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我和马腾相识是在十几年前,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教委有一个针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项目,我受上外教务处之托前往宁夏大学给宁夏地区高校的英语教师做了一个语用学方面的系列讲座。对当时的宁夏高校教师来说语用学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前来听讲的年轻教师个个都十分认真,对知识的追求十分迫切,马腾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和马腾相遇则是在上外的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班。在繁忙的教学和工作中,马腾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矢志追求学业进步的执着精神令我感动,我最终决定把他收入门下。第三次再见马腾则是在上外研究生部为同等学力的博士生所办的课程班上,我没有想到这位年轻人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仍不满足,还是不依不饶地瞄准下一个更高的目标。我收下了这个学生,他也如期拿到了博士学位。我和马腾的三次相遇恰好标出了他个人在学术追求和成就方面的三个台阶。十多年前一个青涩的青年教师如今已是一名相当成熟的中年教授了。

这本题为《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的专著是以马腾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的。语际语语用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用学分支。我国是一个英语教学大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用能力的习得和培养自然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因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和论文、论著等大量涌现。但是马腾所做的这个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因为他所研究的是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而迄今国内大量的语际语语用研究几乎都是以汉族学生为对象展开的,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比,在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方面的确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外语习得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马腾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他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他本人是回族,曾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就汉语和自己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汉语文化和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由此对其学习英语这门外国语所产生的问题和困难都有最直接的了解。马腾对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问题:(1)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发展的现状如何?(2)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薄弱环节究竟在哪里?(3)如何改进现有教学以有效提升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可见马腾的目标不仅包括对现状的调查,还包括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马腾通过自己的深入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细致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

如何培养和提高我国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语际语语用能力是个大课题,有难度;而如何培养和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英语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虽然涉及的学生人数要少得多,但是难度要大得多。马腾的这部专著为这方面的研究开了先河,引起了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这一研究对民族院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方面的改革以及教师的教育和发展都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祝贺马腾这部专著见版,预祝他一如既往地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

何兆熊

2013年1月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