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中国道路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大势已定,工业文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并正在走向衰落;生态文明作为新文明正在兴起,将成为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报告和党纲规定,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道路决定命运。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是应对生态危机而兴起的,它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对人类生存威胁的挑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四十多年来,人们对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虽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人力和资金,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在继续恶化。

这里的问题是,不仅在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上。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信贷危机和社会危机,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纷争层出不穷,人民的生活并不安宁和舒适,世界并不太平,冲突甚至战争多有发生。虽然人们对问题有了认识,具有紧迫感,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问题还在恶化中。变革是必然的和紧迫的。

也许,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这是一个非常长期和复杂的历史过程。一个社会阶段产生和积累的社会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无论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还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必须超越这一阶段的发展模式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生态危机问题,社会危机问题,这是工业文明社会带来和不断积累的根本问题,现在如果仍然按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在工业文明模式范围内,用工业文明的办法,是不可能获得根本解决的。现在,工业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工业文明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上升中的新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将开创人类新时代,创造新世界。生态危机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等等,只有在生态文明模式范围内,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

21世纪的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出现资源全面短缺、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严重形势,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为了应对挑战,在转变生产方式的思考中,全国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全面蓬勃兴起,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建设新社会的“生态文明模式”,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14个省如浙江、山东、贵州、海南、河北等在建设生态省,一千多个县市如宜春、贵阳、杭州、无锡、佛山等建设生态县。据报道,2006年,全国有300个市、县、区、镇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生态示范区”,至2011年2月,全国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有230个,所占比重为46.3%。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进展。

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十八大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总结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人民群众生态省、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创造和经验,特别是总结一些地区的“生态文明模式”的创造。十八大报告专辟一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它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发展战略从“四位一体”向“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四个建设”中,贯穿到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创新性表述。

生态文明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总体布局实施,这是新的“中国道路”。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中国将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是中国道路。

一 西方发达国家失去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的机会

笔者曾经以为,人类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会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第一,工业文明率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发展、达到最高成就和最完善的程度;又在那里首先暴发生态危机,它是新文明出现的强大动力;而且在那里首先暴发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运动,它是生态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美国学者说:“20世纪60和70年代的社会运动代表着上升的文化—生态文化。”第二,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如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等等,是由发达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人类环境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环境保护的文件,国际性公约和协定,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但是现实表明,这种形势并没有出现,生态文明没有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也许,这是由工业文明模式的历史惯性决定的。

工业化国家运用强大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力量,建设庞大的环保产业,进行废弃物的净化处理,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同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把污染环境的肮脏工业和有毒有害的垃圾,转移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有所缓解,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从而失去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强大动力。它们的发育和完善的工业文化有巨大的惯性,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惯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惯性,形成强大的历史定式。惯性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是很难突破和改变的。问题的实质在于:工业文明已经“过时”了。西方发达国家沿用线性思维,运用传统工业模式发展经济和对待环境问题。这样,它们就失去向新经济新社会转变的机会。现在,中国崛起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它令美国惊讶和不安。美国学者扎卡里亚认为,现在是美国之外的世界在崛起,他说:“在世人的记忆中,做开路先锋的似乎第一次不是美国。美国发现一个新世界即将产生,但担心塑造这个新世界的是外国人。”即将诞生新世界是生态文明的世界,塑造新世界的是中国人。

二 中华民族可能率先开启走上生态文明的道路

当今世界是面临一次根本性大变革的时代,世界从工业文明的社会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变。这是我们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时代的使命。现实进程已经表明,走老路按西方工业文明模式发展,这已经没有出路,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不要跟着西方工业文明模式走,需要实现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崛起的需要,又是破除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障碍(环境和资源危机,以及社会问题)的需要。中国道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中国具备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条件。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物质基础。

中国问题严重性的挑战,实际需要变为强大的动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当发达国家依靠环保产业、产业升级和污染转移,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丧失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强大动力时,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种种问题,能源和其他资源短缺的种种问题,同时并全面综合地凸显出来,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同时,社会和民生的种种问题,又与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向社会发展提出一种非常严重的挑战。

人们注意到了这点。例如国外媒体评论说:现在中国的现状和复杂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繁华的都市到贫困的乡村,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从民生到环境,凡是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社会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现象,在今日中国都能同时看到。由于中国发展现状和复杂性极其特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当前的所有问题。因为中国目前所要应付的挑战,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里所遇困难的总和。中国在一代人时间里所要担负的历史重担,相当于美国几十届政府共同铸就的伟业。

这种复杂性和历史使命的特殊性是一个巨大压力,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和挑战?怎样化解我们面临的问题?中国试图用工业文明的方法解决问题,付出巨大代价但问题却在继续恶化,压力和挑战成为一个伟大的动力,理性地回应挑战,负责任地履行我们的使命,我们逐步认识到,走老路按西方工业文明模式发展,这已经没有出路,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走自己的路,不要跟着西方工业文明模式走,我们的使命是建设生态文明。

三 中国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在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十七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写明“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社会。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被美国学者评价为引领中国崛起的“梦之队”。这是很有见地的。十八大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执政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在神圣的场合发布,作为最高执政理念和历史使命写进党纲,成为党和政府行为,领导许多地方的生态省、生态县和生态市建设。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地方这样做,只有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

四 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力量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曾经达到农业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中心,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中国没有率先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因为成熟和完善的农业文明模式的强大惯性,完善和高稳态的封建社会制度结构,遵循农业经济—社会强大的历史定式,中国失去率先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机会。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在建设生态文明中,重新获得复兴和崛起的强大动力和生机。这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最近,国外评论者指出:“中国所拥有的实力深深扎根于其传统、理念和习惯之中。”我国工业文明发展时间短,是不够成熟和不够完善的,因而它的惯性力是较弱的。中国人民比过去富裕了,高档商品热销体现的高消费已有所表现,但时间较短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人,并没有成为习惯,大多数人仍然保持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

五 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厚基础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为贵”。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壑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以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故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以此‘天下国家可得而正’。”(《礼记·礼运》)求大同奔小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总之,现在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自信心和伟大实践已经发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重新崛起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涌起,从中华民族悠久优秀的历史文化、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伟大成就对人类的贡献,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已经激发和鼓舞了我们的力量和行动。现在,转变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已经是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国人民正在把握新时代世界历史性变革的伟大战略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历史起点,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创造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强大生机,有能力率先点燃生态文明之光,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已经起航,正在乘风破浪加速前进,美好的前景正在显示。

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2013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