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者前言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
- 1355字
- 2020-11-09 14:48:13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1. 列夫·洛谢夫的序言——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详细地述评他在各个时期诗学思想和创作的演变过程;
2. 布罗茨基的作品,搜罗之详尽无出其右,然而其核心是他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后在美国以俄语出版的六部诗集;
3. 注释,占据本书篇幅的绝大部分,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引述诗句,详解其含义、隐喻、象征、言外之意,详细分析诗的格律特点及其与传统和外语诗的关系等。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只有在注释中才能找到答案。
显然,这三个部分是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阅读本书应从认真阅读序言入手。
布罗茨基在西方的生活,简略地说,就像沿着成功的阶梯上升:薪酬相当可观的名牌大学教授职位;文学家所可能获得的一切最高的奖项和奖金,其中包括1981年的“天才奖”、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的美国桂冠诗人称号;耶鲁、达特茅斯、牛津的荣誉博士,佛罗伦萨和圣彼得堡的荣誉市民,荣誉军团勋章获得者,如此等等。
布罗茨基由于其随笔而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也在整个西方确立了作家的声誉。正是由于英语随笔《小于本人》(Less than One)、《水印》(Watermark)和《悲伤与理智》(On Grief and Reason)西方才能理解和评价布罗茨基的才华的真正水平,布罗茨基被誉为“最伟大的随笔大师之一”。198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便是对他的才华的承认。
不过,布罗茨基七岁上学,十五岁退学。他对诗感兴趣较晚,十七岁开始写诗。十八九岁写的诗还只是青少年的试笔(因为醉心于华丽的辞藻、浮夸的文风和卖弄空洞无物的外来语而受到诟病),生活长期处于动荡之中——逮捕、监禁、精神病院、法庭审判、流放、驱逐出境、致命疾病的发作,然而逆境没有摧毁他。他终于成为有广泛文化教养,并在某些知识领域达到高深造诣的人,是“由于不倦地自我教育”——这是与布罗茨基相知三十余年的列夫·洛谢夫所下的结论。布罗茨基早在年轻的时候就通过自学掌握了英语和波兰语,后来可以凭借词典阅读拉丁文、意大利文和法文,在生前的最后几年又开始学习中文。
在他亲密的朋友中有杰出的语言学家、文艺学家、艺术史学家、作曲家、音乐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而布罗茨基的一个广为人知的特点是就其感兴趣的学科非常仔细地向专家求教。与他交往甚密的谢尔盖耶夫感慨地写道:“约瑟夫能在空气中抓到无数的东西。他如饥似渴地捕捉每一个新出现的item(英语,此处的意思是:资料),竭力记下此项收益,在诗中加以运用。可以说,什么也不会白白放过,一切都用得上。其惊人的技巧是难以想象的。”
1970年起,布罗茨基本人或在他的监督和积极参与下选编的六本诗集以俄文在美国出版:
《在旷野扎营》(Нью-йор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мени Чехова,1970);
《美好时代的终结》(Ann Arbor, Michigan: Ardis,1977);
《言语的一部分》(Ann Arbor, Michigan: Ardis,1977);
《献给奥古斯塔的新四行诗》(Ann Arbor, Michigan: Ardis,1983);
《乌拉尼亚》(Ann Arbor, Michigan: Ardis,1987);
《洪水泛滥的景观》(Dana Point, California: Ardis,1996)。
本书目录中的第一首诗是:1.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романс《圣诞节浪漫曲》。
请注意,此处的1.(№ 1,以下类推)其实是注释的索引,可以在注释“1.”中查到。在这第一条注释之前还有说明注释的内容和范围的章节,如“本书的构成”、“注释的结构”、“作品的史料”、“参考资料和图书索引”,浏览这些章节乃至了然于心是必要的,这样才能逐渐熟练地查阅注释,获得释疑解惑的大量信息。
娄自良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