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给职场新人:从小处发亮 从大处闪耀

想当年,我刚到台达电子上班两周,就听到主管跟我说他们在厂区会议中讨论:“怎么有人在厂区用跑的?连上下楼梯都用跑的?”没错,被讨论的人正是我。我比一般人都幸运,大学还没毕业就到台达电子上班,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工作。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这工作要做什么,只知道同是武陵高中的学长很赏识我,给了我一个工作机会。

学长是我的直属主管,他常叮咛我一句话:“希望你能证明我的眼光是对的。”于是我展开天天在厂区内生产线中穿梭的岁月。

每天十点以前要发出当日出缺勤的报表与刷卡异常的名单,跟生产线组长与课长讨论异常作业员的状况。由于被规定的时间是十点以前,于是八点上班时间一到,我就开始打印全厂出缺勤资料。略做整理后,每天九点便开始我在厂区间的跑步之旅,一年到头没有失误。

因为我的目标是零失误。

1991年进入职场当菜鸟,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工作,纵使现在看来这些工作早已被网际网络所取代,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绝对不会被取代。

不出两周,全厂区产线的组长与课长都认识了我,一开始我的确都扮演小弟的工作,虚心学习,持续检讨。我发现台达的伙伴人都很好,尤其是生产线上的阿姨们。她们的年纪都和我妈相仿,许多人在工厂待了二十几年,当时的我非常纳闷,怎么会有人上班二十多年都待在同家公司,做着同样的工作。现在的我才明了:“人若缺少工作热情,公司若缺少家的归属感,到哪里工作他/她都待不久。”

许多的职场书籍都谈到新人要有好的工作态度与热情,这种抽象的话真的很难理解。我想用更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职场新人应该试着“设定挑战目标”。或许是个简单的目标,但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我当时的想法是,学长既然很赏识我,我更应该在公司三个月试用期之前做到几项指标,例如:全厂七百多人都要认识我,十点出缺勤报表零失误,持续研读劳动基准法并通过主管的书面测试,办理一次全公司的大型活动,等等。我很庆幸自己在职场初期养成的工作好习惯。

跑步让我维持好身材,微笑让我赢得好人缘,深入接触第一线让我知道操作员的辛苦,而准时送达报表让我养成守信重承诺的好习惯。直到第十六个月转任采购,直到再也不用跑步,我才开始发胖。

宪哥想与职场新人分享,找到自己被看见的点,“从小处发亮、从大处闪耀”。我相信任何职场老鸟,都会疼惜愿意奋斗且认真工作的菜鸟。

01 对得起自己,所有事都会对得起你

一位肯做肯学的新人

小安念私立大学刚毕业,凭着大学时代在股票研究社担任社长的学校社团经验,获得面试官青睐,面试官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进入公司为公司服务,担任最基层的试用营业员一职。

实务经验、客户、人际关系资源等什么都没有的他,只能跟着公司辅导考照的脚步拼命念书。某日,我担任该证券公司周六内训课程的外聘讲师,听到了他的故事……

小安进到公司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贫乏,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自己,非常虚心向前辈请教,前辈也很愿意帮助这个年轻人,加上他自己认真念书,第一个月就有明显的进步。未料,进入工作后的第三个月,他母亲因为肝病住院,全家随即进入捉襟见肘的“兵荒马乱”之中。

某天下班后,小安匆匆忙忙赶到长庚医院去换弟弟的班,在门口遇到一名头戴毛帽的妇人,病恹恹地和他攀谈。

老妇人说道:“小弟,借我一千元坐车好吗?我一定会还你的。”

小安心想:“自己已经够衰了,妈妈住院,难道还遇到诈骗集团借钱?”不过仔细端详了老妇人后他发现,老妇人毛帽底下的头发真的很少,加上手拿药袋,确实不像坏人,他心里一横:“最不济就是被骗,她要是没还我,就当作是一千块掉到水里吧。”小安从皮夹里拿出一千块,附上一张名片给了老妇人,老妇人连忙说“谢谢”,在小安的面前搭了出租车离去。

小安心想:“不会吧,我都骑摩托车来,她却搭出租车,我好像真的被骗了。”来到病房后,他讲这事给安妈听,安妈说:“钱没关系啦,你能帮助别人是好事。”

