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制药、医疗保健三剑客——默克、拜耳、费森尤斯医疗

德国化学工业在20世纪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但是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与之相伴的制药、医疗、保健领域也不乏历史悠久、技术势力强劲、资金雄厚,在全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本节将着重介绍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三大知名企业——默克集团、拜耳制药和费森尤斯医疗集团。

一、默克集团

(一)公司简介

默克集团(Merck KGaA)是一家全球化的医药化工企业,其在67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拥有员工约39000人,2014年总营业额达到115亿欧元。医药业务包含创新的处方类用药以及非处方用药两部分。化工业务提供用于电子、印刷、涂料、化妆品原料、制药及生化技术所需的专业产品。

默克集团全球业务由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Darmstadt)的总公司统筹管理。默克集团总资本的约70%由默克家族通过E.默克无限责任贸易公司(E.Merck OHG)所持有,其余30% 由自由股东所持有。默克集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药化工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1668年。

1668年弗雷德里希·雅各布·默克(Friedrich Jacob Merck)购入“天使药房”(Engel Apotheke),开启企业发展之路。1827年,海因里希·伊曼努埃尔·默克(Heinrich Emanuel Merck)开始了生物碱、植物提取物和其他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1887年,默克公司的美国出口业务取得成功,并在纽约建立了子公司。1891年,海因里希·伊曼努埃尔·默克的孙子乔治·默克建立了默克美国子公司Merck & Co.。第一次世界大战后,Merck & Co.被美国政府没收,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已经没有关联——唯一的共同点是仍然使用默克公司的名称。Merck & Co.拥有默克在北美的名称使用权,在美国以外则被称为Merck Sharp & Dohme(MSD)或者MSD Sharp & Dohme(默沙东)。而默克集团(Merck KGaA)拥有默克在北美以外国家或地区的名称使用权,默克集团在北美地区的业务以EMD的名义来开展,EMD是Emanuel Merck, Darmstadt的首字母缩写。

默克股份两合公司(Die Merck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公司基本数据见表1-19)是家庭财产。除了作为补充的E.默克两合公司,默克家族持有总资产的70%,其余30%的资本为有限责任股东所持有。1995年起,股票上市交易,2007年6月15日默克成为法兰克福证交所DAX指数股。

表1-19 默克集团基本数据Merck Group.Financial reports:Annual report 2015 [R/OL].(2015-04-30)[2016-09-06]. http://www.merckgroup.com/company.merck.de/en/images/Q4_2015_Annual_Report_EN_tcm1612_147122.pdf? Version=.

默克集团由旗下四大业务分支构成:默克雪兰诺(处方药),消费者保健(非处方药),功能性材料(高科技化工)和默克密理博(生命科学工具)。

1.默克雪兰诺

默克雪兰诺业务范围:癌症、神经变易性疾病、不孕症、内分泌疾病、自我免疫及发炎性疾病、心血管代谢异常护理。

2.消费者保健

消费保健类产品业务范围:每日保健护理、骨关节疾病、妇幼保健、咳嗽及感冒治疗。

3.功能性材料

平板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及导航系统所使用的显示器液晶原料。

4.默克密理博

特殊功效及生命科学业务,用于涂料、印刷及化妆品原料的效果颜料、化妆品活性剂、分析试剂、分析仪器以及制药和生物技术工艺生产链所需的产品及服务。

(二)投资中国

默克在中国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早在1933年默克就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默克集团四大业务领域在中国都有投资,尤其是默克雪兰诺的业务最为广泛,分别开设了默克雪兰诺中国、默克雪兰诺(北京)医药经营有限公司、默克雪兰诺中国研发中心、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默克药业(香港)有限公司等。

默克雪兰诺中国在华经营8大疾病治疗领域的14个产品。主要领域包括:生殖领域、肿瘤领域、心血管领域、外科及急重症领域、甲状腺领域、糖尿病领域、其他内分泌领域和变态反应性领域。主要产品有:治疗不孕症的果纳芬®、生殖产品乐芮®、艾泽®、思则凯®和雪诺同®、抗肿瘤药爱必妥®、抗高血压药物康忻®、治疗心绞痛药物喜格迈®、治疗消化道急症的药物思他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优甲乐®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赛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格华止®、BH4缺乏症替代治疗用药科望®、抗过敏药物阿罗格®,等等。

二、拜耳

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简称拜耳)(公司基本数据见表1-20)是最知名的世界500强制药企业之一,公司的宣传口号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公司的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在全球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之一。该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它也创造出了“魔鬼的杰作”海洛因。

表1-20 拜耳股份公司基本数据Bayer.Annual Reprot 2015[R/OL].(2016-05-18)[2016-10-16].http://www.annualreport2015.bayer.com/.

