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
本章知识要点
1.供应链是产品从生产到交付客户的全过程
供应链管理旨在协调供应链上所有参与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供应链由加盟节点企业构成,一般具有一个核心企业。
2.供应链的分类
一般将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二者共同组成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内部供应链可以说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版,而外部供应链的协调更困难。
3.供应链的基本结构
构成供应链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供应商、厂家、分销企业、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
4.供应链的主要活动有:(1)商品的开发和制造;(2)商品的配送;(3)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5.供应链与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一般指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顾客之间拥有产权关系,而供应链上的企业集合一般不具备产权关系,它们一般是建立在共同理念基础上的默契关系或通常的契约关系。供应链取代纵向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6.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1)信息资源共享。供应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在供应链和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
(2)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客户需求。供应链管理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程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产品流通周期,加快物流配送速度,从而使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3)实现双赢。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起,并对之优化,使各个相关企业形成一个融合贯通的网络整体,在这个网络中,各企业仍保持着个体特性。但它们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合作,实现双赢结果。
7.供应链管理目标
(1)服务。物流系统直接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这种服务性表现在本身有一定从属性,要以用户为中心,不一定以利润为中心。
(2)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物资流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越短,社会进步的速度越快。
(3)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去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集约化方式提高物流能力,采取各种节约、省力、降耗的措施实现。
(4)规模优化。物流领域存在规模效益,但由于物流行业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以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目的就是获得规模化效益。
(5)库存调节。库存调节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业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都是库存调节的具体问题。
8.供应链绩效管理
供应链绩效管理是指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对供应链的绩效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一般来说,可以用两组特性指标来衡量:一是从质量、成本、服务、可靠性、订货提前期等方面来评价产品的性能;二是从供应链业务流程如何对需求的变化和对没有预见的供应链中断事件做出反应进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