权力,政权的组织中心在州政府,与此相适应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1789年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权体制,宪法赋予联邦以较大的经济权力,联邦权力日益扩大,因而才形成了以联邦政府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
又如在英国,是工党政府上台还是保守党政府上台,对经济管理体制也会发生某些重要影响。工党政府主张搞国营经济和计划调节。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却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更多地发挥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撒切尔夫人强调“把作出经济决定的权力从官员手中转移到企业家手中”。可见,他们的政策主张也是有区别的。
再看苏联,政治情况的变化对体制也有影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对体制作了变动,后来勃列日涅夫又作了新的变动。苏联改革体制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至于改革的成效,那是另一个问题。
我国的情况也说明政治情况对经济管理体制变化的影响很大。最明显的是,如果不粉碎“四人帮”,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前这一场改革也不可能实行。从我国的实践还能看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必须结合起来进行的。
第四,经济管理的传统。
经济管理体制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历史传统必然对当前的体制及其发展有重要影响。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和日本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制订了经济计划,因而形成了一种制订计划和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划调节的传统。而美国则没有采取中央制订计划之类的办法管理经济,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措施来控制国民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60%,地方占40%,联邦政府凭借充裕的财力对州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干预。同时美国对银行的管理是高度集中的,十分重视利用银行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些也是有历史传统的,在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就这样做了。美国十分重视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通过拨款给农民各种补贴,干预农业生产,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
日本不仅企业管理比较好,宏观经济管理也比较好,有一套制度和办法,这也是有其历史传统的。
我国目前的经济管理体制也受历史传统的影响。例如革命根据地实行的供给制,就对我们分配流通领域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又如我们历史上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优势,也在经济管理体制中有表现。再如封建思想残余,文化水平低等等也影响我国经济管理。可见各国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往往都同历史传统有关。
第五,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
经济管理体制是人们建立的,因此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及指导思想尤其有重要作用。
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是承袭苏联的,而苏联这一套体制又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一套体制和斯大林的理论有内在联系。例如,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农业上主张全盘集体化,集体农庄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和义务交售。这一理论导致苏联的集体农庄制度,同时影响我国近三十年。又如,斯大林否认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因而导致经济管理体制中过分集中和忽视利用价值规律、排挤市场调节等等缺陷。
从资本主义国家看,理论对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也很大。如三十年代以前,英美资本主义国家中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是传统的自由放任理论,认为依靠市场供求能自动调节经济,主张国家不要干预或少干预经济。三十年代以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避免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就是这个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一般都依据这个理论制定政策。七十年代以来,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里根、撒切尔夫人等是信奉货币学派的理论的。
从世界历史看,经济理论对经济管理体制变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理论要人来掌握,因此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对体制变动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对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其他影响经济管理体制演变的因素还很多。重要的如外来的影响。过去我国的体制就受苏联体制的影响。有的国家的改革,由于其他国家的反对而失败,这里外来因素就起了决定的作用。
(原载《求索》1983年第6期)
[1]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质是生产关系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载《学术月刊》1979年第8期)该文没有明确说明经济管理体制也包括上层建筑的内容,本文的观点是对该文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