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从1844年现代合作社运动的公认先驱者——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1](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的成立算起,合作社运动已有近17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立足于通过自助、互助来改善不平等社会现状,从而满足社员经济、社会需要的组织,合作社迅速从欧洲传遍了世界。
据国际合作社联盟(ICA)的官方统计[2],目前全球有125个国家在致力于推广合作社,社员总数超过10亿人。合作社已成为继私营经济、国营经济之外的第三大经济部门(合作经济部门)。无论是从合作社的人口覆盖率还是从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合作社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合作社在很多国家都拥有较高的人口覆盖率。IC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新加坡、挪威等国家的合作社社员数是其人口比例的50%左右;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约占40%;德国、美国约占30%。(2)在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合作社控制着许多农业和食品中50%以上的市场份额。即使在声称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美国,合作社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接近30%。在农业领域,合作社占有83%的奶制品市场,38%的谷物、油料市场,42%的棉花、种子市场,19%的水果、蔬菜市场,13%的牲畜、毛纺品市场等,合计占有美国市场总额的28%;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为美国提供了46%的石油、45%的肥料等物资供应[4]。因此,从研究角度看,纵使我们认为罗奇代尔合作社的创立成功纯属偶然(在此之前有更多的合作社都失败了),但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个制度的确获得了成功,它不仅延续至今,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合作社的实践形态也逐渐发生了转型,为了适应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要求,不仅越来越多的合作社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大型化趋势明显[5],而且资本主义原则(市场原则)也得以强化,结果就是表现为非传统的合作社模式大量涌现。查戴德和库克[6]把非传统的合作社形式分为五类,即比例投资合作社(Proportional Investmen Cooperatives)、成员投资合作社(Member-Investor Cooperatives )、新一代合作社(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有外部资本实体的合作社(Cooperatives with Capital-Seeking Entities)、投资分享(股份)合作社(Investor-Share Cooperatives)[7]。这几类合作社不仅更多地借鉴和具有了投资者所有企业(IOF)的特点,比如采取相对封闭的社员资格,强调交易份额制,允许外部投资者进入,有限制的“一人多票”,并且交易权可以转让等;而且在社务上由社员直接参与转向了雇员的专业化管理,在经营上由社员导向转向了市场导向[8]。
面对上述转型,很多关心合作社的人们不禁疑惑:合作社的发展究竟有没有未来?它会不会被投资者所有企业取代?要找出答案,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讨论:一是合作社何以存在?二是合作社的资本主义转型是唯一的发展出路吗?三是合作社应该如何发展?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系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