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千年以来元阳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基本态势

在不唯GDP论英雄的今天,关于元阳县经济发展的研究仍然需要从GDP的剖析开始,这是因为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

新千年以来,元阳县GDP增速不断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后,元阳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01年元阳县GDP总值为57548万元,到2013年,这一数值达到326000万元。十余年时间,元阳县GDP总值翻了两番多 (见图2-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8.87%,比同时期云南省GDP年均增长速度快了0.19个百分点(同期云南省GDP年均增长率为38.68%)。[1]

图2-1 元阳县近年来GDP变化趋势(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一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元阳县是一个农业县,长期以来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充分体现了农业县的特点。在“十一五”规划中,元阳县提出了在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传统农业比重明显降低,生态农业特色突出”[2]的发展思路。在“十二五”规划中,继续稳定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突出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把优化种植结构和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了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2%的更高目标。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元阳县第一产业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元阳县第一产业总值29494万元,2013年这一数值达到105000万元,翻了接近两番(见图2-2)。特别是在2005年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第一产业增速显著提高,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96%。这表明,元阳县农业经济实力在21世纪以来有明显的提高。

图2-2 元阳县近年来第一产业产值增长变化(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元阳县根据山区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根据山区海拔的高度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提出了“高山、中半山、矮山”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带。如在高山主要发展经济林木(果),诸如茶叶、草果等。2007年在高山新种植水冬瓜树12万亩。2014年草果种植达11.2万亩。在中半山主要种植粮食和发展畜牧业,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元阳县所生产的红米优质稻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很畅销,目前正在扩大其种植面积。矮山是元阳县的低地地区,具有热区资源优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区经济作物,为此,元阳县引导农民在矮山发展以甘蔗、木薯、香蕉、橡胶、膏桐为主的经济林果业。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达6.4万亩,橡胶5万亩,香蕉4.6万亩。近年来,元阳县细化了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带战略,将其归纳为发展“六个百万亩”:橡胶150万亩,梯田红米100万亩,香(油)料180万亩,水果114万亩,棕榈100万亩,商品林200万亩。这是推进元阳县农业生产转型的主要措施,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元阳县农业经济也将从自给型农业向商品型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二 工业经济积极推进

“无工不富”,元阳县的决策者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经济规律。自新千年以来,元阳县十分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元阳县“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做大工业经济”;在“十二五”计划中,更加明确地将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加快发展矿产业、加速发展电力产业、提升发展糖酒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在县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1年元阳县第二产业总值为8285万元,2013年这一数值达到99000万元,翻了三番多(见图2-3)。

图2-3 元阳县近年来第二产业产值变化(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新千年以来,在元阳县工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轻重工业发展重心的改变。新千年的头几年,元阳县仍然延续着多年的工业发展格局——以农产品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为其工业经济主导,如制糖业、制茶业等。2001年元阳县轻、重工业比重为0.6:0.4。但是,十年以后,这种工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以矿产业、水电业为主的重工业有较快发展,2013年轻、重工业的比重已经改变为0.31:0.69(见图2-4)。

图2-4 2001年和2013年元阳县轻重工业所占比重比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在所有制结构上,2000年以来也有明显的改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企业数量比例上和产值贡献率上都有明显下降,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私经济有显著增长。如表2-1所示,2000年元阳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性质的企业共有15个,工业产值总共为4969万元;到2012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企业通过改制和兼并只剩5个,而工业产值增加为12570万元,企业数量减少,但总产值翻了数倍,这说明企业规模在扩大,效益在提升。股份制经济和个私经济发展很快,从2000年到2012年,股份制、私营和个体经济企业数量由453个增加到717个,工业产值也由950万元增长到了49503万元。

表2-1 元阳县2000年和2013年企业所有制结构情况比较

三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元阳县抓住机遇适时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在21世纪初期,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了32%。新千年以来,元阳县委县政府在做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之中,继续推进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从2005年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元阳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2001年元阳县第三产业产值21235万元,到2013年达到1220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39.54%(见图2-5)。

图2-5 元阳县近年来第三产业产值变化(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旅游产业的崛起是元阳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8年,元阳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进云南世博集团参与元阳哈尼梯田旅游的合作开发并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引进昆明城建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整合王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元阳闲置的土地资产,开发高档休闲度假村。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40.18%,其中,外国游客2.73万人次,同比增长62.78%,实现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同比增长41.72%。截至2012年,元阳县编制完成《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九个旅游专项规划,五年累计投资2.43亿元,完成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区景点、箐口游客服务中心、“一镇六村”民族特色村、梯田小镇改造等设施建设。加快“云之梦·ALILA”、哈尼王府海航等高端酒店建设。在滇南六县中首家引进20辆旅游客运大巴投入运营,首批12户农家乐示范户建成运营,极大地提升了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0万人,年均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17.3亿元,年均增长19.9%。

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元阳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行业也有较大的发展。2001年,批发零售贸易总额为9100万元;到2008年,这一数字变为22085万元;到2012年,批发零售总额更是达到65049万元。餐饮业的发展更是具有代表性,2001年元阳县餐饮业总额为2300万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变为6822万元,十年时间翻了近三倍(见图2-6)。2003年因“非典”疫情,餐饮业销售额大幅度下滑。

图2-6 近年来元阳县餐饮业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四 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

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是新千年以来摆在元阳县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自20世纪末以来,元阳县一直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和旅游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发展缓慢。2001年开始,元阳县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确保农民增收的部署,加快产业培植和结构调整步伐,具体是要加快以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青刀豆为主的创汇特色订单农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黄金为主的矿业,以梯田云海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的发展。鼓励个人参与石膏、大理石、铁矿、铜矿等资源的开发,认真做好旅游规划,抓好土戈寨、箐口、坝达、猛品等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梯田文化旅游节。到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53.4:13.7:32.9调整为39.8:18.7:41.5,旅游、畜牧、糖酒、生物创新、矿产、电力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加快,电力产业发展势头猛、劲头足,南沙电站、麻栗寨河电站、藤条江电站等水电工程已动工或即将动工。

2013年以来,元阳县始终坚持“稳定一产、加快二产、搞活三产”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见图2-7)。一是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哈尼梯田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高起点定位元阳旅游发展新思路。云之梦·ALILA酒店、红叶温泉度假酒店、金湾国际大酒店等一批高端旅游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按照“一心三片”的工业布局,编制完成并审批通过《元阳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明确工业园区发展目标。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矿业企业生产技术革新,投资3.2亿元的华西黄金公司日采选450吨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加大水利资源开发力度,黄草岭、逢春岭一级电站并网试发电,全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7.5万千瓦。加快糖酒业发展,英茂公司日加工3000吨甘蔗技改扩能一期和红泰公司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农业产业取得新成效。围绕着红河州打造南部山区“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的目标,编制完成《元阳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3万亩,红米优质稻5.9万亩,粮食总产量17.1万吨。甘蔗、橡胶等传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投资760万元的赛刀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发展冬早蔬菜连片种植3000亩,产值4000万元,加大桑蚕、重楼等生物产业的示范种植力度。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32%;农业总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4.7%。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元阳县通过稳定农业产业、大力培育第二产业、积极做强第三产业,全县产业结构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2001年,元阳县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49%、14%、37%,到了2013年,这一比重变化为32%、30%、38%,三大产业开始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见图2-7)。

图2-7 元阳县2001年和2013年产业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历年来元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