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Forget It(忘掉就好)

Q 想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想去摄影,想去挑战极限运动,还想做很多很多事情……或许想得太多,反而一事无成,可是不想,那么在很多年后,看到我在这里提到的那些梦想,一个个都再也实现不了,甚至完全没有去实现的兴趣,那该怎么办?


我刚上中学的时候,参加过学校的一个管乐队,吹单簧管。每天练习《运动员进行曲》《检阅进行曲》《祝你幸福》几首曲子,坚持了两个学期,实在有点不想玩了。

乐队的指导老师是一个姓张的老头。说实话,张老师还真挺多才多艺的,他先后创办了学校的管乐队、科技兴趣小组——制作“咸汽水”、一本叫《初耕的土地》的文学刊物,还有一堆他一时兴起弄的社团、小组什么的。

跟着张老师玩的,通常都是些刚来的新生,而且过一阵子,这些新生渐渐感觉不对,便纷纷退出。那个年纪的孩子,虽然没有大人那么势利,但最终还是能感觉到这位张老师是一个不受他的同事待见的怪人。说严重点,他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张老师这个悲剧人物的存在,对于中学时代的我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原因是,我从小一直被人称赞“多才多艺”(弹琴、打冰球、在少年宫练书法什么的),这一直是让我挺得意的地方,对女生也颇有杀伤力。但是张老师的出现给这一切都罩上了一种不安,我总觉得在张老师身上能看到我自己的将来,至少是一种看得见的可能性。

我第一次去夏威夷的时候,在威基基海滩住了几天,腻了,就租了辆车围着岛转,记得在一个没有旅游者的荒凉海滩上,有一排很破败的帐篷,我好奇地停下车来拍照(哈哈,真烦人),看见进出的都是一些打扮很不讲究的中老年男女。回来问酒店里的当地人,他们说那是一帮20世纪70年代的文青,在夏威夷住了很多年了。

20世纪70年代。

那时候,他们也就20岁出头吧,阳光、沙滩、帅哥、美女、音乐、生活,想象一下,那样的时光,该有多么明媚、多么美好啊!可四十年后呢?在他们身上,你很难再找到一点当年的浪漫,反正我看到的只剩下贫困和艰难,一种被世界抛弃的孤独。

有人肯定会跳出来反驳我说:你怎么就知道人家不幸福呢?也许这就是人家追求的东西,人家内心这样的平静,是多么美好啊!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不想反驳,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我觉得我得感谢张老师,要不是他给我的刺激,我说不定也会“追求音乐梦想”,然后成为夏威夷海滩上的一个老嬉皮。不对,我想我还是别装外宾了,我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一个老“笑话”。

追求梦想是富豪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还是听褚老师的吧:

放弃幻想,轻装前进。

注意到问题中的口号:Just do it!

千万别拿这句话当“追求梦想”的借口,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口号应该是:Just forget it(忘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