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管子》“海王之国”理想

《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记述齐桓公时代齐国的崛起:“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正是由于信用管仲,包括推行管仲倡起的“设轻重鱼盐之利”的政策,方才促成了齐国霸业的实现。[25]

《管子·海王》提出了“海王之国”的概念。文中“管子”与“桓公”的对话,讨论立国强国之路,“海王之国,谨正盐img”的政策得以明确提出:什么是“海王”?按照马非百的理解,“此谓海王之国,当以极慎重之态度运用征盐之政策”。

……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

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

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img。”

盐业对于社会经济生活地位之重要,受到齐人的重视。而这一重要海产,也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有注家说:“‘海王’,言以负海之利而王其业。”[26]马非百则认为:“‘海王’当作‘山海王’。山海二字,乃汉人言财政经济者通用术语。《盐铁论》中即有十七见之多。本篇中屡以‘山、海’并称。又前半言盐,后半言铁。盐者海所出,铁者山所出。正与《史记·平准书》所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及《盐铁论·轻重篇》文学所谓‘管仲设九府徼山海’之传说相符合。”[27]然而言“盐者海所出”在先,也显然是重点。篇名《海王》,应当就是原文无误。

对于所谓“官山海”,马非百以为“‘官’即‘管’字之假借”。又指出,“本书‘官’字凡三十见。其假‘官’为‘管’者估其大多数”。“又案:《盐铁论》中,除‘管山海’外,又另有‘擅山海’(《复古》)、‘总山海’(《园池》)、‘徼山海’(《轻重》)及‘障山海’(《国病》)等语,意义皆同。”[28]

在春秋时代,“齐国的海盐煮造业”已经走向“兴盛”。至于战国时代,齐国的“海盐煮造业更加发达”。《管子·地数》所谓“齐有渠展之盐”,即反映了这一经济形势。正如杨宽所指出的,“海盐的产量比较多,流通范围比较广,所以《禹贡》说青州‘贡盐’”。[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