接下来几个月,小安在公司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加上母亲病况略有好转,没多久也回家休养,半年后,家庭与工作终于都看见曙光。

公司评估小安的专业知识大有进步后,给了他一份有潜力的“静止户”名单开始做cold call(陌生电访)。资料虽然有很多笔,但“静止户”不下单就是不下单,经过夜以继日地跟客户交流之后,终于有几户开始动了起来。

小安把过去在医院照顾妈妈的时间,都用来打电话,几次分公司经理要下班时,都看到小安还在与客户电话交谈,经理人对他的拼劲也非常感动。

几个月后,开始有单月攀上巅峰的佳绩出现。慢慢地,他进入公司的业绩排行榜领先群中;2013年更拿下了公司最佳潜力新人奖的殊荣,小安在入职第二年被晋升为襄理。

有时候,一直抱怨并不能成事

不过,连小安自己也搞不懂的是,有位小姐,小安建议什么,她二话不说就听从建议,该名客户也从“静止户”名单中,变成小安的前几名大户。被难伺候的客户缠习惯的小安,还真不习惯太好的客人,更重要的是,该名小姐始终不愿意跟小安见面。

小安终于利用过年前的机会,循着公司建档的地址前去拜访该名小姐,借着致送年历之名,想见见她到底是谁。到了木栅的静巷内,他看到一位外劳(外籍劳工)推着轮椅,椅子上坐的好像就是前年在医院门口借走他一千元钱的老妇人,上前了解之后,才发现该名小姐正是老妇人的女儿。

去年“静止户”电访时,这位小姐就已经发现小安曾经帮助过她母亲,对于他的专业知识与服务态度持续观察后觉得满意,就把自己在其他家券商的单,转到小安这里,小安这时才恍然大悟……

现在如小安这样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的成功例子我听过很多。大家都在批评草莓族,但不容否认的是,未来的主人翁还是年轻人,而我愿意多给大家希望与鼓励。年轻朋友们,主动伸出你的手,不要躲在网络背后,先试着付出与学习,给自己一个机会,锁定正确目标并且持续努力,我相信假以时日,你们会让批评的人大跌眼镜。

02 至少自己的事自己做

离开房地产中介业已经十五年,老同事趁我较有空时,贴心地约了四位以前的战友喝咖啡,我们一坐下来,不需暖场,就能聊得十分愉快。

请放下手机好吗?

荣哥是我们几个店长中对房地产工作最坚持的,这十多年来不仅继续从事房屋中介工作,而且还兼做大学附近的套房投资。那天说到自己时不时还要兼做物业管理、催缴水电费与房租,不禁语露无奈。

我对荣哥的工作很感兴趣,当天喝完咖啡后,请他带我去看几间较近的学生套房。

到了某大学附近的出租套房,事前这位学生跟荣哥约好要退租,并约了父母亲从中部开车北上,帮他把东西载回家,随即要到南部某优质大学继续念研究所。

到了房门口,门没关,里面已有说话声。荣哥礼貌地跟学生家长打了招呼,我只闻到一股怪味。一进去,看到满地的发票、便利商店的塑胶袋、宝特瓶(PET)与运动衣裤,还有两袋没丢的垃圾,里面的便当早已臭酸。老实说,我没兴趣多待一秒。

学生家长很客气,也知道房间很乱,连忙跟我们说不好意思。荣哥不愧是做生意的料,直说没关系,还打趣地跟家长说:“我们先把押金和水电费结一结吧。”

只见学生家长把大男孩的物品,装进早已准备的纸箱中,两位年约五十多岁的中年父母,挥汗如雨,搬着重重的书。爸爸的衣服早已湿透,脖子上挂的一条毛巾也几乎湿了,妈妈右膝盖上的护膝则紧紧缠着。看来两位老人帮宝贝儿子收拾房间也有几十分钟了。

而宝贝儿子正坐在床上划拉着他的手机,玩着他的游戏,嘴里不时冒出脏字。

荣哥带着一点不悦又不能太责备的口吻说着:“同学,你去阳台把衣架跟拖鞋收进来吧,我跟你结完账以后,还要赶去下一间套房。”

