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
- 杨强
- 5字
- 2024-11-02 08:22:5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选择、不会反思的人”。学会如何学习是现代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相应地就是以能否培养出具备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根本标准。
一 研究背景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规模扩张的道路,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步入了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并得到世界广泛认同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中的第二阶段即大众化阶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国高校的规模扩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在我国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这是因为当今高等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为了确保并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成立了高校教学评估中心,推动了5年一轮的全国性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时国务院于2007年1月出台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期望通过教学水平评估与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从这里可以看出政府、社会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强烈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跨入以提高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发展阶段。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其历史使命与永恒的主题所在。在高校中,本科教育是主体和基础,本科生的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罗德斯认为大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科生的学习。[1]其中学习过程是本科生学习中最核心的环节。因此,如果掌握不了学习过程的规律,高校教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对本科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无法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和提高。所以,对本科生学习过程及规律的研究始终应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研究本科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则是高校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从我国倡导高等教育研究以来,大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在这三者之中占有首要地位,其他二者都是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而服务,人们期望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通过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增长学识并发展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的一些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就开始探讨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大学学习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现象及规律并用来指导大学生学习的科学。然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虽然不少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学习成效问题,但是研究者却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学习过程及高校教学对它的影响。因为从高校教师来看,大学生学习的成败主要归因于大学生自身因素,而不是他们的教学活动所能决定的;从高等教育研究者来说,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时,大学生被其视为一系列认知和情感的集合体。[2]因此,以此为基础来预测大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结果相当模糊。所以,大学生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有关大学生学习过程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仍亟待发现和总结。
基于以上原因,选择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本科生学习过程的理论探讨,找到本科生学习过程的本质与特征,然后运用实证方法来对本科生的学习过程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试图发现不同层次的高校本科生及不同类别本科生学习的规律性,并通过对影响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原因和因素进行深入实证调查分析,从中揭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的规律性,为高校教学过程和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二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丰富大学学习学的科学内涵,对于推动丰富大学学习学的丰富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促使高等教育研究重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及高等教育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可以总结本科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法与教法水平的提高,增强本科生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合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