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
- 江立华等
- 8148字
- 2021-03-27 23:36:34
一 能人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法泗模式
(一)法泗街基本情况
1.背景
法泗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西南部,地处金水河畔,东接安山街,西连嘉鱼县潘湾镇,南邻斧头湖,北靠鲁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也是江夏区重要的农业主产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2008年以前,法泗街怡山湾新农村社区所在的大路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村内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空心村”。当时在外地办企业的胡涛,为改变家乡衰败的局面,决定和同村企业家联合成立武汉银河生态农业公司,在大路村建设万头生猪养猪场。由此,怡山湾开始了第一期迁村腾地,建设新农村的工作。2009年,胡涛被村民推选为大路村第一书记。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11年他从银河公司撤股,成立怡山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领导该村采取“政府主导、村企合作、企业实施”的办法,按照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平整、迁村腾地、新农村建设“四结合”的思路,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2013年4月,怡山湾新农村被列为武汉市八个首批试点建设中心村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致富能人胡涛的带领下,这个偏僻的山村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法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2.发展现状
按照江夏区“一城十镇百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的要求,法泗街把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实施中心镇和怡山湾中心村建设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镇即怡山湾农村新社区。怡山湾新农村建设涉及石岭、珠琳、法泗、大路等4个行政村、52个自然湾,2002户6300人,版图面积28383亩,迁村腾地后可节约宅基地面积2156.05亩。自2007年以来,怡山湾新农村建设采取村企合作共建的模式,依托增减挂钩政策,坚持“统一规划、逐湾推进、产业支撑、连片开发”的原则,稳妥推进以迁村腾地为特点的法泗新农村建设工作。截至2014年年底,法泗街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在农民新居建设上,二期新农村建设19栋、600套农民新居建设全部封顶;在道路配套建设上,怡山湾大街土方工程、雨水管网铺设、稳定层铺设工程已完成并全线贯通;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荷花公园设计评审、场地平整已完成,已建成一万人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新卫生院建设已启动,能容纳2000座坟墓、占地约10亩的公墓已修建完成;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新建农业示范园区蔬菜钢架大棚1500亩,先后引进7家农业加工企业入驻怡山湾社区,发展桂子优质米、籽莲、皮盐蛋加工,年产值过5亿元,周边2000多农民就近打工,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由此,怡山湾新农村社区初步形成了民居建设新颖、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能人带动下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路径
1.借助能人力量拓展公共事业,改善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落后于城市,而且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阻碍农业现代化建设。随着江夏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法泗街大路村在其书记胡涛的带领下,认识到公共服务体系的落后制约着大路村新农村的建设。为改善大路村生产生活条件,怡山湾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逐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1)构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怡山湾首先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着手,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实行合村并点、迁村腾地,为村民统一建设新居,集中安排居住,切实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原来最穷最破的怡山湾变成了最整洁最宽敞的农民新居;其次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对流转进来的土地进行集中平整,并对“四荒地”开发整理,增加可耕地面积,实现土地的集聚;另一方面通过铺设灌溉管网、新建蓄水当家塘、修建机耕路、安装变压器、架设输电线路、购置农业机械等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了“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路能通、地能肥、产能增”的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耕作方式;最后是完善交通道路设施,在农民新社区中修筑怡山湾大街,实现居民商住一体化,为农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2)构建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村民普遍求医难、求学难、享受文化生活难的问题,怡山湾新农村建设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修建中心医院和村医疗室,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生活垃圾的集中排放和处理,新建环卫站,降低农村生活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教育方面,缓解学龄前儿童的上学问题,新办村中心幼儿园,并将新社区建到集镇附近,方便儿童上学。在文化娱乐方面,建立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启动怡山湾大街、荷花公园项目建设,规划荷花广场、荷花池、科技文化中心、荷花旅游观景广场等,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增加“留守儿童之家”和“老年人活动中心”,重点关注其文化娱乐需求。
2.发挥能人优势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优化配置,以确保土地利用的高效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推进土地流转对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怡山湾新农村建设在村庄能人的带动下,以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同时,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对于加快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怡山湾新农村在其涉及的四个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并让流转土地的企业出资改善其流转土地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土地的平整与开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土地面积大大增加,当地农业基础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和集中,实现土地连片、集约、规模经营,催生了“规模效应”。村庄能人充分发挥其头脑活、关系广、资金雄厚的优势成立了怡山湾、银河等农业公司,在其流转的土地上新建大面积的钢架大棚,打造以林果、蔬菜为主的现代观光农业;引进的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流转的耕地上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并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天耕公司则在其流转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栀子花,并计划建立工厂以提取栀子花香精用于出口。通过土地流转,怡山湾新农村建设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正朝着规模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群众的支持拥护与能人的“领头雁”作用相结合,共同推动怡山湾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发展。
3.实施能人治村创建公平机制,维护新农村农民主体地位
