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

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是:(1)满足经济现代化装备的需要;(2)一些工业品取代农牧产品(如合成纤维);(3)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对工业品的需要;(4)发达国家比值下降,但绝对量却不断增加,利用其资金与技术优势,转到国外设厂等。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进展迅猛,在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占工业的70%左右)。80年代以来,重化工业比值有所萎缩,轻纺工业发展较快(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轻重比值大致为1∶2。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目前发展中国家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总之这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总趋势。战后世界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1)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两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2)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