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人生

Q 23岁,在深圳一家银行做客户经理,周围的人认为我的学历能得到这份工作,很幸运,很来之不易。可是做了一年多,我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我人生的全部,于是有了辞职学语言出国留学的想法。希望您能给个建议和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去美国那年20岁,跟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

而跟你不一样的是,我当时并不想出国。那时候,我在北京有一帮很铁的哥们儿,有个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很拉风的乐队,有热恋中的女朋友、暗恋中的小美女,还有一拨对我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仰慕者,反正是挥霍青春的大好时机。

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没有现在这么繁华热闹、高楼林立,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天天做创业梦、一心想爆发的“有志青年”,中关村基本上只是个攒贴牌电脑的农贸市场。但是回想起来,好像一切都在暗中酝酿,等着后来故事的开始。

邻居姚欣因为偷自行车被学校开除,几年后,跟人合伙开了一个网站。另一个邻居前女友小玉高中辍学——她妈妈的说法是褚明宇害的,先是去泰国游历一圈,然后回北京瞎混,在一个饭局上认识了刚回国不久的张朝阳。后来她成了搜狐元老。

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北大物理系学生周晓成,因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不及格,居然没拿到毕业证,回昆明老家电视台工作,随即下海搞广告公司发了横财。

我将来的前妻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先是被留校察看,然后被北大开除,回天津老家,正赶上一家新民营保险公司成立天津分公司。她这么一个北大肄业走投无路的人去卖保险,一路高升,三年后,居然有了自己的司机。

对了,那家小公司叫平安保险。

哈哈,你该说了,褚老师的朋友圈很可疑啊,怎么一个个都是被开除的?这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就是在姚欣被开除、周晓成被肄业、小玉被退学、我未来的前妻犯错误的时候,我离开北京去了美国。在当时的旁观者眼里,我做出的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甚至跟那些留在北京挥霍青春到肄业,到被开除的邻居、朋友比起来,我好像是某种令人羡慕的“成功案例”。

但是……

用一句美国人的套话:The rest is history.

剩下的都是历史。

时间快进25年(1/4个世纪啊)。

姚欣据说早就财富自由;小玉当了华纳音乐中国区CEO,晓成在搞私募基金,跟人打电话张嘴净是几万吨之类的;我前妻不幸跟了我,后来去了美国,中断了在平安的仕途,现在加州一个成功创业公司负责中国业务,只等公司上市退休。

而我呢,1/4个世纪之后,还在这里吭哧吭哧地写字。

所以你说:褚老师,你说了半天,是想告诉我不应该出国吗?

不是。我想说的是,在你20岁出头的时候,千万别太理性、太功利,别去做那些在周围人眼里看起来合情合理,甚至是令人羡慕的“安全”选项。

别跟当年的褚明宇学。

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出国是一个安全、“负责”的选项;而对于你来说,留在现在的单位不出国,才是安全、“负责”的选项。

如果你出国的目的是“发展”,那我建议你还是留下来吧。但是,如果你出国的目的是挥霍青春,那么我坚决支持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