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转型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 柳建平 张永丽
- 2580字
- 2021-03-28 00:45:04
五 农村人力资本变动趋势
(一)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
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后,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延续人口红利期的有效措施。蔡昉等通过对改革开放后20年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表明:通过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份额为24%,与劳动数量投入的贡献份额相当。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前提下,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研究学者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力资本的积累。众多研究表明,随着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他们从事非农活动的可能性、劳动生产率也可提升,并且与其收入有着明显的正向关系。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丁丽芳、王静﹙2012﹚研究表明,现实社会中女性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比男性更强烈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在维系家庭的稳定及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等方面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和谐家庭的建设意义重大。
本章研究表明,总体上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并且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增加明显,但不同性别受教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而且实际留在农村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并不高,和全国受教育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总体有上升趋势,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而且男性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表2—4数据显示,2008年农村16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5年,2013年上升为6.93年。农村不同性别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男性人口的受教育年限从2008的7.25年提高到2013年的7.78年;女性人口受教育年限从2008年的5.38年提高到2013年的6年,但女性人口受教育年限增长速度快于男性人口。三年数据资料显示,男性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均高于女性人口,但两者的差距在缩小,2008年相差1.87年,2013年相差1.78年,可以预测未来男女受教育年限的差距会逐年缩小。2011年全国1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为8.75年,其中男性人口受教育年限为9.09年,女性人口受教育年限为8.38年,所以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和全国比还有一定差距。
表2—4 农村1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水平变动 单位:年
其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并且逐渐以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主。表2—5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从2008年的33.99%下降为2013年的22.79%,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从2008年的36.17%下降为2013年的31.5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从2008年的19.96%上升为2013年的30.63%。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以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占到60%以上,尤其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增长迅速,说明近年来在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即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在未来将有很大提高。
表2—5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单位:%、年
再次,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整体较低。按照人口迁移的规律,一般受教育水平高、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先转移。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外出人口一般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农村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本章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为3.76年,2013年提高到4.24年,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有提高,但和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本章对外出和不外出劳动力进行比较发现,外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不外出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见表2—6﹚,而且1980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其他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但1980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男性和女性受教育差距不大。这更印证了在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同时也说明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大多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程度较高。
表2—6 外出劳动力、不外出劳动力比较 单位:年
最后,农村儿童随父母外出上学的比例非常低,有初中毕业后打工代替教育的现象存在,但是在2013年这种情况有所缓解。通过对2010年数据进行统计发现:2010年6—14岁儿童119人全部上学,入学率达100%,但是在有外出劳动力家庭中随父母外出上学的比例只有6.03%,近94%的儿童依然留在农村上学。同时,本章调查数据显示,在15—24岁人口中,学生的比例从2008年的63.64%下降为2010年的41.03%,2013年出现上升趋势,成为56.75%,而打工比例从2008年的32.1%上升到2010年的47.01%,2013年下降为24.64%,15—24岁人口打工和接受教育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2010年打工替代教育现象明显,但2013年这一现象有所缓解,更多的人选择接受教育代替打工。
通过分析发现,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男性和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差异,而且和全国相比差距明显。从事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同时农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教育,对未来教育水平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而且初中毕业后打工代替教育的现象在2010年很明显,这可能和近年来出现的工资趋同现象有一定的关系,教育的相对回报率下降对接受教育有一种负的激励,“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广泛出现,但是2013年的数据说明这种打工替代教育的趋势在缩小。
(二)技能与培训
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后,必然经历产业结构的挑战和技术结构的快速升级,而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演变为对劳动力素质的更高要求。技能和培训作为受教育水平的补充,对提高人力资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接受正规教育受外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技能和培训对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的提高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教育一起成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措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11﹚》指出:在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为30.4%,而上一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为26.5%。说明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技能和职业培训越来越多地成为劳动者提高人力资本的途径。
本章研究表明,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技能和培训对农村人口外出就业有促进作用。如表2—7所示,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农村人口接受培训者有20.63%,2010年接受培训的比例上升为30%,2013年接受培训的比例达到38.5%,农村接受技能和培训人口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有技能的劳动力中76.65%的人选择外出打工,说明技能和培训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总体来看,技能和培训与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有着相同的影响,即有技能的接受过培训的人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外出打工的可能性也更大。
表2—7 劳动力接受培训比例变化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