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这本《唐代文史研究丛稿》共收入笔者先后发表的唐代文史研究论文十八篇,依其内容分成三组,第一组收论文四篇,是对唐代文学史上一些较为重要问题的研究。如关于律诗定型于何时与何人之手的考察,又如联系唐代制度对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繁荣关系的研究,还有关于唐代的诗坛中心及其作用的探索,以及关于安史之乱前后的儒学复兴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的论述,等等。第二组收论文十篇,是关于高适、岑参、储光羲、杜甫、萧颖士、李华等盛唐诗人和文学家的生平事迹的考证,其中有一些论文,是针对这些作家生平事迹研究中存在的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还有最后一篇,以三篇王维生平的考证文章为例,归纳、总结出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四种错误,以供研究者借鉴。第三组收论文四篇,是对有关唐代科举制与铨选制的某些问题的探讨。其中第一篇据梁玙墓志所载,将进士科试杂文用一诗一赋的时间,往前推进了48年,并进而对唐诗繁荣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关系,作了自己的论述;第二篇在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守选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全面研究,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看法。第三、四篇就《登科记考》所称博学宏词制科与“拔萃科”进行辨析,指出其论述中存在的错误。这些论文最早的发表于1963年8月,最晚的发表于2012年5月,相距49年,从中或可见出笔者在文史研究领域跋涉的历程。

本书的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关怀的结果。首先是院领导有为本院的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各出版一本论文集的决定,由于笔者忝为荣誉学部委员,因而得以领受这种关怀。于是承担论文集出版任务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笔者联系,提出了对论文集编集的具体要求:一是专题性,二是字数控制在二十万至二十五万字。遵照上述要求,笔者确定:一是专选唐代文史研究方面的论文;二是以前的论文集《王维新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王维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收入的论文,本书一般不收,具体说来,就是除《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一文(曾作为附录收入《王维新论》)外,其余两个集子中的论文,本书一律不收;三是不是所有唐代文史研究方面的论文本书都收,而是从这些论文中,挑选部分自认为较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收入书中。

收入本书的论文,一般都保留历史原貌,不作改动(仅个别论文略作修改)。如《岑嘉州系年商榷》一文发表于1963年,其中有些说法,与经笔者修订的《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的说法已不一样,反映了笔者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认识变化,这次收入书中,即不作改动。

本书收入的论文,大抵都能出以己见,而非人云亦云之作。但书中的论文,毕竟多数是旧作,肯定会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的,诚恳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2012年7月于北京西三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