(一)公司简史及其企业文化概述

染料推销员弗里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1825—1880)和主染色员约翰·弗里德里希·维斯科特(Johann Friedrich Weskott,1821—1876)合作创立了弗里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Bayer et comp.),生产和销售合成染料,尽管使用煤焦油衍生物生产染料的历史仅有几年,却为年轻的化工行业开创了全新的业务领域。

公司在伍珀塔尔—艾伯菲尔德(Wuppertal-Elberfeld)设立了科学实验室(1878至1912年间为公司总部),制定了行业研究的新标准。经过不懈努力和孜孜探索,拜耳研发出了众多中间产品、染料和药品,其中包括“世纪之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由菲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1868—1946)开发,于1899年投放市场。在这段时期,拜耳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出口远至中国,并在俄罗斯、法国、比利时、英国和美国设立了分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伯菲尔德已无法满足公司继续扩张的需求。因此,拜耳首先于1891年收购了卡尔·勒沃库斯子公司科隆北(Dr.Carl Leverkus & Sons North of Cologne)的工厂,继而购买了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其他土地。1912年,公司总部迁至勒沃库森。

二战以后,拜耳又一次集中精力投身于研发工作,为重新建立业务运营奠定了基础。随着聚氨酯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新作物保护产品、聚丙烯腈纤维Dralon(超细、异型腈纶纤维)等纤维,热塑材料模克隆、新合成纤维染料和其他诸多发明均在公司的扩张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心脑血管药、皮肤抗真菌药、广谱抗生素等新产品相继从拜耳的制药实验室诞生。

1988年,拜耳庆祝成立125周年。同年拜耳集团成为首家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德国公司。

1994年,拜耳收购了美国斯特令·温斯多普(Sterling Winthrop)自我药疗企业——这是该公司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因为此次收购使拜耳得以在美国重新使用“拜耳”作为公司名称。这是75年来拜耳首次以自己的名称并以拜耳十字标识作为企业标识在美国开展运营。1995年,美国的Miles Inc.被重新命名为拜耳公司。

2002年,拜耳股票以BAY为股票代号在全球最重要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7月1日,拜耳集团开始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组,从而形成了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

2013年拜耳庆祝公司成立150周年。

2016年8月,拜耳与美国种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谈判,准备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截至2016年9月14日,拜耳宣布将以660亿美元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

已经成立153年的拜耳公司同样无比珍视自己企业的历史遗产。拜耳的企业档案馆珍藏了异常丰富的史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文件:80000个文件夹(含2800万份文件)

照片:360000个主题

电影:6000种

图书:5000册

收藏:20000件展品

(二)投资中国

拜耳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2年。公司最初在中国市场销售染料,而后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突飞猛进。时至今日,中国已发展为拜耳全球投资的主要中心之一。

起初,拜耳依靠德国贸易行和位于通商口岸的当地贸易组织将拜耳的产品从销售中心引入我国各个省份。后来分别于1913年和1916年首次尝试在上海建立独立公司弗里德里希·拜耳公司(Firma Friedrich Bayer & Co.)和拜耳药品无限公司。拜耳药品无限公司还为中国生产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包括著名的阿司匹林®止痛药。

拜耳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独立代表机构——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从而将二战后拜耳在中国的业务推向顶峰。该公司的建立使拜耳能够又一次在中国有效地开展业务,并在随后的20多年里实现了业务的稳步增长。1986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拜耳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代表处和联络处。

1993年,拜耳与中国原化工部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从而为其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后,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公司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协调技术转让和市场开发,并为合资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提供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生产设施投资接踵而至。

2001年,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及前拜耳董事会主席施奈德博士的共同见证下,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一体化聚合物基地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拜耳在中国的投资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进入21世纪,拜耳在中国继续投资与发展:

2001年 位于上海的拜耳一体化基地开始动工。

2001年 拜耳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 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研究协议。

