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 《流年一寸心》读后

汪奇圣

前些日,雷经升先生以诗作一卷付我,说:请您看一看,写几句话。当时院中金桂新开,香气四溢,余笑曰:大才子咏桂佳作十九首已先行拜读,故知清芬长在,足慰老怀。

经升眉清目秀,儒雅中和,博览群书,尤钟情国学,性耽吟咏。他的咏桂五律早为我两年前所激赏。其中第一首云:

白露才思近,秋凉已满襟。葳蕤连片翠,灿丽聚团金。

风起摇清影,香飘拭镜心。浮华飞荡远,淡久始知音。

首先从文字上讲,不仅熟练,而且已相当老到。写秋凉是“满襟”,写桂枝桂叶是“连片翠”,花朵是“聚团金”,都很恰当,状态、形象、色彩一一在目,自然贴切。如果说,“风起摇清影,香飘拭镜心”是写桂花清高圣洁的品行卓立于天上人间,当可见诸形迹,那么“浮华飞荡远,淡久始知音”则从更深的层面揭示桂花动人心魄的灵魂之美和精神之英。然而桂花并不孤立,大有知己者在。因“淡久”而成“知音”,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诗人应是站在了审美价值的至高点,其精神追求和品格涵养又在哪里呢?不言而喻。

善于捕捉、创造生活中的形象和意境,由之表达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精神,正是经升诗歌的胜数。如《萤火虫》:

曾记书窗下,蛩音暮野幽。纷飞疑火树,成聚若星流。

露重沾微影,风轻荡羽舟。纵然生腐草,直拟慕清钩。

此诗章法和前作相同,文学性则更强,集中表现在中间的两联,不仅刻画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而且透示出这区区一物的精气神,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可悯。诗人抓住了什么呢?“火树、星流、微影、羽舟”,就是这几个词,显现了萤火虫的独特之处,把它放在诗的语境中,便成了各种美妙的形象。诗人再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通过这些形象和生成这些形象的环境、氛围表达出来,这就是意境。意境的高下,决定了诗品的高下。当然,意境不只是讲的这两联,诗的开头和结尾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诗人在构思中要整体设计和安排。“纵然生腐草,直拟慕清钩”(清月如钩),诗人把笔触伸到了萤火虫的灵魂深处,赋予这个小生命以无比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去追求至上的信念和崇高的大美,为形象的丰富饱满和意境的深刻沉雄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有一种艺术的美叫作“化腐朽为神奇”,由此可见。

这两首都是咏物诗,就其布局谋篇,写象造境,斟词酌句,及至平仄押韵等细枝末节均已达到了驾轻就熟、炉火纯青,一无生手之嫌。特别是立意高雅,旨趣精微,风格俊朗,余音绵渺,每每令人读后长思,拍案叫绝。这对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系统教学的青年诗人,着实难能可贵,我不能不刮目相看。

在通读了《流年一寸心》这个集子的全部诗作后,我并不认为咏物诗是经升的最擅,却多次被他的感怀诗打动,亦为他的情感诗而叹服,其行旅诗中同样佳作连连。如《冬夜感怀》:“他乡逢岁晚,残雪逆风寒。孤影随星月,清词寄壑峦。无情唯远别,有泪不轻弹。冷暖寻常事,长河映芷兰”。《冬夜遥寄小女高远》:“茫茫寒气萦冰镜,为我遥穹尽望中。笑靥如花犹带雨,娇音比燕欲乘风。童心驰骋闲挥笔,玉蝶翻飞醉抚桐。十载情牵他日忆,惊鸿回首月朦胧”。《过九子岩》:“弘慈大愿涉艰途,卓锡华严百念无。贝叶万篇参苦乐,清泉一壑抱枫榆。嵯峨青岭生禅意,萧瑟修篁捧玉珠。自古天河飞绿水,悠悠尘世只须臾”。这些作品都写的是诗人亲身经历与感受,出以衷心,吐之玑珠,情景会融,文质并美,可歌可泣,可圈可点。这里每一首诗都流淌着古老中华文化的丰厚膏泽,表现出传统诗词的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和声韵美。当然,诗人的眼界、胸襟、见识、道德、情操、气概和才华也一并由此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当代诗人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绝好的机遇。经升先生正当盛年,锐意进取,在传统诗词创作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我想:他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扎实地深入生活、深入大众、深入社会实践,写出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强音。这是祖国的召唤,也是历代成功诗人对后来者的重要启示。

汪奇圣 谨识于淝上望云轩

2017年10月14日夜

(作者系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主体情思与世事物象的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