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人诗歌
隋朝文学基本上是南北朝文学的继续。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大都出生于南北朝,并早已开始了文学创作,或早已接受了南北朝文学的陶染;其次是隋朝政权仅仅维持了二十几年,在短暂的时间内,还来不及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学风貌。隋朝文人通用佛理佛典入诗文者不乏其人,如杨坚、杨广、薛道衡、柳顾言、许敬宗、费长房、卢思道等,不过他们的作品未产生多大影响。释法宣的《爱妾换马》和《观妓》诗,乃是南北朝诗僧惠休、宝月等的艳情诗和萧梁君臣宫体诗的余绪。卢思道的《美女篇》和《夜闻邻妓》也是宫体,其《升天行》和《神仙篇》则与魏晋游仙诗属同一性质。杨广有《步虚词》二首,乃是对南北朝庾信等人《步虚词》的直接继承。这一时期,从崇道转向赞佛、广泛涉及佛道二教题材而颇具成就的诗人,是由隋入唐的王绩。
对于唐朝文人来说,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有了五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已经转化为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儒道,则是植根于先秦时期的中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加之唐朝帝王封儒、道、佛三教的大力提倡,以及三教文化的互相渗透,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作为唐代主要文学样式的诗歌创作,充分浸透了三教以及三教合流意识,或成为客观反映三教以及三教合流现实的镜子。具体而言,文人们一般都比较偏重于某一种宗教,或同时或先后兼容另一种或两种宗教。例如孟浩然、杜甫偏重于儒而抑或涉佛;王维偏重于佛而不离儒;柳宗元、刘禹锡则统合儒释;李白、陈子昂、李颀偏重于道而补以儒;李贺好仙鬼意象而讽刺求仙;李商隐亦多神仙意象,亦讽刺求仙,却又好佛;白居易、韦应物等则周流三教,等等。总之,儒、释、道三教意识和三教题材在不同文人的诗作中,其主次互补结构,各个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