2002年 拜耳并购安万特作物科学业务,新公司命名为拜耳作物科学。

2002年 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签约合作培养化工人才。

2002年 开始与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合作并资助在中国的三所培智学校。

2002年 开始与国际美慈组织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向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小额信贷项目并开展农业培训。

2003年 拜耳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 拜耳技术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 设立“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艾滋病媒体研究室”项目。

2004年 设立“拜耳—同济知识产权基金教席”。

2005年 拜耳材料科技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 拜耳医药保健成功收购罗氏非处方药业务。

2006年 在“拜耳中国周”启动三个主要生产项目设施:年产量为10万吨的聚碳酸酯(模克隆®)工厂;年产量为8万吨的将MDI原料制备为聚氨酯原料单体和MDI聚合体的生产设备;年产量为3万吨的涂料原料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生产工厂。

2006年 拜耳作物科学率先在中国推出全新的抗真菌产品Infinito。

2007年 拜耳医药保健与先灵制药完成合并。整合后的新公司名为拜耳先灵医药。2007年 设立“拜耳—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

2007年 与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建立医疗保健政策管理研究中心。

2007年 拜耳材料科技正式完成对台湾优得集团的收购与整合,成为全球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及薄膜供应商。随后,热塑性聚氨酯业务部的总部搬往香港。

2008年 位于广州的聚氨酯系统料工厂(BaySystems华南)破土动工。

2008年 拜耳医药保健完成对东盛科技止咳和感冒类非处方药业务的收购。

2008年 拜耳材料科技MDI项目投入运营,TDI工厂破土动工。

2009年 拜耳先灵医药在中国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在之后五年投资1亿欧元。

2010年 在之后几年,拜耳追加1亿欧元,对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的生产装置扩建项目进行投资,届时总投资将达30亿欧元。拜耳成为上海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2011年 聚碳酸酯业务部全球总部由勒沃库森迁至上海。

2015年 拜耳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达到60亿欧元。

三、费森尤斯医疗集团

(一)简介

德国费森尤斯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巴特洪堡,是一家提供透析、输液和临床营养治疗产品,医院与家庭医疗护理以及配套服务的医疗公司。作为全球健康管理专家,截至2015年年末费森尤斯在15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业务,运营收入276亿欧元,利润14亿欧元,雇员22万余人,集团旗下包括五大分支:

费森尤斯医疗(Fresenius Medical Care):全球第一的透析设备和产品提供商。

费森尤斯卡比(Fresenius Kabi):输液治疗和临床营养领域领导者。

费森尤斯医疗工程(Fresenius Helios):欧洲最大、医学技术领先的医院集团之一。

费森尤斯医疗保健(Fresenius Vamed):全球医疗保健项目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

费森尤斯生物技术(Fresenius Biotech):基因治疗、移植和再生药物研发。

费森尤斯医疗是透析产品和透析服务方面的世界领先者。该公司通过其遍及美国、欧洲、拉美和亚太的一千多个透析中心,向全球十多万病人提供服务。

费森尤斯卡比是一家为重症和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营养和液体治疗的跨国公司。它在所从事的领域在欧洲市场居首位,在亚太和拉丁美洲市场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费森尤斯医疗工程专注于国际医疗服务和集团内部设施的管理。公司基本数据如表1-21所示。

表1-21 费森尤斯医疗集团基本数据Fresenius.Financial Reporting-Annual Report 2015[R/OL].(2016-05-13)[2016-08-30].https://www.fresenius.com/financial_reporting/Fresenius_GB_US_GAAP_2015_englisch.pdf.

(二)投资中国

1994年4月26日,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同,标志着费森尤斯卡比(Fresenius Kabi)正式进驻中国。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费森尤斯卡比在华业务的投资与管理,其包括全资子公司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器械部、克林尼科医疗器械(南昌)有限公司和控股51%的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四个业务组团。

经过22年的发展,费森尤斯卡比(中国)确立了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地位,成为中国肾病营养治疗和麻醉领域的领先者。研发、制造和销售系统的高效运作,使公司业绩逐年稳步攀升,跻身外资医药企业前列。

思考题

1.德国知名的医疗三大巨头默克集团、拜耳股份和费森尤斯集团,哪家公司迄今仍然是家族企业?请上网查询该公司有哪些重要的企业文化特征。

2.拜耳集团和默克集团都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德国企业,请比较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