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串行通信简史

串行通信的技术源于Bell Lab(贝尔实验室),这里的Bell就是源自那个大名鼎鼎的发明电话的贝尔。本书将要反复提到HART协议采用的Bell 202通信标准,就是Bell Lab当初定下的标准。1925 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 Modem(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这是传真机的通信原理,采用串行通信协议,利用电话线传输数字信号。美国贝尔实验室还是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输、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等。1984年以前,贝尔实验室这个巨大实验室的上万名科学家由AT&T提供经费。后来随着AT&T因垄断而被拆解,贝尔实验室归入朗讯科技。

同样伟大的另外一家公司是IBM,1985年它生产的PC(个人计算机),可以通过插入一块“多功能卡”扩展出RS-232串口(和并行口,即LPT打印口)。PC把RS-232串口从以前的DB-25针插座简化为DB-9针插座,去掉了一些旧的信号线(比如电流环),从此长期成为PC的标配。曾经PC的RS-232串口是仅有的一种对外通信口,非常重要,它可以用于接串口鼠标,也可以用于连接外置Modem通过电话线接入互联网。

在光纤入户和ADSL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前,通过计算机的RS-232串口连接外置Modem再连接到电话线是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另外一种是昂贵的 ISDN)。当时接入互联网的Modem 是一个巨大的市场,HAYES(贺氏)便是在这种外置 Modem 上大有建树的公司。Modem的波特率从1200 b/s开始,不断翻番,产品也不停地更新换代,HAYES及其跟随者都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收益。HAYES 的贡献还在于创建了串行通信的标准AT指令。AT指令主要用于对Modem进行设置,如波特率等格式。今天在串行通信上仍然广泛使用AT指令,即使不是通过Modem的串行通信。当Modem达到了理论极限56 kb/s,并且被内置到计算机里面后,外置 Modem 被市场抛弃,HAYES 步入末路。再说两句 HAYES,由于从一开始走的就是高价高质的路线,后来“猫”的价格白菜化了,市场本来就不行了,加上在ISDN和ADSL之间押宝了ISDN,所以就彻底销声匿迹了。

MAXIM(美信)起家于一个小小的芯片:MAX232。这是一个把计算机内部的TTL电平的串口(也被称为UART)转换为±15 V电平RS-232串口的芯片(DB-9针插座的),特点是单5 V供电,而且只需一块芯片就可实现双向转换。在此之前,广泛使用的是Motorola的两块套装芯片,使用±15 V供电,现在已经连型号也查不到了。MAXIM在RS-485通信芯片上也有重大改进,在保持与 Motorola 的 RS-485 串口芯片引脚兼容的情况下,将功耗降低到原来的 1/10 以下,不到 1 mA,同时节点数从 32 个增加到 128 个,这就是著名的MAX485。

美国MODICON(莫迪康)公司于1968年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979年,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工业通信网络—Modbus,实现了计算机与控制器之间的用户界面的串行通信。由于它的可靠性,Modbus成为一个国际标准。在中国,Modbus已经成为国家标准GB/T 19582—2008。1997年,MODICON成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第4个主要品牌。Modbus是在工业通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标准。

目前,通用串行总线(USB)是最“通用”的计算机接口,是由Intel、微软等公司于1996年联合推出的。在现在的计算机上,USB接口已经成功取代了串口。如果要用到串口,一般通过外接USB/RS-232或者USB/RS-485转换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