大男孩说:“没关系啦,我妈知道拖鞋跟衣架放在哪里。”他头也没回地跟荣哥讲话。

爸妈都不说话,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荣哥实在看不下去了,索性把衣袖卷起,帮起二老的忙;把书本叠一叠,顺手装进箱子里。荣哥都如此了,那收拾拖鞋跟衣架就应该是我的工作了。

只见双亲一直跟我们说:“不用啦,我们来就可以了。”

荣哥随即故意大声嚷嚷:“赶快结完账,我还要赶下一间呢。”可是我明明知道荣哥晚上没事。

孩子这样,父母该怎么办?

晚上荣哥请我到大学旁的牛排店吃晚餐,只见荣哥用怨叹到不行的口吻,一直抱怨他套房最近出现的衰事。

他最近很倒霉,出租套房都遇到催缴多次的、索性不缴的、催缴隔天就不见的,还有让他最头痛的就属“半夜夺命连环电话”了。

荣哥半年内三次接到某名大学生的电话,其在晚上三四点唱完歌或是吃完消夜后,带点醉意地跟他说:“大哥,我没带钥匙,进不去,你来帮我开门好不好?”

第一次荣哥没办法忍住恻隐之心,帮他开了门。第二次荣哥要学生自己骑车到他家楼下来拿钥匙。第三次三更半夜打来,他真的火了,一气之下说出要学生去住旅馆。学生哭着说没钱,他只好又去帮学生开了一次门,我听了直呼不可思议。

我有两个儿子,老实说,很难想象要是我的孩子做出这些行为,我该怎么办。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专员工作。前三个月,就因为遇到举办秋季旅游,弄得桌面太乱,被我的主管狠批了两次。第二次他甚至说:“你要是因为桌子太乱被我说第三次,你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这也影响了我往后二十多年的工作习惯。

关于上述的搬家例子,我还有个疑问:为何明明要搬家,孩子在玩手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爸妈都不说话,反倒是我们这些大叔看不下去?

我觉得,这孩子的父母亲要负最大的责任。我始终认为,每位家长若能把自己小孩教养好,让他们出社会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论职位、薪资高低,小孩能够养活自己(先别提孝顺),不要造成社会负担,父母亲就是对社会有显著贡献了。

我真的衷心希望,我看到的这个案例只是特例。

03 年轻人不难带,是时代的观念要变

过年期间与学生时代童军团的好友相聚,才知现在的童军团与服务性社团在各大学、高中都招生不易,大家感叹时代变了。

时代真的变了?

我们这群童军团的朋友,毕业后二十几年都会不定时相聚,今年感触特别多,不是大家老了,是以前的热血社团快要倒社,回忆没人延续了。

现在的学生都说:

“还要旗语干什么?有LINE就好了。”

“还要露营搭帐篷做什么?到处都有旅馆。”

“还要绳结做什么?到处都是便利商店。”

“还要观星象做什么?我们都有GPS……”

虽然我们这群中年大叔对童军团的想法,年轻人一辈子也不会懂,童军团的意义肯定比年轻人想的多更多,不过话说回来,年轻人说的好像也没错。

随后大家话锋一转,又开始谈及年轻人多难带、态度不佳、思想诡异之类的,我每次听到这个都感觉很无趣,因为只要是老人聚会都会听到这种老掉牙的话题。

我真的很想幻想一下,80后、90后的聚会里,会不会也在说我们这些60后、70后的大叔、大姐冥顽固执、思想老旧、想法呆板之类的,这世界未来到底是60后、70后的时代,还是属于80后、90后的天下?这世界未来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年轻人难带,还是老人不会带新人?还是老一辈给了新人不想要的东西?答案好像已经越辩越明,呼之欲出了。

或许是我运气好,我周边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的专业知识或许不足,经验或许没有我们丰富,但是大多很聪明,也很愿意学习。吃苦耐劳程度也许普普通通,但是只要目标清楚,他们是有机会被训练成大器的。

之前受邀参加知名电视台的谈话性节目,谈及青年人就业的议题,主持人与其他来宾都谈及年轻人失业率偏高,但招聘制又成效不彰的双重吊诡;或许议题久议不决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其中不仅有薪资问题,还包含其他因素。

