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贸易方式持续改善,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0.1%,大幅超过加工贸易10.9%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1.8%提高到50.1%;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7.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8.6%下降到38.9%。[3]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高,加工贸易增长放缓。最近两年,一般贸易方式增长快于加工贸易方式,而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具有国内产业链条长、自主研发因素强、行业带动效应大等特点,其比重的持续提高显示我国近年来贸易方式不断优化。

img

图2-3 2005—2011年我国不同贸易方式进口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在贸易主体格局方面,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外贸易效益明显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三大经营主体联动发展、各有侧重的格局。外资企业以出口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为主,国有企业以出口部分高端制造业和大型机电产品为主,民营企业则多数以出口轻纺和日用品为主。当然,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进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参见图2-4和图2-5。

img

图2-4 2011年我国出口企业性质分类

img

图2-5 2011年我国进口企业性质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1991年跨国公司商品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为18.3%,2008年已骤然提高到55.3%,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当年法国的这一比重为15.7%,美国为14.9%,日本为9.5%,而印度仅为3.5%。而从2005年到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无论是出口占比还是进口占比都在80%以上,[4]见表2-3。

表2-3 2005—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亿美元)

img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生力军。2001年,三大经营主体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2.5%、50.8%及6.6%,而2010年则分别为20.9%、53.8%及25.3%,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明显上升。特别是在本轮外贸减速的冲击下,我国大部分外向型企业,均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产业、产品升级,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扩展市场的能力。其中,尤其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凭借转向灵活、适应力强等特点,外贸增长相对较快。2012年1—9月,民营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8779.7亿美元,增长18.8%,高出我国外贸总体增速12.6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仅增长2.2%,低于我国外贸总体增速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则下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