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陕西当代文化名人访谈
- 黎峰 沙莎
- 2377字
- 2020-06-25 14:30:40
六、做正派的人,做严谨求实的学问
问:如果要你给自己的学术研究作以总结,你会怎么说?
张岂之:几十年来,我主要在西北大学任教,主持这里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尽管上个世纪也有不少时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做外庐先生的助手,做一些学术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有时也到清华大学做些研究。我努力地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普及工作。
这么多年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研究并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核心理念,这些核心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中华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何变化,今天如何看待这些核心理念。我们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12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包括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二是着重从宏观上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了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个认识并非始自今天,在上个世纪,我已有了这个看法。1994年2月10日,农历春节,我在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后记》时有这样的话:“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从不同的方面研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工作者,我们不会下海弄潮,也不会见异思迁,自感能力有限,只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冷清的生活中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相信这样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问:你曾经提出“兼和”、“守正”、“日新”这样几个治学原则,能否请你谈谈?
张岂之:我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与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中,有若干体会,也可以说是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几个理念,当时我表述为“兼和”、“守正”、“日新”。
“兼和”的思想,直接源于《墨子》。《墨子》《兼爱》上、中、下三篇中屡屡提到“兼相爱”、“兼以易别”的问题,“兼”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世界观。张岱年先生生前对“兼和”有过不少论述。今天我们借用这个词,用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上,指的是扩大学术研究视野,具有宽广的学术胸怀,虚心向国内同行学习,并借鉴外国汉学家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成果。我所说的兼和包括“兼”与“和”。“兼”指兼容并包,“和”指和谐统一。“兼”与“和”是两个不能分割的方面。只重视“兼”,有可能会导致成大杂烩;只重视“和”,也有可能忽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因为不少人对“和”还有误解)。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研究和努力,熔铸成自成体系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就是“兼和”理念的体现。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研究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学术研究不断深化的动力。同时,我一直强调将精深的学术研究与通俗的文化普及相结合,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弘扬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指做正派的人,在学术上走正道,体现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都要实事求是。《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正”指作风正派,不欺诈;《子罕》也谈到使“乐正”的问题,也就是使乐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规则。实际上,正派和规范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术研究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能放弃规范和原则,学人们反复强调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就是这个原则的一种体现。思想史研究面对着独特的研究对象——中国思想文化,古人往往称为磨砺德行的“为己之学”,而不是装点门面的“为人之学”,强调学术研究中为人与治学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的统一。这要求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都要提倡实事求是,做正派的人,做严谨求实的学问,走学术研究的正道。只有这样,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才能逐步确立起来,也才能克服浮躁不实的风气。它体现在文风上,要求文字准确朴实、规范明晰,逻辑性强。如果在守正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弱点或者缺陷,一个学人就站不住脚。面对浮躁的学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更应该注意守正,不要任意地跟随炒作,学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守学术岗位、维护学术尊严。守正理念体现在中国思想史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应注重对研究生人品和学品的培养,要求为人治学相统一,这是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思想史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学术研究的延伸,它有助于研究生较早确立研究的意识和理想,了解研究的程序和甘苦,因此,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守正理念是不可缺少的。
日新,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先秦著作中,《礼记》中的《大学》记载,商汤的《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这个铭文中蕴藏着日益创新和不断变革的精神。清朝初年大思想家王夫之说“有而富有”、“有而日新”(《周易外传》卷二《无妄》),强调无论是做人还是进行学术研究,都要精进不已,奋发向上。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不断创新的活力,如果思想僵化,缺乏创造性,学术上的进步就难以保证。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感受到日新的重要。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一方面要面对学界不断有新资料的发现,一方面在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下,不少经典文献又重新呈现出新的理论价值和活力。此外,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学术研究和人们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也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变化,因此,学人们既要不断跟踪学术研究前沿,做精深的学术研究,也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和人们的实际需要,与时俱进,用合适的方式将自己的学术成果通俗化,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兼和”“守正”“日新”这三个理念,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简言之,兼和是基础,没有多样性的统一,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将是单调的、贫乏的、杂乱的;守正是指导,没有对学风、文风、作风的规范,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问家将难以诞生;日新是灵魂,没有不断的创新和变革,学术研究将会停滞不前,步入低层次重复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