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汉内辅体制

就大政所在而言,东汉是尚书台制,尚书台既是内辅又秉钧执政,而公卿职责削弱。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东汉官制沿袭西汉而有所变化。

光武帝初即位,置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51),改为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据《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分领太常、卫尉、光禄三卿。司徒“掌人民事”,分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司空“掌水土事”,分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西汉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即宫中;东汉三公府俱设在宫外。

东汉新皇帝即位之时,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太傅称上公,“掌以善导,无常职”。

东汉也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之设。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掌政,常为诸将军,其中大将军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通考·职官考》云:

自安帝,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帝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汉末犹在三公上。梁冀、窦武、何进皆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专制朝政。

外戚以将军专政者还有窦宪、邓骘等。其余杂号将军,有事而置,因事命号,事已则罢。其中度辽将军护南单于,为常设将军。灵帝时设西园八校尉防守京都洛阳。对于少数民族也设有多种专官,如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等。

东汉沿袭西汉九卿制度,名称有些变化,且又有如下不同。

“光禄勋”设中郎将,包括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东汉末还有东、北、西、南中郎将。

“少府”隶属机构有些变化。隶属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尚书6人(秩六百石)。东汉初分为六曹:二千石曹、民曹、三公曹,吏曹、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后为二千石曹、民曹、两三公曹、吏曹、客曹。又设左右丞2人(秩四百石);侍郎36人,每曹6人(秩四百石);令史18人,每曹3人(秩二百石),后增3人,合为21人。御史台也开始隶属少府。又设立侍中寺,献帝时给事黄门也并入侍中寺,隶属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