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8期)
- 《音乐爱好者》编辑部
- 2020-08-29 16:54:38
Inter view 采访
马丁·布伦斯:我只是比学生多一点经验
Martin Bruns: I Just Know A Little More Than My Students
文字_胡越菲
虽师出名门,身居高位,但马丁·布伦斯教授却异常低调、谦逊。
他说自己每天都从学生那儿学到了很多,
“教学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
我只是比我的学生多了一点儿经验而已”。
2015年9月,柏林音乐学院(Hanns Eisler Hochschule für Musik)声乐系主任、男中音歌唱家马丁·布伦斯(MartinBruns)教授第一次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为声乐系的学生们上了为期四天的大师课,给上音的学生们带去了实用的声音技巧和新鲜的声音理念,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称赞。2016年8月,马丁教授又来到了安徽黄山,举办了为期十四天的大师班。
马丁教授在瑞士的巴塞尔长大成人,他的母亲是一位钢琴老师,因此马丁的音乐启蒙很自然地从钢琴开始。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件乐器,于是在九岁时改学了小提琴,同时还参加了一个童声合唱团,“我的音乐背景和经历很大程度上都来自那个时候”。随后,他进入了巴塞尔的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毕业后加盟伯尔尼交响乐团,成为了一名职业乐队演奏家。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建议打破了这份平静。
“你的嗓音非常美妙。”这位朋友对马丁说。其实,早在童声合唱团时期,就有朋友这么说过,但当时的马丁并没有当一回事,他只觉得自己是一名小提琴家,那就已经足够了。不过这一次,马丁认真地思考起来,他发现自己的确拥有唱歌的天赋,也热爱这份事业。于是,他开始采取行动,一边继续在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一边在瑞士的Fribourg音乐学院跟着老师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三年后,马丁在瑞士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声乐演唱学位。这时,他意识到,如果他想在歌唱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离开瑞士,去更大一点儿的城市发展。这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交响乐团的工作,远赴大洋彼岸拜师学艺。他来到了国际大都市纽约,在朱利亚音乐学校师从声乐界的泰斗丹尼尔·费罗(Daniel Ferro)。
马丁教授
回想起过去的岁月,马丁也觉得自己勇气可嘉。“要知道,我可是放弃了一个乐团稳定的职位,重新回到学生生涯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冒险。但是,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必须这么做。”马丁用事实证明,只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哪怕起步如此之晚,也根本不会是什么问题。
从朱利亚音乐学校毕业后,马丁·布伦斯作为一名男中音歌唱家,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在各大歌剧院演出了《魔笛》中的帕帕基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费加罗、《莱茵的黄金》中的雷神多纳等角色,并与许多世界一流交响乐团合作过,包括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汉堡NDR交响乐团、以色列室内乐团以及由柏林爱乐乐团的乐手们组成的Scharoun Ensemble等。马丁的演唱曲目非常广泛,从蒙特威尔第到现当代作品都有所涉及。他既演唱早期音乐,也首演过莱曼(Reimann)、阿里-扎德(Ali-Zadeh)等不少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为Decca录制了斯特拉斯福格尔(Strasfogel)的《亲爱的男人和女人》(Dear Men and Women),为Naxos录制了舒伯特和布索尼的艺术歌曲,以及德沃夏克的声乐套曲《丝柏木》(Cypresses)等。
马丁教授在上海
马丁从2011年开始在柏林音乐学院担任声乐系主任以及学院的副院长。他说在过去的五六年中,自己真正爱上了教学,“我非常喜欢和有天赋的学生们一起探讨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了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他甚至于2015年底辞去了柏林音乐学院副院长这个人人艳羡的职位,完全专注于教学,“我很确定行政方面的工作并不是我想要的,那不是我的领域,所以我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
马丁教授的教学特点汇集了东西方之所长,这也许是得益于他从小国际化的学习背景。早在十六岁、高中的最后两年,马丁就离开瑞士,去了威尔士的国际学校,“那时我就想着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做点儿自己的事”,在那儿,他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让他的思想趋于开放。随后,他又辗转慕尼黑、纽约,目前定居于柏林,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任何事情都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乐于接受新的理念。
在马丁教授的首次中国行中,他发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学生们拥有非常好的、高于平均水平的嗓音条件。在他一对一教授过的三十多位学生中,有四五位相当出色,“对音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乐感很强”。他觉得学音乐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有些基本技巧和准备是你的家庭作业”,而中国学生们已经意识到东西方的语言和文化是如此不同,并愿意为此下苦功,这也让他十分欣赏。
马丁教授是一位难得的、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他会在自己位于柏林的住宅举办小型的音乐沙龙,“我的学生们过来唱歌、表演,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美食”。他对学生的关心是方方面面的,每次班级音乐会后,他都会自掏腰包请所有人吃饭。他默默地资助着班里两位经济困难的欧洲学生,并且没有让他们知道,因为不想让他们觉得有压力。他说自己每天都从学生那儿学到了很多,“教学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我只是比我的学生多了一点儿经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