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浙大:“求是创新”浙东:“经世致用”

文脉,乃学校文化之根,是学校精神的文化源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宁波市与浙江大学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新兴高等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文化基础。独具地域特色的“阳明文化”为代表的浙东思想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瑰丽的宝石;母校浙江大学求是精神,引领浙江大学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20世纪40年代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现在的求是创新精神,也早已化为精血,融入浙大人的骨肉,引领浙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阳明文化”和“求是创新精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取之不竭,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秉承的两支重要文脉。

建院15年来,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阳明文化”两条文脉,学院以求真务实、积极求索的姿态和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面貌,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培育了以“明德弘毅、开物启新”校训为标识的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脉一:“求是创新”

文脉一的“求是创新”乃是浙江大学校训。其“求是”一词源于竺可桢先生对于王阳明精神的提炼。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而在其后,竺校长又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而“创新”一词则是路甬祥校长对于竺可桢先生“求是”一词的提炼和补充。

路甬祥校长1992年在浙江大学建校95周年的致辞中说:“创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该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竺、路两位校长提炼出浙大“求是创新”之校训,成就浙大人刻苦务实,突破超群的学习工作作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以之作为学校文脉,不仅是对浙江大学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尊重,更是对其文化精神的传承。

文脉二:“经世致用”

文脉二为“阳明文化”为代表的浙东思想精髓。它涵括了浙东“经世致用”思想。“经世致用”一般认为肇始于南宋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是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明清之际,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所谓“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其中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作为一种学术精神,经世致用一方面以服务现实社会为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它的学术基本宗旨,在这个意义上,它强调的是,学者应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特别是要把自己的学术人生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生的进步而不懈努力,并由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王阳明思想体系中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更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不仅把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还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格物”、“致良知”学。

“阳明文化”与“求是创新”两条文脉源出一系又各有侧重,两者的结合便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昭示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坚持“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实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在践行“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办学16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近几年共获得各类学生学科竞赛奖项847项,其中国际奖12项,连续五年获德国红点设计奖,被评为亚太区最佳大学之一,获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全球总决赛第27名,数学建模国际一等奖2项。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设立各级各类研究机构82个,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2008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单位承担国家科技星火重点项目、国家基金等科学项目85项,外源科研项目到款经费近4亿元,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20万元。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推出“9211人才专项支持计划”、“1131人才工程”、“三江青年学者”和青年骨干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支持等专项计划。专任教师中,具有髙级职称教师比例合计达到47%,5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校积极承担地方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地方资政咨询项目660余项,服务企事业单位700余家,70%横向经费来自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未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将在两条文脉的引导下,不断革新,努力开拓,在沿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撰写:陈立明 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