土地集中流转和农民集中居住是新农村建设的两大核心内容,大路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曾面临两大难题:土地流转租金如何分配与农民新居如何分房。这些难题的有效解决,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让广大农民得到切实利益的重要体现。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大路村村支书胡涛根据《村民自治法》在村内大力实施村民自治,凡是村内重大事项,都需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全体党员大会,所有重大事项得到2/3以上村民签字确认后,才能生效。
在分配土地流转费时,胡涛创新性地制定了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转费分配方案。土地流转费按照“娶进一人,增一人;生育一人,增一个;去世一人,减一人;嫁出一人,减一人”的原则,以每年年底派出所出具的本组农业户口户籍为准,按人口动态分配土地流转费。另外,正在当兵服役的军人、在读大学生享受同等对待;同时,针对新农村农民新居分配问题,胡涛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民新居分配方案。农民新居分配按照:以两代人的男丁为主,人均不超过50平方米,若农户子女全部为女孩的可安排一名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必须是农业户口(享受与男丁同等的待遇)。每套农民新居按5万元分配。孤寡老人可免费安排一套农民新居。特困户可酌情考虑缓、减、免。
这些措施尊重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公平、公开、村民自治的原则,协调村内众多农民的利益与纠纷,使得以往村民与村民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大大减少,极大提升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善用能人资本聚合多方资源,拓宽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与改善,需要长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在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倾斜力度;另一方面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胡涛作为大路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建设家乡的愿望比较强烈,他所创办的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敏锐的市场意识,较强的经营能力、投入能力和带动能力,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居等方面都能较快地打开发展局面。
但是,新农村建设仅仅依靠能人资本这个单一资金投入渠道,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财力并不充裕、各方面支出需求比较大的大路村,新农村建设难免遇到“供血”不足的难题,为破解农业农村资金发展瓶颈,大路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怡山湾新农村建设实行以新增农用地换资金的投入机制,拓展经营土地资源的融资。将农用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既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中的土地占补平衡,又增加了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其次,通过银行信贷、私人等途径,争取更多资本投向农村,如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向大路村村民借款900万元。
总之,怡山湾在新农村建设中,为综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坚持能人主导实现“四村联合”,创新新农村资源配置规则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极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投入。单一村街的开发和建设往往会存在资金短缺、资源不足等问题,而且会造成村街公共资源的浪费、集约的建设用地面积小、不连贯等问题。怡山湾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四村联建、抱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怡山湾新农村涉及大路、法泗、石岭、珠琳四个行政村、52个自然湾,其建设事务皆以大路村书记胡涛为主要领导,统筹管理。同时,各村拥有独立的村民自治权利,村务工作互不干预,共建而不共管,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既有统筹又有分工,权责明晰。
就农业发展而言,怡山湾按照“四村一盘棋”思想,对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综合开发各村土地资源,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产业布局。计划建设涵盖四村的万亩农业基地,形成集葡萄园、大棚蔬菜、栀子花种植、休闲观光以及桂子米业、红心蛋品等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农业示范园区。其中涉及四村的土地基本都已实现流转,在各合作公司的运作下完成了土地的平整和整理,并投入使用,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就新居建设而言,怡山湾抓住省政府出台增减挂钩政策这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为契机,实施迁村腾地,有计划地整理农村闲散宅基地,统一建设农民新居,推进新农村社区的形成。新居建设选址怡山湾,一期工程涉及大路、珠琳、法泗3个行政村的5个自然湾,迁村腾地后共节约宅基地面积208.6亩,且已于2012年全部竣工,所有住房全部分配完毕,拆迁的居民全部搬入新居。一期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给其他村民注入了“强心剂”,二期、三期工程也都相继开展。“四村联建”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加速了怡山湾新农村建设的进行。
(三)能人带动模式的特点
能人是乡村社会对人才的一种富有乡土性特色的称谓。能人带动就是从当地基层干部与劳务输出中培养选择有一定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的经济能人,通过组织程序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村“两委”主要干部,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扶持,带领当地农民发展经济,管理本村各项事务,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在村社能人带动下,怡山湾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差序式的动员网络
能人胡涛放弃在外经营多年的事业,带着多年打拼积累的资本回乡建设新农村,为村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其“无私奉献”的行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赢得了普通农民的尊重与信任,为新农村建设树起了“精神标杆”,其人本身就成为引导农民有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凝结点。面对一群仍处于“贫、愚、弱、私”状态的村民,胡涛借助于乡村社会中传统的宗族观念,首先实现对“自家人”的思想动员和行为带动;进而通过“熟人社会”中的“差序”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以每一个“自家人”为核心的村内人际关系圈子的动员;最后,再通过政策、财政的倾斜以及初期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实现对多数普通村民的拉拢,形成了一个类似“差序格局”的动员结构。随着越来越多村民的主动参与以及建设成效的日益凸显,此种建立在熟人社会关系以及利益诱导之下的动员结构越来越稳定,而且迸发出强劲的动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持续不断地注入动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很多内容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在能人带动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中,差序动员结构成功地将个人渴望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乡土情结扩展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建设的热忱,推动能人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充分发挥了其新农村建设“助推器”的作用,造就了其他模式无可比拟的强大动员优势。
2.“以点带面”的资本集聚逻辑
