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密码共识原理、产业与应用
- 刘昌用 胡森森 钟廷勇 袁俊
- 3956字
- 2020-08-27 23:23:58
序言2 区块链与市场经济
晏智杰 北京大学教授
刘昌用博士的这本书,将区块链的本质归结为密码共识机制,并对密码共识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和分析,包括密码共识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及其功能,迄今为止的主要应用及其前景等。本书包含着对区块链原理和技术的深层次探讨,其中最富有创意的是,将区块链归结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突破了一直以来认为区块链是单纯技术的观点和视角,从而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区块链社会经济内涵的认知。本书又是作者及其团队近年来面对广大听众所做的卓有成效的普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带有明显的教科书式的风格和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可以预见该书面世一定会受到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
刘昌用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走上教学研究的新岗位,已经十年有余。他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读博期间,他就一再显示出求真务实、不懈追求的精神,不满足于既有的知识界限,善于另辟蹊径去思考和解决那些疑难问题。善于从哲学角度和高度提出和思考问题,也是他学习和从事研究的一大特点。他这些优点如今又在区块链上开花结果,令人欣喜万分!我相信他会继续本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北大精神,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我虽然早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深入探究。大半年前刘昌用博士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一番解说和议论,引起我对该项技术的浓厚兴趣。此后我陆续阅读了几本相关的书,起初只涉及比特币,而后是区块链,从区块链1.0到区块链2.0,甚至区块链3.0等。对其所涉及的数学解法和技术,我已经没有了钻研的精力和能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对其社会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有了一些领悟。我感觉正确理解和掌握区块链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个关键。但我毕竟是一个初学者,更没有区块链的实践经验,这些感悟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意义,的确没有把握,权且冒昧以之作为刘昌用博士大作的序言吧。
首先,早有作者指出,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在2008年提出,此人在第二年首创比特币体系,与当时的经济形势,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其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和逻辑联系,虽然它们看似是两个孤立的事件。我以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那场危机再次暴露出一直以来各国传统的货币制度固有的弊端,一个是政府垄断,另一个是货币不稳定。面对危机,在传统的货币制度下,除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之外,人们似乎并无其他更有效的复苏经济的办法。这些办法虽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却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正当其时,出现了中本聪的比特币及其区块链技术实践,这些东西的突出特点恰好就是能够或者有助摆脱传统货币制度的上述两大弊端。你怎么能够说,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呢?
即使说两者没有直接的关联,至少也要承认传统的货币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催生了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或者说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最初的交换媒介或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就是为了克服实物交易在时间、空间和人身上的不便和困难。而这种媒介和一般等价物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商品实体到金属,从各种金属到金银,从金银币到纸币,以至于纸币又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演变,直到二次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无一不是应对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克服市场交易的困难,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一条法则。我们还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结束了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既为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留置了空间,其实也预示了它的局限性。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货币制度似乎遇到了其本身难以解决的困难。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合乎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逻辑,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
其次,人们指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出现,验证了哈耶克的观点和主张。哈耶克,作为20世纪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在货币理论和政策主张上也有他一以贯之的观点和主张。我们知道,关于经济衰退和危机的根源,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观点一直是对立的。凯恩斯认为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他主张增加投资,如果私人投资不足,即应依靠政府投资(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以摆脱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哈耶克则认为,货币投资过度恰恰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因为这会破坏较高生产阶段和较低生产阶段之间的均衡,从而造成经济衰退。他指出,如果投资的增加来自自愿储蓄,旧的均衡就会被新的均衡所取代。因为这意味着增加投资是以自愿储蓄(即自愿减少消费)为代价的,就整个社会来说,又会建立新的生产结构和新的均衡,只是调整了较高(生产资料生产)和较低生产阶段(消费品生产)之间的比例。然而,如果投资扩张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而来的,那结果就可能不一样了。这种投资扩张不是来自人们的自愿储蓄,而是来自银行的信用扩张,此时人们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减少,所以当这种投资带来新增收入时,人们宁可将其完全消费掉,而不愿将其储蓄下来再行投资,于是就会出现较高生产阶段的资本短缺。资本短缺势必引起较高生产阶段的萎缩和萧条,可见整体经济均衡的打破正是货币过度投资的结果。此外,这种资本短缺还会因为生产成本和利率上涨而加剧。
到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美英等国依据战后主流经济学的主张,即凯恩斯主义,以增加信贷投资来增加就业、恢复经济。未曾想这样一来又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又依据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减少或控制货币供给增加或减税以刺激供给。面对这种不知所措的严重局面,哈耶克不仅重申了他先前的“货币信贷过度是危机根源”的理论,而且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货币主张。他个人认为货币应该像其他商品一样,允许企业自行发行,在各种货币的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便可满足对交换媒介的需要,同时又可避免通货膨胀。退而求其次,可以恢复“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但它仍不如自由发行来得好。
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的理论和主张,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学术界不受重视或被批判。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看法渐渐发生了变化,及至比特币和区块链出现之后,更是发生了某种转变。的确,比特币的应用和区块链这种新技术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哈耶克的理论和主张,揭示了传统货币制度的弊端。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哈耶克是新型货币的预见者。然而,也不能极端化,毕竟哈耶克的思想和主张,没有超越实体货币的范畴,而比特币和区块链属于虚拟货币和数字经济的范畴。还有,哈耶克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互联网和大数据这类新时代的新工具,而离开这个新时代,也不会有比特币和区块链这样的新事物。
再次,就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本质来说,也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如出一辙。比特币追求去中心化,区块链也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来实现去中心化。这些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共识,其核心技术是非对称式密码。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的本质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支配和垄断,这种垄断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加以实施,强制性的中心化是其本质。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恰好就在于破除这种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在经济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
市场经济本质上的去中心化,正是区块链的密码共识得以产生和实现的客观环境,也是它得以发展的动力。没有无边界的流通方式,没有无中心的公共信息平台,也就没有区块链。一般认为区块链1.0是以数字加密货币为典型应用的区块链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等。它们提供了区块链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开发模式,但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履行支付等简单应用。
区块链2.0则以智能合约为典型应用,通过把计算数据记载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数字化合约的可信存储和执行,从而实现多业务系统的协同工作,并将区块链功能扩展到其他金融领域,包括数字资产交易、金融交易、众筹、公司管理、制造业、保险业、银行业和物联网等应用。当然,去中心化也不是任何经济行为和组织都需要的,它实际上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经济模式,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数字货币市值的低可控制性的大幅涨落,去中心化也不是万能的。
人们还在谈论区块链3.0。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其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组织形态之间的摩擦并且提高效率,从而为将区块链推行到更广阔的领域提供了可能。这当然有待于探索更成熟的实现形式。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方面。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必然需要科学有效的宏观调节,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市场经济极易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甚至出现衰退和危机。还包括完全竞争条件下极易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宏观调节。这种情况在区块链的发展中也同样出现了,通过区块链而不顾道德地追求私利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它们都不符合区块链设计的基本目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规范和管理。
最后,各国政府对区块链采取何种态度,以及区块链的前景究竟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战略规划。
我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单单从推进区块链这样的先进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也一定要坚定地支持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赞同和支持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科学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
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有光明的前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定会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区块链技术,也一定会在这个历史潮流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018年8月22日
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