我承认薪资真的很重要,薪资不高哪来工作乐趣与成就动机?但是一味把议题导引到薪资问题,好似所有责任都是最上面老板的问题,与基层或中阶主管无关,似乎也不正确。一线主管因为薪资水准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以致都容易用以前成功过的管理思维,去带那些新鲜“草莓族”,而他们明明不吃这一套,这种管理风格,我也始终不以为然。

就职第一要点:做有兴趣的工作

其实工作无分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很烂的公司还不是有人做得好好的,幸福企业也有人离职,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做,我相信行行出状元。若非如此,吴宝春、阿基师这样的成功例子,就不会被大家广泛讨论了。

“有兴趣的工作”,是我认为年轻人应该修习的第一堂课。

或许工作不会差异太大,但太多例子告诉我,跟对主管,工作变有趣;跟不对主管,幸福企业也有血汗部门。

其次是“赞赏员工的成就”,千万不要变成一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的惹人厌主管。

赞赏员工成就,当然要分“大成就、中成就、小成就”,定义依各公司而有所不同。员工也要分“资深人员与资浅人员”,奖励模式也可以分成实质与非实质,不一定只是钱,还有更多样的奖励方式,并不仅限于口头奖励。我看过很多主管会适时写下一张卡片给同仁,这样做效果很不错。当然,赞赏也要吻合“立即、公平、公开”三原则。

举例来说,新人有个微不足道的小成就,就要好好鼓励他,更不要说是比较特别的特殊贡献了;对资深人员,也不用一件小事做得很好,就要公开表扬,这样太矫情;但如果一年到头只有口头奖励,缺少实质的回馈,恐怕也效果不彰,无法达成管理目的。

最后是“归属感”,这一点最容易做到,也最不需要花大钱。

创造一种家的感觉,给新员工一种关怀和爱,我认为这是部门主管最重要的使命。我在职场看到男性主管在这个能力上,普遍仍有需要学习之处,不妨多运用部门秘书,或是多与女性主管互相讨论,相信可以找到不同的见解与施力点。

最后,宪哥要提醒大家的是,“好汉不提当年勇”,或者说“好汉当年谁不勇”,只会说我以前怎样厉害……现在新人都不吃这套啦。能顺应潮流、因时制宜的主管,或许才是在新人面前吃得开的好主管吧。

04 总是新人抽到大奖,公司怎么了?

每年年关将近、尾牙季到来时,无疑就是公司与公司间、产业与产业间的一场年度经营成绩展现的对决赛。

员工才来两周,竟抽到最大奖?

工作二十三年,亲自参加过五十场以上的大小尾牙,无论是担任主持人或是在台下看表演,每一年的尾牙都有不同的体验,但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总是每年特等奖的抽奖时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年在我曾经服务过的公司尾牙时,有位才来两周的同仁抽到大奖,记忆中特等奖是价值七八万的加拿大来回机票及旅游券,这好运羡煞所有人。于是隔年就将抽特等奖资格,修改为到职半年以上的员工。

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这位新同事,而是那一年公司的离职率特别高。

办公室的同事几乎换了三分之一,不会走的员工还是占着位置。容易离职的位置,一年曾换过两三名员工,职缺时常在内外部招聘渠道上看到招聘新人。于是近几年,我常问我的朋友:“你们公司今年抽到特等奖的员工,到职几年?”用这个指标可以观察该公司的离职率与平均服务年资。

大型公司的员工人数众多,样本数多,各种大奖数量也多,从得奖员工的年资来看公司的离职率,其实可以看出些许公司人力状况的端倪。小公司样本少,那就把这指标当作是趣味也无妨吧!

