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风物·瓦砖里的故事

揭开图书馆的面纱——图书信息中心访谈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任图书馆馆长赵继海非常赞同19世纪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的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图书馆,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蕴藏典籍的知识库、充满书香与人文气息的学习圣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在馆藏、读者与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建设领先于国内芸芸高校的图书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师生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还与美国亚洲基金会和“中美之桥”建立了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的长期合作关系,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地理位置优越方便

作为大学的“心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不仅拥有其独特大气的外形,还占据了学校里最好的地理位置——校园中央,无论站在校园内哪一个方位,甚至校外周边,一眼望过去最显眼的一定是图书馆。对于“心脏”这个形容,赵继海馆长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心脏在身体的最中间,图书馆也在学校的中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又是校园的中心地点,使同学们学习、借阅更为方便。无论是学生下课从教室出来,还是从寝室里出来,到图书馆都不会走得太累。如果图书馆建立在较为偏僻的位置,同学们走得就会比较远。”当然,“心脏”的重要性远不止优越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图书馆的选址,还是设计方面,都做到了人性化,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进一步为我们解释:“其次,图书馆是知识的枢纽。心脏是我们身体里血液形态的枢纽,把氧、营养提供给每个细胞,这就是血液循环的过程。同样的,图书馆是信息和知识的枢纽。”由此,赵继海馆长巧妙地引申出一个概念——要办好一个学校,图书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建设有条不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于2001年7月开始筹建。在馆舍建设期间,图书馆暂在学校南教学楼2楼开展工作。2002年9月现馆舍落成启用,馆舍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可容纳纸本藏书约100万册,阅览座位2050个。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图书馆在资源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全面。经过13年的建设与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128.4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资料94.8万册,电子书33.6万册(件)。生均年新增纸质图书4.9册,超过了国家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图书馆年新增图书的指标要求。赵继海馆长对图书馆的资源控制的了解非常到位:“目前我国一年出版的新书有40多万种,其中一半是已经出版过的书进行再出版,原创的书大概20万种。我们要从中选择适合高等教育的、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每年大概选择400种左右。其中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意见部分,我们图书馆根据他们的意见,再对图书进行筛选。”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照“分院解决人员、场地、设施,图书馆负责文献资源建设和业务指导”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个学院资料室,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体、学院资料室为补充的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管理得当的图书馆必然少不了严格规范的人员与职务管理制度。图书馆建立初期只有3名工作人员。随着事业的发展,员工队伍逐年扩大。自图书馆建立以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通过在职进修、学术交流、馆内外培训、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建立了馆务会议制度;设置有采编部、流通阅览部、咨询部、系统部、办公室等部门。

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管理推进过程中,历届与现任的图书馆管理员以及馆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赵继海馆长为我们耐心地讲述了他的图书馆工作经历。1987年浙江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开始留校图书馆工作。对于这种从读者到服务读者的角色转换,他秉持这样的看法:“我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图书馆,能留在图书馆工作,我是非常开心的。当我留下来后,我做的并非图书馆的工作,而是做杂志编译的工作。因为杂志需要英文版的编译,我读书的时候跟这些杂志有比较多的关系,其中我写了一些稿子,这些稿子投送的几份杂志的编辑部都在图书馆,所以我就成了图书馆的一员。”接下来,在1992—2002年,赵继海曾在浙江农业大学图书馆与浙江大学图书馆任职。

虽然并不是图书馆专业出身,但他在这十多年中取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学界中关于高校图书馆的馆长是由图书馆学专业的学者担任,还是由有社会影响力的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学者来担任的这个争议,他是这样看待的:“首先,图书馆馆长要由学者来担任;第二,他必须要爱图书馆;第三,他必须具备图书馆的专业知识。但这个专业知识并不界定于一定要是这个专业毕业的,现在也很少有图书馆这个专业毕业的人了。从事这个工作基本要求博士、硕士,因为图书馆的知识主要是图书的分类、编目等等,要做好这个工作,知识面必须非常广泛。”因此,热爱图书馆并且拥有较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的他,在2008年就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一职。从那以后,他便更加专心地做这份工作了。谈及自己的图书馆工作经历,赵继海馆长脸上露出了释然与欣慰的微笑。

