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自然文学的审美价值——评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

刘先平先生是大家熟知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丰厚,精品迭出。他更以对大自然文学的开拓与实践,跻身著名作家的行列,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近期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大自然探险系列”(《寻找魔鹿》《寻找相思鸟》《寻找香榧王》《寻找猴国》),问世后即博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深受儿童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关注。

刘先平创作上的丰收,与他长期深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密不可分。几十年来,他经常与野外考察队风雨与共,或独自在山野跋涉寻觅,“用自己的双脚去认识大自然,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独特风韵和底蕴”,旨在“将中国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野生生物世界谱写成壮美的诗篇”。他在创作实践中要寻找的,是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奥秘与真知,是人类曾经失落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命真谛的天人合一。

研究刘先平的创作,首先涉猎的是大自然文学。有人将他喻为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作家也有自己的文学独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是以大自然为题材,观照人类生存本身,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文学观念与审美追求,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也与当代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趋向一致。大自然文学在中外文学上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田园诗”流派、俄罗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自然文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文学中以“重返自然”为主题的文学流派,等等,都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文学,正出现两个相应的回潮现象,一个是文学研究中的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回潮,一个则是在文学创作中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回潮。这种变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对人、对社会历史,当然也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关注。人对自然的关注,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命运与前途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回潮”现象,是理性主义文学观念与美学观念的苏醒。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成正比的。关注自然,是当代意识,是当代人意识,当然也是当代文学意识。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地为刘先平的创作归类,而是充分肯定其创作实践是对当代审美价值的自觉认同。

“大自然探险系列”出版后,引起人们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这套丛书的文体特征。文学观念的变化往往带来文体的变化,这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传统的文体理论,无论从外延上,还是从内涵上,已不能准确而合理地诠释当今丰富而复杂的文体现象,这可能也是不争的共识。有的评论认为,刘先平新版的作品兼有小说的叙事、散文的言情和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在文学形式的表现上有着独特的追求。刘先平创作的作品多为探险题材,探险自然故事曲折,探险也自然惊心动魄、令人感慨万千,因此它离不开小说式的情节甚至性格刻画,离不开散文式的抒情和哲理表白,当然也离不开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了。大自然文学作为当前世界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应该有特定的文体规范。刘先平为了最恰当地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审美境界,而选择这种既综合又独特的文体,可以说为大自然文学特殊表现形式提供了一个蓝本。这也是刘先平作品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安徽日报》200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