我不否认,抽奖有其运气成分存在,虽然与统计学者期待的样本数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但我这几年对某些公司的粗略观察,其实还蛮准的。我想特别强调,其实适度的离职率有助于公司新陈代谢,不见得全然是坏事,但离职率若高到一定程度,恐怕会对公司造成相当的打击与负面影响。相反,公司每年抽到大奖的都是资深员工,离职率偏低,甚至几乎等于零,这样的公司虽然相对稳定,但或许也很难变出新把戏。

前些日子,有某家人力银行公司做的调查指出,因为这一年年终奖金各产业普遍偏低,有意离职的职场工作者也不见得会撑到领完年终奖金才离职。于是,在公司尾牙酒酣耳热之际,若见到邻桌几位完全不认识的同事时,你也不要觉得太意外。

我常说:“一家公司就像一队职业棒球队,如果都是老人就很难夺冠,但都是新人很没经验。若有完整的老中青三代,这种公司很难出现!”原因很简单,老板不一定会重视人才比例的问题,公司能赚钱就好,管他什么人才比例呢!于是卓越的公司与普通的公司,差别就在衔接老中青三代“mentor”制度的导入了。

Mentor是新人的良师益友

Mentor,无论中文说成师徒制、学长制、导师制、辅导员制、训练员制……中文名称千奇百怪,但英文就用mentor这个词。这个字有“导师”“良师益友”的意涵存在,它与另一个字mental(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是同一个字根系列的字。因此,我对公司导入mentor制度下了一个简单定义:“mentor是要成为新进员工在心理上或精神上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上的教导者,以及成长进步的导师。”

通常mentor在公司有三个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1.传递公司文化与策略目标,当然还肩负日常工作专业技术的教导。

2.缩短人员的培训时间,减少人员在替补上的“机会成本”,强化该单位的整体战斗力。

3.减少人才流失,强化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以,一般公司都会是资深员工或是主管来扮演这角色,问题是,担任mentor或训练新人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吗?关我们什么事?我想这就是公司要去塑造与建立企业文化最困难的地方了。

我一直觉得新人会不会离职,不必一直跟公司扯上关系,即使再烂的公司,也有人做得好好的,再好的公司,也会有适度的人员流动。不必太去责怪公司。

离职的原因,新人自己占百分之五十。如果他待下去,有一半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忍不下去的,三十岁成家立业后说不定就忍住了;以前会为了钱工作,说不定四十岁以后想法就变了。我倒是一直很正面地看待员工离职这件事,因为有一半原因都跟他个人当时的想法有关。

另外,公司大小环境占百分之三十,公司若整体环境倾向善待新人,对新人友好,新人留用比例当然高。反之公司大环境与该部门的小环境倾向排挤新人、仇视新人、不理睬新人,新人甚至待不到一周,拍拍屁股走人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最后mentor指导者占百分之二十,扮演mentor的员工也不用压力太大,能尽量设身处地地为新人着想,带领新进员工就好。试想,自己刚进这公司前三个月的心情是什么?现在的他需要什么?常想这两点,一定可以为新人留用加分不少。

当然,老板绝对不会把新人交给一个看起来比新人还笨的资深员工带。所以,带新人就是获得老板肯定的第一步。不要说自己没时间,试试看,一定可以做得还不错的。

05 守时、专注,面试官一定会用你

面试的态度决定公司要不要用你

录完广播节目后,我邀请三位小友到咖啡店,我们从年轻人的就业话题聊起,我问小雀:“你这个工作是怎么找到的?”

小雀是私立大学毕业,在外国念MBA,毕竟喝过洋墨水,虽然年轻,谈吐间却多了点自信。到广告公司工作是她的梦想,她有计划性地投递履历,只不过试了几家公司,对方都没有录用她。原因很简单,公司都认为她不是相关科系毕业,而且没有工作经验,起薪要求又比一般的新人还高。

然后呢?

她现在任职的公司在世贸附近,两年多前的夏天,人力资源部约她八点半复试,她八点不到就在附近的便利商店稍作准备,吃完早餐后,还持续上网浏览该公司的广告作品与成功案例,并在脑中重复演练应答问题的画面。小雀在初试时表现不错,希望这次能一圆梦想。

“八点半面试会不会太早?”我惊讶地问她。

她也觉得奇怪,哪有公司约八点半复试的?

