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孟子·万章》是以孟子弟子万章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对《孟子》的成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司马迁《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所以说,《孟子》实际上是孟子在弟子万章等人的帮助下编订而成的。我们今天能读到《孟子》,不应该忘记万章的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孟子》的成书与《论语》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崇拜孔子。他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其言下之意是我的愿望就是向孔子学习。但是孟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孔子已经一百多年了,他并没有机会亲自向孔子问学。孔子有个儿子叫孔鲤,没有太大的成就。但孔鲤有个儿子叫孔伋(jí),很了不起,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儒者。孔伋字子思,因此人们一般称他为子思。但是,子思离孟子时代也比较久远了,孟子也没有机会亲自向子思请教,但他“学于子思之门人”,通过向子思的弟子学习,来了解孔子的思想。孟子说“予私淑诸人也”,意即我是私下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孔子思想的。所以,孟子可以说是孔子的私淑弟子。

孔子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想着把自己的言论、思想编订成书。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为他服丧三年,个别弟子像子贡等人甚至服丧六年。这段时期,孔子的弟子各奔东西,或去讲学,或去经商,或去从政。弟子们说:“我们离开以后,老师的思想会不会就此失传了呢?不同人的理解会不会出现分歧呢?不行,我们要编一本书,那就编一本《论语》吧。”“论”是记载的意思,把孔子的思想、学说和平时对弟子的教诲都记载下来。这就是《论语》这本书的由来。所以我们要知道,《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后编订的。

孟子一生以孔子为榜样,立志向孔子学习,其中就包括编订一本类似《论语》的书。因此,《孟子》是孟子在世时编订的,并且他亲自参与了编订。既然是孟子在世时编订,那就不是等到了他晚年才开始撰写,而是把他对弟子的教诲,或与弟子及当时国君、大臣、士人的对话及时记录了下来。这些教诲和对话最初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是在孟子的弟子中口耳相传,记录在他们头脑中,也有一部分或许已经记载在竹简上了。等孟子晚年与弟子编订《孟子》时,他们再将这些材料回忆、整理出来,编订成册。所以说,《孟子》和《论语》有很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提出,《孟子》在章节的安排、内容的编订上都有意模仿《论语》。大家读《孟子》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看二者是否存在一种模仿的关系。

孟子编订《孟子》时,其弟子万章是参与其中的。《万章》主要记录了孟子与万章的对话,所以说《万章》是比较重要的篇章。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个人对《万章》并没有感悟,更谈不上重视。我读《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时,如《知言养气章》《鱼我所欲也章》《大丈夫章》,感觉字字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然而,读《万章》却没有这种共鸣。这的的确确是我曾经的一个感受。《万章》主要讨论孝悌,尤其是天子舜的孝行,有些内容看上去甚至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万章》不重视,每次匆匆看一遍就过去了,因而获得的启发也不多。但到了最近几年,《万章》反而是我关注最多的一章,也是我用力最多的一章。我认为,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的复杂性,非得认真阅读《万章》不可。

我们今天一起来读《万章》,看看它主要讨论了哪些内容,应当如何看待、评价这些内容。《万章》文字上的问题不多,我们只要简单梳理一下即可。篇中万章对孟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孟子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比较关键的部分,涉及了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我来邹城前,美国耶鲁大学的金安平教授正好在清华大学讲学。后来我们一起吃饭时,她问我:“梁老师,你最近忙什么?”我说:“我要去邹城讲《孟子》,一共有七位学者,每人讲一篇。”“你讲哪一篇?”“讲《万章》。”她说:“very good!(太好了!)万章我很喜欢,very smart(非常聪明)。他很会提问题,一定要把我的意见带到会场去。”她说非常喜欢万章,因为万章很会提问题,我深有同感。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进入《万章》的文本。读经典不是把文字读通就行了,关键是要了解经典中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问题,进而我们该怎样阅读《孟子》这样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