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之十五

2011年2月1日

2011年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教授主持召开《新大众哲学》编写工作第15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孙伟平研究员、周业兵秘书,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教授、李晓兵教授、郝永平教授、毛卫平教授、杨信礼教授、辛鸣教授,博士生王磊、陈界亭。

会议重点讨论了辛鸣教授、毛卫平教授、孙伟平研究员分别写的《插上哲学的翅膀,飞向自由的王国》、《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我们的言行》三份稿件。

辛鸣教授写的《插上哲学的翅膀,飞向自由的王国》分为《从“世界观”到“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哲学与它的兄弟姐妹们》、《走向哲学殿堂的四个阶段》四个部分。在听取辛鸣教授的讲述后,大家主要提出以下意见:语言很优美,同时语言要精练;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标题要准确;要集中解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无用处、哲学有无好坏之分、哲学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哲学等问题;建议把哲学与他的兄弟姐妹们改为“哲学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议将“走向哲学殿堂的四个阶段”改为“走向哲学殿堂的必由之路”。

毛卫平教授计划写五篇文章:一是前所未有的新概括——关于“实践——认识——实践”的概括,题目为《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从“执行力飓风”说起》;二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概括,题目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在大师前面的人》;三是辩证思维的精髓——关于“个别——一般——个别”的概括,题目为《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要会做结合的文章》;四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关于“物质——精神——物质”的概括,题目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一个有争议的重要哲学命题》;五是“新世纪的通行证——社会认识观的新突破”,题目为《社会认识论的新天地——进入新世纪的通行证》。第一篇的主要内容有:第二比第一更重要;第二个飞跃的三大功能;是螺旋不是直线。第二篇的主要内容有:以改造世界为着眼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在听取毛卫平教授的讲述后,大家主要提出以下意见:基本观点正确、语言通俗易懂;按标准来改文章,一级标题是观点,副标题是例子,大标题下面应有导言和导语;将文章的结构更改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二部分为《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第三部分为《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第四部分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五部分为《真理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扣主题,建议增加认识论的相关概念,把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论的观点揉进去;正确处理材料与论据的关系;凸显认识论中的实践问题和当代实践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议把“第二比第一更重要”改为“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伟大”。

孙伟平研究员写的《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我们的言行》主要有以下内容:价值评价及其基本特征——何以“情人眼里出西施”;评价标准及其根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值”与“不值”自有“公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会实践是检验评价合理性的最终标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听取孙伟平教授的讲述后,大家主要提出以下意见:1.观点正确,语言活泼,学理准确,逻辑性强,举例适当。2.本部分的现实意义是教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而不是仅仅讲清楚价值评价、价值标准等问题。3.本部分重点解决“什么是价值观”和“价值如何评价”两个问题。4.建议精简例子,并在举例的过程中涉及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王伟光教授介绍了《照辩证法办事》稿件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联系的原则和发展的原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会议要求各部分的稿件要做到标准化,根据规定的格式进行相应修改。《新大众哲学》不涉及学术上的争论,主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下次会议时间为2011年2月11日(周五)下午5点,重点讨论李晓兵教授、郝永平教授和杨信礼教授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