一如往常,她进到了会议室,对三位复试官的问题侃侃而谈,丝毫不受前几次面试失败的影响,面试结束后就走出会议室稍作休息。

录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小雀回答:“主管说,过去的复试都约在九点半的主管会议前面一小时,从来没有一位面试者准时过。”主管觉得小雀的应答很得体,专业也不赖,重点是非常守时,没有广告经验可以再培养。

我问小雀,你住哪里?她说:“桃园,面试那天搭早班火车来台北,但现在搬来台北跟姐姐一起住。”

这个新人,不是一般的新人,结实又强壮,这家广告公司她一待就是快三年。

随后我问了阿杰,你有印象深刻的面试经验吗?

阿杰在全球知名的网络公司上班,六年多来表现非常优异,人家说他官运亨通,谈话中,我倒是觉得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业务精神。

阿杰跟我们分享他的经历,有次跟着老板进去会议室复试业务人员,这是一场“多对多复试”。面试官三人,应试者有五人,很创新又多元的面试方式。这种面谈法的优点是,可以立即看出应试者在竞争环境下的突出表现,也可以找到具有大将之风的好手;缺点则是对于临场反应较差,但是专业素质优异的好手,难免会有遗珠之憾。

进行的方式是,面试官要求五位应试者,逐一用英文自我介绍两分钟,第一轮高下立判;第二轮面试官依序用中文针对特定问题询问其中几位;第三轮再针对仍有疑虑的问题,询问某位特定应试者。这时候就发现,连续两轮都没被问到问题的某位应试者,开始低头玩手机,这时坐在观察区的阿杰都看傻了眼。

最后公布的结果阿杰一点也不意外。录取三位,刷掉的两位,一位是已表明来外商是学东西的,两年后还要去海外留学,另一位就是那个玩手机的应试者。

新人想的和主管不一样

由此可知,不管学历再高、资质再聪颖,最后仍将接受职场考验。连面试都会迟到、面试者心不在焉,有多少老板会给第二次机会?专业技术与能力或许都有培养的可能,倘若对于职业的态度不良、敬业精神不够,又如何能在众多职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

去年某知名人力银行调查,职场工作者前五年对职场的需求,这份问卷同时调查了主管与员工,吊诡的是,两份调查结果却大异其趣。主管觉得新人要求的前三名依序为:好的待遇、工作的安全性、升迁与成长。而新人填出来的答案竟然依序是:有兴趣的工作、赞赏员工的成就、归属感。

这答案跟各位想的一样吗?

我开始也觉得不应如此,但这几年辅导公司的经验越多,职场教学历练越久,我越觉得有道理。

大家都戏称台湾的职场新人为“草莓族”,真的所谓80后、90后都是“草莓族”吗?我看不然。这或许是所谓职场主流的60后、70后担心自己未来被取代,或是看不起跟自己不尽相同的年轻人,发明的新名词吧?

我并不否认,职场新人因为在生活条件变好的年代出生,所以这或许是他们的原罪;想想我们刚进社会时,不也被老鸟钉到满头包吗?

多给新人机会吧,或许他们不是最优秀的职场工作者,但他们对于人生目标的执着程度都展露无遗。

宪哥在这送给还有梦想的年轻人:“你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要去哪里。”

06 从小地方看他们制胜的关键

“精致的服务”与“深度的文化”是台湾地区产业成长的唯二武器。大家都是从22K(约4500元人民币),甚至更低的薪资开始打拼,靠着专业与热情,直到做出外人看到的这一点小小成绩。这是手提袋与笔记本给我的启示。

细心的店长、发哥与软实力

有次受电影公司之邀看了一场试映会。由于当天我从台中北上,身上提着大包小包,显得有些笨重与不便,于是到先前上过课的连锁门市,找了位我认识的店长,顺便拜托她,帮我看顾东西。

电影看完后,又忙着别的事,所有事情完成后,已经接近十点,百货公司即将打烊。我担心东西拿不到,急急忙忙再回到三楼拿我的东西。店长为了等我,延后了下班时间。我看到原本装书的旧提袋,外头已经换了一个崭新又漂亮的新手提袋,我问她:“为何帮我装了一个新手提袋?”

她回答:“旧的已经快破了,我怕你里面的书很重,很多本会掉出来,这也算是顺便帮我们公司打一下广告啊!”

