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言

三联书店新版《品读国学经典》,这既是对本书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作者本人的鼓励和鞭策。在《品读国学经典》新版之际,作者对三联书店谨表谢意。

《品读国学经典》自2014年8月出版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好评不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媒体均有书评,其他媒体也不时刊出书评,今年2月还有媒体刊发“读经典,涵养历史底蕴”的书评。《品读国学经典》之所以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与其说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一定的学术水准,倒不如说是因为国学的博大精深和根固木长。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任何一个中国人的脸面都显现着国学的表情,任何一个中国人的肌体都保存着国学的基因,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积淀着国学的智慧知识。《品读国学经典》的出版发行,正是契合了中国人的心灵结构,才会受到欢迎。《品读国学经典》受到欢迎,实质是国学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好。

人们爱好国学,是因为国学内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名言,凝炼地指明了国学的崇高境界,概括了国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中华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没有中断的文明,这当然是主观与客观、思想与行动、历史与现实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国学内容的富足和精神的强健,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在国学的瑰丽宝库中,我们不难看到,政治文化是家国同构、中央集权,经济文化是义利并举、重义轻利,社会文化是礼教体系、中庸恕道,道德文化是家族伦理、孝悌为本,哲学文化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宗教文化是三教并存、拜天祭祖。这些文化和精神密码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都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程度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

人们爱好国学,是因为国学充溢着重构现代社会精神和价值的源头活水。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轴心时代”论断,认为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精神层面的建设还有些跟不上物质文明前进的步伐,社会正在急切地呼唤着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系统重构,以便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嵌入灵魂,让人们能够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源泉和道德载体;国学推崇的礼义廉耻、忠恕孝悌、仁义礼智信,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观照着人类的良心,保存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回过头去请益先贤往圣,从国学尤其是国学经典中汲取原料和养分,这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系统重构的主要途径,而且能够为精神文明和价值系统搭建主体性架构,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人们爱好国学,是因为国学集聚着学习消化外来文明精华的强大能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秦皇汉武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学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历史上经常有改朝换代和政治危机,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文明危机,这应归功于国学博大的包容性和充满生机的同化能力,诚如古人所言,“夷狄之入中国,则中国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曾经受到外来文明两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的冲击。国学很好地学习消化了佛教文明,通过援佛入儒和以儒释佛,在宋明理学中完美地吸纳了佛教精华,复兴了儒学文明。第二次是晚清以来西方文明的冲击。一定意义上说,国学概念是西方文明冲击的产物。对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国学一直坚持着学习借鉴和吸收消化。客观地说,这一学习消化过程十分艰难,迄今为止,国学与西方文明还是若即若离,西方文明仍然处于强势地位。学习消化西方文明,是国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而其前提则是中国人要学好国学,在社会大众和日常生活中要普及国学,疏浚国学的源流,夯实国学的根基。只有国学根深叶茂、躯干坚挺,才能化欧风美雨于无形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地分析,中华文明具有惊人的吸收融合外来文明的能力,假以时日,国学一定能够吸纳西方文明的精华,在艰难中获得生机,从弱势中转为强健,从而把中华文明推向更高的境界,以崭新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近代以来,国学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作者愿意继续深入研究国学,竭诚推荐介绍经典,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贡献绵薄之力。

写上这些关于国学的思考,是为《品读国学经典》新版序言。

作者写于丙申年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