读者服务丰富周到

图书馆还致力于数字资源整合,全校师生可通过校园网共享浙江大学、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图书馆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本校师生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初步具备了为宁波市机构用户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主动应对读者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们也纷纷反映,图书馆非常“人性化”,图书馆周开放时间88小时,考试季开放98小时,他们许多的自修与复习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尤其是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对于图书馆平时和临近期末考试的人流量和图书借阅量上的差距,赵继海馆长也表示,根据他的观察,临近考试的时候,图书馆就会爆满,平时相对来说空一点。“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同学们平时课程较多,就没有什么课余时间来图书馆;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同学,临近考试了,就到图书馆临时抱佛脚。”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叹气,比起这种现状,他更希望的是学生能够多来图书馆、多阅读,好好巩固自己的知识。

在借阅方面,每位读者允许借书量达20册,期限为一个月,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学生可以通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官网办理续借、预约讲座等手续。2003年3月启用丹诚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化借阅;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已与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对接,读者凭借“校园一卡通”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图书馆还自主开发用户培训预约系统,常年举办“数字资源利用与信息素质提升”系列讲座和课程嵌入式讲座;建立了图书馆网站,开发了“数字资源整合服务”系统,集成了本院以及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等的数字资源。

尽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的读者借书量最多能达20册,但目前图书馆纸本资源的借阅量呈下降趋势,而这个现象也存在于许多高校中。对于这个现象,馆长表示,手机阅读是最重要的原因。21世纪,信息化时代,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电子阅读逐渐取代纸本阅读,马路上不乏边等公交车边看电子小说的“低头一族”;其次,读者的其他社交活动占据了大部分空余时间。“与10年、20年前比,同学们现在的社交活动、课余活动越来越丰富了,这样读书的时间就变少了。”说到这里,他皱了皱眉,丰富的课余活动并不能带来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而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也是大学生选择社交活动的比例远高于在图书馆阅读的重要原因。“但也不排除目前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爱好跟以前相比有所偏差。现在我感觉,校园里面如饥似渴读书的人并不多,而在30年前,这样的比例是不低的。”回想起自己的学生年代,大家各自手捧一本书,坐下来细细品味,就是平日里极好的消遣。

面对如此现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也举办了许多活动来吸引学生阅读,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2010年图书馆陆续推出专家报告、“你选书、我付款”点书服务、教授荐书、爱心图书漂流、网络搜索大赛、数字资源讲座、“轻松利用图书馆”有奖竞猜、读者调查等活动。其中“你选书、我付款”活动即学生可以在宁波的新华书店、鄞州新华书店选自己想要的书,放到架子上,由图书馆来付款。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推广,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和交流,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在推广方面,图书馆也有网上和纸质版的广告推送,同时加快了新书的上架,每星期都会有新的书本上架,这样能够吸引读者。“另外,我们也会把书送到学生的宿舍,在女生区与男生区中间就近借书。我们还举办了‘阅读沙龙’与许多读书的讲座,讲座都可以在网上预约。”为了吸引更多读者来借阅,馆长也是费尽心思。

面向社会推广阅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积极介入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为宁波地区社会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积极参与文化扶贫活动。健华图书馆是美国加州健华社在中国大陆开展的一项面向农村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的扶贫项目。历届馆长至今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与当地政府共建了200多个乡镇健华图书馆。

图书馆在开展传统社会服务的同时,尝试探索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创建了国内首个“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2008年),创建了专门的数据开放利用栏目。自主研发的热书发现系统(2014年)完全对社会开放,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提及阅读的宣传与推广,赵继海馆长也非常欢迎同学们加入图书馆的宣传使者的队伍——图书馆志愿者。他说,志愿者既是读者,能给图书馆带来读者的意见、需求和想法,对图书馆的监督、管理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时,志愿者又是图书馆宣传的重要部分,是图书馆与外界之间进行沟通、推广的一个很好的纽带。

作者:俞佳叶 陈婧雯 黄梦瑶 张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