我直说:“你好贴心。”

她的细心还不止如此。她特别把我叫到旁边说:“宪哥还记得上回上课时,我们店里有位优秀的组长吗?她下周要接受杂志专访,给她鼓励打气跟赞美一下吧!还有,别说是我说的哦!”

我当然照办。

离去时,她不忘送我走出店门。行走中,又提醒一位店员要做好文具区的排面整理,我顿时觉得,难怪她会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吧。

另一个软实力的例子是,有次我想把平时很少开的大车卖了换小车,车行的营业点就在我家对面不远。当天遇到的销售员非常专业也很热诚,名片上还有“年度精英业代”字样。他非常热心地介绍这款新车,带着我试乘、找二手车商估我的旧车。临走前,很积极地要我留下资料,并试图当天结案。

我告知他,先让我去吃中午饭,明天一定回他消息。其实,我想要打电话给发哥。

发哥是我的汽车顾问,已经卖了我两部车,过去十年保险、理赔、服务都是他在做。只不过他最近比较专注在双B与租赁业务方面,我们比较少见面,不过年节还是会收到他的短信与问候电话。

专业与热情造就服务力

“发哥,我要买车。”

我在电话那一头,把我的需求与相关信息跟他说后,约好四点来我家。

不过没想到,三点不到,“精英业代”已先一步到我家按门铃。他说要送我来店礼,老婆先一步把他拒在门外。我忽然感觉,他真的好有诚意又积极,以我的标准,他已经合格了。

四点一到,发哥出现了,他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十年没换过,里面记载了所有客户换车的信息。翻到了我那一页,我瞠目结舌,关于我车的相关纪录,密密麻麻、巨细靡遗,经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个小时后,我签了合约,也把旧车一并给处理掉了。

他已经卖车二十多年,经手处理过近五千辆新旧车买卖,也提到了很多我以前同事的工作变化,简直就是“车通、人通、信息通”。

我问他,21世纪,为何不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来服务顾客呢?他提到:“这是我二十年来的宝贝,我舍不得。”

其实我心中浮出的一句话是:“我也舍不得换掉你。”

隔天,发哥把我的旧车牵走,还准备了一台刚洗好、打好蜡的小车,供我当作新车交车前的代步车。

女店长与发哥的例子都告诉了我们,企业经营的差异化就在服务,而且决胜关键就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说穿了,这两件事好像都微不足道,但他们两位都做得如此自然。

更让我感动的是,女店长因为去年骑摩托车出车祸,右手还未完全康复,需要靠康复训练才能完全恢复。而发哥年纪大了,不像“精英业代”这样年轻,充满干劲与热情,可是他展现出来的是立即、精准、老练的业务操作技术,对于从事或是有心从事业务工作的人来说,前辈的确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常说:“专业让你称职,热情让你杰出。”上述两位都算是我的朋友,在他们的领域中,持续养成专业技术,对工作表现持续精进,对于人的关怀从不马虎,他们虽然年纪差距甚大,但都拥有同样的工作表现。

薪水的多寡是建立在你花了多少心力上,当心力与责任感成为工作的一环时,无论年纪,软实力都会成为工作制胜的关键。

07 我该不该在同间公司,从菜鸟待到退休?

几年前,我到某家公司上课前,人力资源部主管丁老大为了课程访谈以及礼貌款待,晚餐时特别希望我留下,与他和负责训练的同仁共进晚餐。席间我特别问他:“贵公司的福利如何?”他逗趣地回答:“公司的福利好到爆,公司若没赶我走,应该会待到退休吧!”

年前,我收到丁老大的短信,他被公司资遣了,他在公司待了二十一年半。

只是出席,其实无功

老实说,他们公司福利真的很好,好到没话说,相较于同产业的其他公司,福利与用人制度都算是业界翘楚。丁老大从退伍后的第二家公司起,就在这里服务,从人力资源部办事员开始做起,到人力资源部专员,期间也历练了人力资源部课长,总务课长,人力资源部副理、经理,到协理,最后却被公司资遣。因为丁老大熟悉各种人事规章,公司也没亏待他,该给的资遣费一毛也没少,他在年前含泪离开该公司。

