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情深意挚的告别曲

1835年夏,肖邦从巴黎到波希米亚的温泉疗养地卡尔斯巴德去看望分别了五年的父母,又到德国的德累斯顿去访问沃津斯基伯爵夫人和她的女儿玛丽雅(Maria Wodzi ska,1819—1896)。沃津斯基一家和肖邦一家是世交,玛丽雅的三个兄弟都曾在肖邦父亲的寄宿学校里读过书。玛丽雅是个聪明伶俐的十六岁小姑娘,长得黑里俏,性情温柔可爱,妩媚动人。她会绘画,会唱歌,钢琴也弹得不错,还会写作一些钢琴小曲。肖邦在华沙就认识她,那时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母女两人从玛丽雅的兄弟那里得知肖邦在巴黎已经是一个知名的音乐家,大约从一年以前就和他通起信来。

figure_0055_0025

玛丽雅的自画像

肖邦居留在德累斯顿的一星期中,和玛丽雅一同散步,一同弹琴,重温旧事,两情缱绻。在肖邦的心目中,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爱人。但由于贵族阶级的成见,玛丽雅到底是不可能和一个需要自食其力的艺术家相结合的。9月26日,肖邦离开德累斯顿去莱比锡。临别前,两人怀着脉脉深情,互道珍重。玛丽雅从花瓶里取出一朵玫瑰花送给肖邦,肖邦坐到钢琴旁,即兴演奏了一首倾注着深挚的感情的圆舞曲[1] (谱例12)。肖邦弹完这首乐曲,马上把它写了下来,原稿上记着:“德累斯顿, 1835年9月,为玛丽雅小姐作。”玛丽雅珍藏着这份手稿,作为临别纪念,并称之为“告别曲”。

figure_0056_0026

谱例12

回到巴黎,肖邦老是为着玛丽雅而出神。他的《F小调练习曲》(作品25之2),据说是玛丽雅的一幅音乐肖像画,原稿上标着“激动的急板”,创作日期是1836年1月27日。

figure_0057_0027

1836年玛丽雅画的肖邦像(水彩画,原画藏于华沙肖邦协会)

figure_0057_0028

晚年的玛丽雅

当时,反对肖邦和玛丽雅结合的,主要是两人的父亲和叔父,玛丽雅的母亲还是比较同情这一对情侣的。1836年夏,玛丽雅一家在波希米亚的温泉城马里恩巴德避暑,在她母亲的同意下,肖邦到马里恩巴德再访玛丽雅,过着甜蜜的爱情生活,达到了私订终身的程度。可是,这一年冬天肖邦病得很厉害,华沙的报纸甚至误传他的死讯;因此,玛丽雅的父亲和叔父反对这门亲事更加坚决,玛丽雅自己拿不定主意,态度很被动,她和肖邦的关系最后还是告吹了。肖邦备尝失恋之苦,怀着悲痛的心情,把玛丽雅的情书包扎起来,上面用波兰文题了“Mojabieda”(我的悲伤)两字,作为纪念。

figure_0058_0029
figure_0058_0030

《降A大调圆舞曲》手稿

注 释

[1]. 《降A大调圆舞曲》,作品69之1。