能人带动下的新农村建设有其独特的内在资本集聚机制。怡山湾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了能人资本对乡村内外资本的引力作用,不断整合与诱导内外资源,逐步形成“以点促面”的扩散效应。其资本集聚与整合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人资本带动的起始阶段、内部资源整合的成长阶段、资本投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首先,在新农村建设的起始阶段,农村能人具有较多的社会资本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开路先锋,充当激活农村经济的“催化剂”。乡村能人有意愿出钱出资为村庄发展提供福利和建设资源,也有较强的资本能力打开新农村建设的初始局面,带动乡村迈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其次,乡村能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组织与号召农民的能力,是重构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通过能人资源的注入,能够将乡村社会原有的宗族血缘关系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社会力量,逐步催生农村内部有效社会资源的发育和优化配置。再凭借能人对乡村社会的深刻认识,可以因地制宜地整合村内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如有效启动过剩劳动力,变农村负担为农村资源,提高农村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源的自我增值,从而激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最后,能人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网络,拥有丰富的运作资源和多样的运作手段,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手段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领域,将政策、教育、资本、财政等外部资源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内部力量,扩充其资金实力。这种从点到块再到网络化的资本集聚过程,使怡山湾新农村建设资本处于一种逐渐扩充的状态,成为能人带动模式的特色资源集聚模式。
3.持续连贯的推进过程
充分发挥乡村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群众基础,也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各项工作之间有效衔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具体说来,村社能人对村庄内部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人际往来等各方面情况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又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该村的发展模式,使村民都能够主动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尽量克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庄内部搭便车行为,从而减少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如在大路村怡山湾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社能人胡涛作为总调度者,采取“四村联合”共建的模式,在村庄规划上做到四村整体规划,但在推进各项具体事务中则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有先有后,尊重民意,逐步推进,使得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群众基础好的村首先取得效果,再为其他村庄提供一定的建设经验,使其沿着相应的发展模式运行下去,促进村庄发展的连贯性。同时,村社能人往往具有较强政策执行力,促进政策落实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使各项公共事务与政府事务在农村持续开展。此外,能人能够运用自身优势资源为新农村建设争取更多资源,克服新农村建设的多种难题,使新农村建设较快取得成效。
总之,新农村建设在能人带动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众多难题逐步击破,农民参与积极性渐长,新农村建设进程更具连贯性与持续性,新农村建设工作逐见成效。
(四)能人带动模式可资借鉴的经验
怡山湾新农村建设在能人带动下,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开拓创新,摸索出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1.因地制宜,明晰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战略举措。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对建设新农村提出了具体的、全方位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农村都要建成一个样。目前我国村庄数量众多,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条件、文化背景、文明程度、生活习俗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必然是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因此,新农村建设决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在借鉴“前人”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明确适合本地的发展策略,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稳定、有序推进。
2.能人带动,整合乡村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社会并不缺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地整合高效配置这些资源。在中国农民“善分不善合”“原子化”“各顾各”的文化生态下,依赖传统的乡村力量整合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种资源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乡村能人凭借其相对开阔的视野和相对丰富的经验成为农民的“领头人”,他们发挥能人示范和领导的作用,将这些分散的农民个体重新“拧成一股绳”,将全村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经济发展的各类资源进行梳理、科学整合,统一配置,盘活了农村资源。
“一人能一村荣”,从怡山湾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能人在村庄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乡村能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具潜力的发展资源,是主导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启用一个能人,就能聚集一批资金,汇集一批技术,凝聚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重视能人的作用,发挥能人的带动优势,整合内部资源,激活和推进村庄发展全局。
3.民主管理,规范运作过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民主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织保证与动力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民主管理”,就要注重落实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为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各种方式和渠道,真正实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保障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乡村能人的作用与优势,同时也必须将能人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之内,从而使乡村能人与群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新农村民主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有秩序的方向前进。
4.文化引领,凸显乡村特色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层动力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搞好乡村文化,不仅能为农村各项事业缔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资源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要重构村民价值观,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传统思想的阻碍,倡导艰苦奋斗、积极参与;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出发,加大政府投资,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培育各种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组织,利用当地文艺能人带动其他农民的参与。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只有同时做好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才能更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稳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