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研究
- 李汉林 魏钦恭
- 15字
- 2021-03-25 18:17:43
第三章 对中国社会景气状况的分析
一 总体状况
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景气指数为63。在社会景气的3个子量表上,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分最高(均值为66.56,分值越高表示对政府越信任),依次是满意度(均值为61.23,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最后是相对剥夺感(均值为53.28,分值越低表示相对剥夺感越强烈)。
图3.1 社会景气指数的总体分布
在对受访者的自然与社会特征的初步分析中(参见表3.1),我们发现,性别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女性(62.86)比男性(61.62)认为社会更加景气;受访者的年龄与社会景气指数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年龄以50岁为界,50岁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景气水平显著高于50岁以下者,50岁以下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受访者在社会景气指数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已婚者认为社会更加景气;受访者的管理级别越高,认为社会景气水平越高;单位属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国有单位的员工(63.27)比非国有单位员工(61.58)认为社会更加景气;不同户籍的受访者对社会景气状况的感知不同,农业户籍者(均值为61.20)比非农业户籍者(均值为64.04)认为社会景气状况更差;不同工作状态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景气状况不同,离退休者认为社会景气状况更好(均值为66.29),失业下岗者认为社会景气状况更差(均值为59.26) ;社会景气状况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显著区别[1],东北地区的受访者认为社会状况更为景气(64.71),依次为东部地区(63.23)、中部地区(62.41)和西部地区(62.23)。
表3.1 社会景气指数在各项社会自然特征上的均值分布
续表
如果把社会景气指数的三个子量表展开来分析,我们发现:
——在满意度子量表上,人们在微观层次上的满意度(均值为63.33)要高于在宏观层次上的满意度(均值为58.16)。在宏观层次上的满意度中,人们最为满意的三项依次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48%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社会的治安状况(38.8%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38.6%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物价水平(65%认为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食品安全状况(53.2%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和环境质量状况(37.1%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在微观层次上的满意度中,人们最为满意的三项依次是家庭关系(75.2%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人际关系(59.9%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和健康状况(59.8%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社会压力(36%认为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个人收入水平(31.1%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和住房状况(25.2%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
——在相对剥夺感子量表中,人们在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时对自己的评价要远低于与单位中同事相比时对自己的评价,分别是52.6%的受访者在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相比时认为经济收入较低、47.2%的受访者在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相比之下,26.3%的受访者在与单位同事相比时认为生活水平较低、30%的受访者在与单位同事相比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同时我们发现,人们在现状上的相对剥夺感要强于对未来预期的相对剥夺感。从现状出发,人们在经济地位(82.4%的受访者)和社会地位上(77.6%的受访者)的相对剥夺感更多具有“地位一致性”特征;在对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的现实满意度与未来预期比较上,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变得更好(在经济收入上,57.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变好,只有3.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变差;在社会地位上,39.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变好,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变差)。
——在对政府的信任度子量表中,人们对政府总体层面的信任度(均值为67.40)高于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信任度(均值为66.28)。人们对政府总体层面最为信任的是政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56.06%的受访者认为很信任和较信任) ;对政府职能部门最为信任的是法院(56.26%的受访者认为很信任和较信任)。
在上述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从社会平等状况、社会关系、社会参与、社会态度、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景气指数上的差异、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