除夕前几天,他约我吃饭,于公于私,我都想跟他聊聊。

五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要低声下气请我帮忙介绍讲师的工作,我知道,这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不想刻意给他希望,更不想泼他冷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很难在讲师工作上有任何机会,我只想听听他吐露心声,我就安静地当个倾听者。顿时,在企业内时常对外部讲师颐指气使、指指点点的伟大协理,那天突然间变成一只小花猫,我真的不胜唏嘘。

丁老大埋怨道:“宪哥你知道吗,我对公司有多忠诚?二十多年来,我对公司做出多少贡献?甚至我身体不舒服,都还忍耐且准时来上班。这些年来,累积多少年假未休,帮公司培育出多少优秀员工?公司换了经营阶层,我竟然在第一波资遣员工名单中,你说,公司是不是很无情?”

我仔细地听着。

他继续说道:“我本来以为,人力资源部最高主管,就算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也应该是最后一个帮公司关灯的人。没想到去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我竟然在第一波名单中,我两个儿子还在念大学呀。”

听完他的诉苦后,我只有一种感觉:“出席无功,创造价值才有功。”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基层员工会流动,高阶主管的转换战场也是司空见惯。我常跟学员开玩笑说,不管你们怎么动,只要还在产业内,上课都会遇到我。

在甲公司遇到的问题,到乙公司就不会出现吗?离职前对甲公司的厌恶,对乙公司的憧憬,转职后会成真吗?其实不然。

转职只是企业人力的重新盘整,工作者该面对的,终究还是要面对。

终结抬轿人生,展开当责人生

以现在台湾地区的环境而言,各个行业要能从一而终待到退休,已经是缘木求鱼了。至少比起二十年前的产业环境变数复杂许多,就算能在同一个公司继续待到退休,职场工作者到底该不该这样做呢?

我个人并不鼓励,原因有三:

1.退休前十年,资深员工对公司产生的边际效益与薪资价值会逐渐下滑,至少比起员工在任职第三年到第十五年所产生的价值还要低。此时,公司若遇到一个风吹草动,资深员工很容易变成首波开铡的对象,理由无他,就是因为薪资太高。

2.资历过长很容易让员工自然而然养成待在舒适圈的特质。不是说资深员工不好,而是环境与人性使然,此时“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很容易产生。

3.“职业生涯”四字,本身就有磨炼、历练与高低起伏的意涵存在。在同一公司、同一个工作职位待太久,会让人“自动缺少”更大的磨炼机会,自愿或非自愿转职时,身上具备的谋生特质匮乏会大幅提高风险程度。

在这里,宪哥给大家一些建议:

1.我的“薪水是客户付的,不是老板付的”。服务客户不是让老板开心,而是磨炼自身能力。当公司客户群明显出现异状时,就是高风险来临,不要只看老板喜不喜欢你。

2.公司每个职位都很重要,而你来做,确定会做得比别人更好。就算你职位再普通、影响力再小,都应该改变一点点的现状。

3.“出席无功,创造价值才有功”,不要每天口口声声提你来公司几年,要常常想,你若是公司老板,还会要你坐这个位置吗?

4.公司请你来,是要你承担责任、解决问题、荣辱与共的,不是要你在那边每天抱怨东、抱怨西的。

5.没人能预知明天,“不断学习”绝对是工作的其中一部分,这一点要切记。

最后,为何我可以断定丁老大不适合当企业讲师?因为在同一企业抬轿二十多年,如今五十多岁想出道的他,才发现自己不太会制作教材的Power Point,以前这些资料都是部属在做,他只负责上台报告。现在才发现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新职场的核心竞争力相距太远,真的已经太晚了。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等到像丁老大一样,惊觉自己不被公司需要时才感叹公司没有人情味;随时准备好自己,即使此处不留爷,也自有留爷处。

重点笔记

● 找到自己被看见的点,“从小处发亮、从大处闪耀”。

● 先试着付出与学习,给自己一个机会,锁定正确目标并且持续努力。

● 工作无分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 你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要去哪里。

● 当心力与责任感成为工作的一环时,无论年纪,软实力都会成为工作致胜的关键。

● 出席无功,创造价值才有功。

● 就算你职位再普通、影响力再小,都应该改变一点点的现状。

● 没人能预知明天,“不断学习”绝对是工作的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